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江苏异地高考[微博]政策实施第一年,在江苏省47.1万考生中,有347人搭上了异地高考政策的首班车。安徽六安女孩刘敏不负众望,考出314分被江苏师范大学[微博]录取。为了让女儿接受良好的教育,父母为她搬家四次,上演了现代版“孟母三迁”。
扬子晚报记者 蔡蕴琦 张琳
个头不高,戴着眼镜,扎着马尾,眼前这个说起话来,夹杂着“阿是啊,晓得……”南京话的小姑娘就是刘敏。“当老师告诉我,我可以在南京参加高考,并解决学籍问题的时候,同学都很惊讶,他们早就把我当成南京女孩了。”刘敏笑着说。刘敏出生在安徽六安一个偏僻的农村,爸爸外出打工,妈妈一个人带着她留守在家。童年的刘敏,是一个孤僻的孩子,上过村小,在希望小学待过。2001年,为了让女儿上更好的学校,爸爸把母女俩接来南京,举家迁徙。刚来南京的时候,刘敏在大厂小学上学。刚上了一个月,爸爸工作单位换了。刘敏到了中和桥附近的七桥小学上学,全家也搬了过去。“南京的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全家人靠着爸爸每个月一千多元收入,租住在不到15平米的平房中。”
刘敏坦言,刚到南京的时候特别孤独。“我在学校从来不讲话,都是默默地坐在角落。”刘敏说,因为是插班生,有时候同学们还欺负她,成绩也一落千丈。“周围的同学都说南京话,咕噜咕噜地,我都听不懂。直到一个学期以后,我才慢慢地和大家交上了朋友。”
为了女儿求学,父母又搬了两次家
等上初中的时候,刘敏“摇”到了雨花台附近的18中。“那时候每天我都要骑半个小时自行车才能到学校,中间还有个特别费力的大坡。”刘敏说,爸爸一看上学路这么远,决定再一次搬家,搬到了18中的旁边。渐渐着,刘敏学会了南京话,学会和同学们相处,班主任还让她当了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刘敏的性格也发生了180度的变化,爱说,爱笑,还成为班上的积极分子,中考[微博]时,考入二十七中。刘敏父母又把家搬到27中附近。这一次爸爸还是考虑到女儿上学方便。直到刘敏读初中,刘敏的家庭经济状况不是很好,“每个星期最大的幸福就是喝一杯珍珠奶茶。”为了女儿能在江苏有学籍,刘爸爸跑遍了13个市,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房子。
爸爸说赌一把,大不了复读
在高二的时候,去哪儿参加高考,成了刘敏和父母最为担忧的问题。“我暑假的时候回老家,翻了翻安徽省往年的高考卷子,心想完蛋了。”刘敏说,原来,江苏的高考教材以及考试范围,和安徽完全不一样。在江苏只考语数外和选测,但是安徽是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好多考试内容也不一样。在江苏这里上了十多年的学,回到安徽去考估计只能上个专科了。
班上除了刘敏,还有个男生,共两个外省考生。高二的时候,那个男生申请回安徽老家去上学了。刘敏告诉记者说,爸爸嘴上说着要赌一把,其实全家人心里却紧张的不行。在忐忑不安等待中,成绩也从班上的前几名落到了十几名。2012年12月31日,江苏“异地高考”方案终于落地,刘敏心中的石头落地。为了不辜负全家人的期望,她努力学习,一点点地把成绩又赶了上来,终于以314分被江苏师范大学录取。这次爸爸妈妈为了照顾女儿,又开始准备把家搬到徐州。”求学十二年,从安徽,到南京,刘敏去哪,父母就跟着去哪,家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个概念,因为有爸爸妈妈的地方就是“家”。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