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频考点测试卷全国新课标2高中语文(3)

2014年05月15日11:08  学大教育     收藏本文     

  10.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11.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8分)

  实用类文本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习题。(22分)

  三十年点滴念师恩

  琦君

  八十七岁高龄的恩师夏承焘教授在北京仙逝已半年,到今天我才为文追念。恩师的道德文章,与他在词学上不朽的贡献,海内外已有多篇文章报导,毋庸我赘述。在我记忆中浮现的,都是在杭州、上海求学时代,他对弟子们传道授业的点点滴滴,与师生们平日相处言笑晏晏的情景。

  我进之江大学,完全是遵从先父之命,要我追随这位他一生心仪的学者与词人。他一口字正腔圆的永嘉官话,同学听来也许有点特别,我却非常熟悉。因为父亲说的正是同样的“官话”。他上课时讲解《文心雕龙》,特别强调四六骈文音调之美,组合之严密,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他用铿锵的乡音,朗吟了一段《神思篇》,问我们好听吗?我觉得那么多典故的深奥句子,经他抑扬顿挫地一朗吟,似乎比自己苦啃时容易多了。下课后,与一位最要好的同学一路走向图书馆,一路学着老师的调子唱“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叉学着他的口音念“前面有钱塘江,后面有泰望山”,却没想到老师正走在我们后面。他笑嘻嘻地说:“多好呀?在厥(这)样的好湖山里,你们要用功读书哟!”

  中文系同学不多,大家熟悉以后,恩师常于课余带领我们徜徉于清幽的山水之间。我们请问他为何自号瞿禅,他说因自己长得清瘦、双目瞿瞿。又请他解释禅的道理,他说“禅并非一定是佛法。禅也在圣贤书中、诗词文章中,更在日常生活中。”后来他教我们读书为人的道理时,在他那平易近人,情趣横溢的比喻中,常常含禅理,却使我们个个都能心领神会。

  瞿师常常边走边吟诗,有的是古人诗,有的是他自己的得意之作。他说“作诗作文章,第一要培养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能关注才会有灵感。诗文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灵感早在酝酿之中。比如‘松间数语风吹去,明即寻来尽是诗,,看去多么自然,但也得细心去寻,呀。”他站在高岗之上,就信口吟道:“短发无多休落帽,长风不断任吹衣。”弟子们看着他的长衫,在风中飘飘荡荡,直觉得这位老师,有如神仙中人。大家都说:“先生的境界实在太高,学生们及不到。”他说:“这两句诗并不是出世之想,而是入世的一份定力。人要不强求名利,任何冲击都不致被动摇了。”在九溪十八涧茶亭中坐定,一盏清茗端来,他又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一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阑干半夕阳。”这是瞿师的得意之作,也是弟子们背诵得最多最熟的一阕词。

  瞿师小学毕业后考进有官费补贴的永嘉省立师范,在那一段日子里,他把学校图书馆的古典文学书全部读遍。对于诗词尤感兴趣,已能按谱填词,这就是他立志学词之始。师范毕业后,无钱马上念大学,就暂住乡村小学教书。在幽静的乡村里,他作了不少诗,昨夜东风今夜雨,催人愁思到花残”,是他少年时的得意之作。瞿师于西北大学[微博]归来后,居于籀园图书馆附近,几乎翻遍了图书馆全部藏书,打下了历史文化的深厚基础,立定了他一生为人为学的方针。他谦虚地说自己很笨,认为“笨”这个字很有意义,头上顶着竹册,就是教人要用功,用功是人的根本,所以“笨”字从“竹”从“本”。

  瞿师在抗战八年中,眼看河山变色,沉痛地作过几首慷慨歌词。他也目睹许多读书人,有的为了生活,不得不屈志事敌,有的却是利欲熏心,认贼作父。他曾作《瑞鹤仙》,以“玉环飞舞”讽汪精卫的“辛苦回风舞”。他对于一个士子的出处进退,评定水准是非常严肃的。自民国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四所基督教联合大学借英租界慈淑大楼开课。虽然弦歌不辍,但总不免国破家亡,寄人篱下的感触。瞿师在讲授词选时,常提起王碧山咏物词的沉咽,乃是一份欲哭无泪的悲伤,比起嚎啕大哭尤为沉痛。他回忆杭州,怀念西湖与之江母校,曾有词云:“湖山信美,莫告诉梅花,人间何世。独鹤招来,共临清镜照憔悴。”他看上去笑容满面,可是他内心是憔悴的,忧伤的。

