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异地高考[微博]”的破冰之年,人们因而对于高考公平有了更多期待,有媒体甚至评论称:捍卫高考公平就是捍卫中国梦。那么,我们的考生、家长[微博]对于高考公平有哪些期待?高考如何实现更加公平?……
本报联合大湘网发起网络调查,同时于6月8日向考场外的考生家长发放了100份纸质问卷。本报记者在长沙市一中、长沙市第二十一中学、天心一中等考点回收的100份有效问卷显示:如何促进高考进一步体现公平的多项选择题,“调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鼓励在欠发达地区办高校”和“加大对教育水平落后地区基础教育扶持力度”都得到了45%受访者认可。
农村考生:基本上与自主招生没关系
“自主招生?对于我们农村学生来说那太遥远了。”来自怀化农村的考生李建国(化名)道出了自己的窘境。
“在学校才有时间学习,因为在家里要干活”,因为家境不是很好,而且还有一个弟弟在读初中,李建国平时不上课的时候,都要帮家里干些农活,“很羡慕城里的同学,家里人催促他们去学习,而我爸妈都是催促我去干活。”
“除了老师教我之外,以及老师要求要买的学习资料,我就没有其他学习资源了。”李建国很想买一本电子词典来学英语,因为家庭条件不允许,在高考前的三个月才买了一个,“这是为冲刺高考买的。”相对于课余时间请家教的城里孩子,农村考生的学习资源真的太少了。
目前,自主招生也逐渐成为各大名校选取优秀的、有特长学生的方式之一。李建国没有学过书法,也没有条件学习钢琴、小提琴,“我们基本上与自主招生没有关系,那是有钱人才可以的。”
今年高考前夕,教育部进一步扩大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获益县由680个扩大到832个,以及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偏低的省份,参与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高校和108所中央部属高校。
家长建议高考加分程序应更严谨
如果说高考还存在不公平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100份纸质问卷中40%的受访者认为是“农村学生进名校难度大”,30%的人认为“高考各种加分项目太多”。一些家长建议,取消不必要的高考加分项目,同时“让加分的程序更加严谨”,确保公开透明。
对于“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难进名校,最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提问,65%的受访考生家长将其归结于“教育地区差异大,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针对目前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悬殊的情况,40%的人赞成“高考录取没有照顾到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反而照顾了发达地区(强势群体),实际上是一种双重不公”。
在5个如何让高考进一步体现公平性的选项中,45%的人选择调整高等教育资源分布,鼓励在欠发达地区办高校;30%的人选择改革高考户籍制度;30%的人选择按人口比例或考试比例确定各地区录取名额;45%的人选择加大对教育水平落后地区基础教育的扶持力度;5%的人选择其它。
一位来自娄底新化的陈姓家长期待,国家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高考公平,保障教育公平。
[专家观点]
重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
知名教育专家、21世纪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长熊丙奇[微博]表示,过去10年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持续增大,农村生上大学的比例也逐渐提升,但农村生源在重点大学所占比例逐年下降,包括北大、清华[微博]在内,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比例不到20%。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村学生进行公平补偿,极有必要,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合适的办法就是设立专门的计划,面向农村学生招生。
他同时认为,中国高考之所以存在地域不公平的问题,根源在于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我们各个高校都把招生名额向所在省份倾斜,这样就把招生指标变成了各个省的蛋糕,然后由省的户籍人口来享有。”在这一制度之下,进行公平补偿,只是有限进步。事实上,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已明确了高考改革的方向,这就是建立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考试招生新模式。只有当教育多元发展、成才模式多元,整个社会的高考焦虑才能得到缓解,这应是中国教育公平发展努力追求的目标。
熊丙奇认为,在现行的高考制度框架之下,国家每年向中西部不发达地区贫困县增加了大概1万名左右的招生名额,其中就包括名校的招生名额,把他们放在提前进行定向招生录取,这也一定程度校正了这些贫困地区学生的升学情况。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很不够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我们义务教育的均衡、基础教育的均衡,打破贫困地区学生在高考竞争中的劣势。” (记者:李柯夫 徐海瑞)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