十年自主招生各方细说“收获”

2013年04月18日10:32  天津网-每日新报    

  编辑动机

  十年自主招生,改变了许多考生的命运、影响了许多家庭的选择。随着自主招生模式的不断改进,也对高中教学和教育培训市场产生了连带影响。我们沿着十年自主招生的轨迹,去体察自主招生给参与者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变化。 稿件统筹 邓晶龙 周白石

  考生  从“状元”到“写手” 人才在变化

  回忆起七年前参加的自主招生考试,天津女生刘伦依旧记忆犹新。在2006年的高考[微博]中,她以优异的成绩夺得本市理科高考状元,被清华大学[微博]建筑系录取。今年7月她即将完成在清华大学的硕士学业,并将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则是城市规划。

  “我们当时的自主招生是以冬令营的方式进行的,在清华大学组织的冬令营中,参加了数学、物理、英语三个科目的笔试,考试的内容都是超出高考范围的内容,主要是考查学生迅速学习一个知识并且应用的能力。英语单考了一篇英语作文,内容是关于早恋方面的。”刘伦回忆道,“面试大概有10多个问题,涉及内容很宽泛,从个人兴趣、科学知识到社会认识都有。”冬令营之后,清华大学决定给予她保送生资格或降30分录取。刘伦选择接受高考的洗礼,并以693分的高分踏入清华大门。刘伦感到,在进入大学后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低调”、“好汉不提当年勇”,无论是自主招生还是高考状元的身份都没让她觉得有什么特别,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同样一视同仁。但谈起自主招生这段经历,她还是觉得对自信心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

  刘伦后来作为学校的招生志愿者,多次回到家乡天津,参与该校天津招生组的工作。“在我参加自主招生考试时,自主招生还是个很新鲜的词儿。但2010年起我参与招生宣讲的时候,关于自主招生咨询的比例开始逐渐增多,许多家长[微博]对于自主招生的了解很深入,说起来有种耳熟能详的感觉……”刘伦谈道。由于这些年来,自主招生的方式和制度已经发生了一定变化,刘伦觉得自己并不好评价现行方式和当年的优劣。但她认为,自主招生是未来高校选拔的重要方式。

  七年后的2013年,本市有20多名考生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初试,进入了复试环节。其中,来自武清区杨村一中的肖亚洲则成为该校实施自主招生“拔尖计划”以来,首位进入复试的天津考生。

  肖亚洲从初中开始就对时评写作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迄今公开发表时评、杂文、随笔等达到200余篇,并出版了三本时评集。在得知清华大学的“拔尖计划”针对的是在某一方面具备特殊才能的专才时,他下定决心试一试,并自荐报考该校的新闻与传播专业。他清晰地记得准备自荐材料那天,家里里里外外被各种材料堆满了的场景:三本系列时评集、手写的“自荐书”、媒体对他的报道以及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文学评论家白烨两位专家的推荐信……当把这些沉甸甸的材料最终寄往清华大学时,肖亚洲充满了期待。

  去年12月上旬,他终于等来了初审通过的好消息,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一路过关斩将来到了复试现场。他的面试比别的学生都长,共进行了40多分钟。6位考官向肖亚洲提出的问题非常广泛,涉及时事热点、个性禀赋、阅读写作、英语表达等多个方面。“我跟考官交流得还比较投机,要不是我平时很关注时事,看过相关的书籍,恐怕很难答上来。”肖亚洲回忆道。

  目前,肖亚洲还没有收到来自清华大学最后的具体加分认可,但他的心态很平和,回到学校后更是全心投入到紧张的高考复习中。肖亚洲的父亲肖波谈到,如果不是“拔尖计划”,肖亚洲与清华的距离可能很远。这应该是自主招生的要义所在,就是将目光放在那些学有专长具备一定创新能力的孩子身上,让他们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以外还有机会去通过自身别样的才华,拥有求学名校的通路。