  师生暌违的一段时日,他总频频赐书嘱我专心学业,勿为人间闲烦恼蚀其心血。他的片纸只字,我无不一一珍藏,时时捧读,有如亲聆教诲。他以毕生心血致力学问,以满怀仁爱,付予人间。以他的佛心佛性,必然往生西方。他临终时听师母吟他自己少年时得意之作,正如摇着短梦,飘然归去,内心必然因不辜负此生,而感到万分欣慰吧!

  (摘编自《三十年点滴念师恩》,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夏承焘教授热爱诗词,小学时就已立志终身从事词学研究,并为此不断进取,成就非凡。

  B。琦君一生受夏承焘先生影响很大,却未能及时撰文悼念,动笔写作本文时可谓百感交集。

  C。回顾抗战时期作诗及讲授词选两件事,都是为表现夏承焘教授大是大非面前的坚定立场。

  D。作为弟子,琦君记下了恩师诸多诗词,并能从细节出发展开对先生的回忆,情真而意切。

  E。本文生动再现夏承焘教授为学、教书、做人等生活片段,表现了夏承焘教授的精神风貌。

  (2)。琦君曾在《鹧鸪天》一文中回忆夏承焘先生说:“他因时适地,寓教诲于诗词,真是充分发挥了‘温柔敦厚,诗教也‘的古典精神。”本文中夏承焘先生“寓教诲于诗词”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6分)

  (3)。根据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①如何理解文中夏承焘先生的“佛心佛性”?结合文章举例阐释。(4分)

  ②第二段琦君回顾“之江大学’’的求学经历有什么作用?(4分)

  (4)。夏承焘先生是海内外颇有影响的词学研究者,探究他的人生,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代学人呢?请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和你的积累加以阐述。(4分)

  四、语言表达(题型注释)

  1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勤政爱民,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修养,增强抵御腐败的能力,否则,难免到时像陈希同一样对簿公堂,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B。听到张旭东升任宁江市交通局长的消息,一帮老同学、老同事纷纷发来短信,祝贺他的乔迁之喜,并要他赶快请客。

  C。一年前歌星臧天朔带头签署了《演艺人社会责任自律宣言》,但墨迹未干,他却因“涉恶”嫌疑被警方带走,前后判若云泥,真是不可思议。

  D. 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同时,人的个体和谐又是自然和谐的产物。

  B。些同学读书迷信权威,对文本的理解不是建立在对文本深悟、慢泡、细嚼的基础上,而是轻松地做了权威的奴隶。

  C。专家指出,绕月成功后,嫦娥三号的“刹车”时间是否合适、远近距离是否准确、能否在指定区域落下来,都是完成此次发射任务的技术难点和关键。

  D。据悉,为了更好地体现高考[微博]公平性,2014年高考全国将针对贫困地区提供较2013年更多的招生名额走进高校,保证他们有机会实现“大学梦”。

  15、请将下列语句重新排序,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能辨别,他不能这样笼统地概括。

  ②什么是中国诗的一般印象呢?

  ③一个只读中国诗的人决不会发生这个问题。

  ④具有文学良心和鉴别力的人像严正的科学家一样,避免泛论、概论这种高帽子、空头大话。

  ⑤他要把每个诗人的特殊、独特的美一一分辨出来。

  ⑥发这个问题的人一定是位外国读者,或者是位能欣赏外国诗的中国读者。

  A.②⑥①④⑤③   B.④②①⑤③⑥   C.②⑥③①⑤④   D.②③⑥④⑤①

  1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它代表了个人最真实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 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材料一下边图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火烧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六、作文(题型注释)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2014年央视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唱红了大江南北,唱到了千家万户,更唱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2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电视台专访时也引用到这首歌曲,这更引发人们对这首歌的关注。这首歌曲是否也让你联想到了生活中的什么人或什么事,联想到了自己的什么经历?是否也引发了你对生活的感慨、生命的感悟或是对规划人生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上一页123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