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高考[微博]是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考验;而对于广大家长[微博]来说,高考同样是一场“考验”!昨日,高考第一天,记者用镜头拍下考场外一个个焦急紧张的表情,记录考场外家长百态。
因为塞车堵在路上的孩子终于赶在考试开始前一刻到达考场,一位妈妈看着儿子冲进考场的身影,在考场外紧张得差点哭出来;一位说好不去考场接儿子的妈妈最后还是没忍住,偷偷去到考场外,默默地在人群中寻找走出考场的儿子,看到儿子时已忍不住满眼的泪花;烈日当空,一位爸爸害怕儿子被晒影响身体,用一份报纸给儿子提供一小片阴凉;一位妈妈将带来的午饭放在石凳上,仅留出一个位置给女儿坐,自己则蹲在地上给女儿送上她精心准备的爱心佳肴;一位妈妈看着儿子走进考场,她紧张得捂住脸蛋好久,犹如一个怕事的孩子;爸爸妈妈们,在考场外的烈日下等待,为的就是看到孩子们走出考场时,能够大声喊一句“我们在这里”,给孩子们最有力的依靠……
记者手记
高考啥时不再这么“壮烈”?
昨日一出门,地铁上,报纸上、大街上、广播里……铺天盖地都是高考信息;考场外,鼓动的标语高高悬挂,白发老人拿着保温瓶苦苦守候;师生的击掌中透露出一丝壮烈;连阿SIR都要时刻准备飞摩送考。这种如临大敌,破釜沉舟的气息真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这种气息也一下子把我拉回到十年前的高考。2003年的考生,你们还记得吗?那一年,高考第一次改到6月7日进行;那一年因为非典而全城戒备,学校周围都是抗非的标语。有的学校孩子进不去,家长也进不来。心急的家长只能戴着口罩,把汤啊水果啊洋参含片啊从门缝里塞给门卫,让门卫转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塞给本人……
当了记者,跟随考生跑了八年高考,见证了高考那些周而复始的事儿:十年来,高考人数多了,题目难了、制度也变了。每年高考光是新变动就能写一箩筐。但是,十年来,仰俯皆拾的硝烟弥漫并无改变,紧张与压力甚至与年俱增:学生心理辅导的方式层出不穷,陪考的家长一年多过一年;教育部门的贴心服务事无巨细,真是“武装到牙齿”。
十年过去了,尽管高考备受争议,但是高考的权威地位仍然坚挺得无以复加。这种坚挺让人恐怖,这证明“改变一考定终身”叫嚷了这么多年,并没有实质上的进展。我不禁想象,20年后,我们的孩子还要为高考厮杀吗?我们周边的人还要高考总动员吗?我们的人才选拔、阶层流动只能通过这唯一的方式吗?
信息时报记者 梁健敏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