  高校  自主招生入校学生 表现更优秀

  2007年、2011年教育部委托有关专家,就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两次大样本追踪、对比调查,结果显示自主选拔录取学生进入高校后在学业、科研、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能力明显突出。

  更具体的佐证则来自于高校。记者从清华大学招生办[微博]了解到,十年中,共有4500余名优秀高中生通过自主招生考入清华大学,经过对从首批自主招生考生的2004级学生到2008级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各方面表现的数据统计,这五批学生中,通过自主招生入校的学生的平均学分成绩均明显高于普通高考学生;另一方面,通过自主招生入校的学生获得综合类奖学金的比例为29.4%,显著高于普通高考进校生18.7%的比例。同样,代表学生发展潜质的就业、深造的统计数据表明,通过自主招生入校学生比普通高考进校生获得优质就业岗位及深造机会的概率分别高出71%和78%。

  复旦大学[微博]招生办主任丁光宏透露,复旦大学的“跟踪”调查发现,目前在复旦校园内,在学习绩点、社团活动、创新能力等各个领域最出类拔萃的那批学生,很多都来源于自主招生,而且他们的高考成绩低于复旦录取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自主招生的学生是最适合复旦培养的。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均适合复旦的培养模式。”

  家长  孩子获得历练机会 辛苦也值得

  记者在今年自主招生笔试和复试现场与家长交流感到,尽管对自主招生形式经常变化、自招考试与高考备考冲突等方面有着意见,但所有家长几乎都一致支持孩子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并且用不亚于高考的标准进行着“后勤工作”。本市大港油田实验中学一对双胞胎兄弟的家长席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虽然两个孩子都获得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认定,却很遗憾都未能通过初试。但她依然很高兴孩子能获得这次历练的机会。

  老师  特长生仍难“突破” 期待有调整

  在本市“市五所”高中,几乎都设置了理科实验班或特长班,不少学生都会凭借自己在奥赛等竞赛上的成绩作为冲刺名校保送生或自主招生的砝码。而且在此类学生普遍较为优秀的高中,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已成气候。新华中学特长级部主任赵焱告诉记者,在高考难度下降的情况下,自主招生这种形式给许多名牌大学的选才提供了较好渠道。但目前更多的考生是将自主招生作为“够一够”名牌大学的机会,真正具有学科特长的考生仍很难从现行机制中实现“突破”,赵焱认为自主招生还会出现不小的调整。本组撰文 新报记者 金学思 实习生 康娜

  专家观点  评价标准是否多元   决定“自招”是否成功

  回首自主招生改革的十年,知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的观点一如既往的犀利——“要让自主招生改革深入推进,必须重新设计自主招生的程序”。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熊丙奇重申了他始终坚持的观点:“把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嫁接在一起,所谓的自主招生不过是高考录取优惠,这样的自主招生,首先没有打破高考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学校还是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同时,学生的选择权并没有增加,在高考中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与学生和学校双向选择的自主招生相距甚远……”

  熊丙奇表示,自主招生成功的标准应该是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学生和高校真正拥有自由选择的空间,同时对基础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但从这十年进程来看,在这几方面的收效甚微。

  熊丙奇承认,在我国自主招生肯定不能一蹴而就,在少数高校进行试点的思路没有错。但实际上,自主招生近年来已演变为掐尖大战,成为名校之间博弈和优等生确保冲刺优势的游戏。而同样需要通过自主招生渠道,选择理想大学的非传统优等生的空间却被挤压得越来越小,这显然背离了自主招生的初衷。对于“三大联盟”的联考方式,熊丙奇则认为,联考并没有错,错的是联考与高校绑定,并且只是作为高考的补充而存在,联盟与联盟之间形成了刻意为之的竞争,这也使得联考偏离了应有的航道。

  新报记者 金学思 朱丹   摄影 新报记者 王健

分享到: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5178保存  |  打印  |  关闭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62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试题查询: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