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微博]来了不紧张,那是假话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到了临近几天的时候,我们再想多做题多背题,早已是无用功,遇到难题不会做了,还会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面对家长[微博]的小心翼翼和呵护有加,我们也都有过紧张的情绪。如今,高考再次来临,面对考生的敏感、家长的过分关心,4日,长春市心理医院专家也给出小办法,让大家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放松心情,理性面对。
高考心理咨询热线忙
4日上午,长春市心理医院咨询热线电话在高考前夕再次火爆出现咨询小高峰,负责接线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打来咨询电话的几乎都是考生家长。“感觉孩子压力很大,也想帮着孩子减点压力,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也不知道该跟孩子说点啥?”正在记者采访的时候,一名考生家长打来咨询电话。随机,记者也借助热线电话跟考生家长做了一个简短的采访,考生家长王女士介绍,女儿在重点高中读书,平时学习她和丈夫从来都不操心,孩子也都自觉地学习,并且在班级的成绩也是名列前茅,随着高考的临近和最后一次摸底考试孩子的成绩有点下滑后,她和丈夫就担心起来,特别是自己最近已经失眠了3天,为了不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她也尽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可每天一到单位,很多同事都习惯性地跟自己打招呼问起孩子考试的事儿,当着同事的面,她也是寒暄应付过去,等自己坐在办公桌前,不安的情绪又来了。“我这心都揪到嗓子眼儿了。”王女士紧张地说。
真紧张也要学会平常心面对
面对王女士的自诉,以及大部分考生家长的心理,长春市心理医院业务院长李知介绍说,每到这个时候,处于焦虑状态的不仅是孩子,更多则是家长,他们出于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也会让自己出现各种焦虑,例如唠叨、过度关心以及“不正常”的少言少语。例如,唠叨型和“不正常”的少言少语型家长,他们或是问孩子准备的怎么样,或是干脆不敢多说一句话,对于这样的表现,李知说,一旦环境因素发生改变,对孩子考前复习反而造成影响,周围环境变化越明显,孩子越会受不了。周围环境没有变化,才是对孩子复习和精力集中最有利的。对此,专家也给出建议,作为家长,此时一定不要给孩子营造一种特殊的家庭氛围,不要改变家庭氛围和节奏,如近期不让孩子看电视,家中不接待亲友,说话声音变小等,都会使孩子察觉,反而提示孩子考试的重要性。考生是否能考好与家长关系不大,更重要的是考生心态的稳定所带来的,保持生活和家庭氛围不变才是最好的。
运动加睡眠赶走焦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每到这个时候,不仅是考生家长就连很多考生也会出现考前焦虑,甚至是紧张的睡不着觉。对此,李知建议,考生不要牺牲睡眠时间来学习,只有睡眠充足,才能提高记忆能力和学习效率,减轻焦虑。同时,家长也要正确引导孩子,不能过分要面子,高考只是一种手段,不要想着“我必须考上某大学,超过某同学才有面子”,这样会增加孩子的紧张和焦虑。此外,还可以让孩子适当运动减压,让体育运动增强孩子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灵活性,增强意志,同时也能让孩子适度放松身体后增加深睡眠,增加记忆蛋白合成,提高学习效率。
多听音乐能释放压抑
“音乐能使人们被压抑的欲望释放出来,让心理平衡,消除紧张焦虑。”提起音乐减压,李知也说出它的作用。为了让考生能得到收获,李知建议说,开展音乐自我放松训练时,考生可以靠坐在沙发上,以随意舒服的姿势,先紧握双拳,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全身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开始放松训练,由前臂开始,依次放松面部、颈、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至20分钟,对抗焦虑有良好的效果。此外焦虑时可临窗远眺,心情可很快改善。
“笑傲江湖”避免怯场
每到开考前,所有考点前除了考生外,另一队的陪考大军也着实壮观,为了不给孩子带来压力,家长也想留在家里,可他们却放心不下,还是会偷偷跑到考场外守候。
此时,陪考家长在校门外对自己的孩子不断地嘱咐,维持秩序的警察也会在考场四周巡视,考场外的警戒线、各种鼓励考生的标语也都悬挂在四周。面对这种紧张氛围,考生怎样能冷静,不受外界影响呢?
针对这点,李知也特别提醒考生,不要过早或过晚进考场,否则会出现怯场现象,进考场时要微笑,深呼吸。调整好情绪再进行考试。考试时如遇到不会做的题首先不要慌,这很正常,解不出来先放过去,回头再说;灵活应变,随时调节期望值;如果有一门功课没考好,就把眼光放在下一门功课上。俗话说,笑到最后笑得最美。考试时认真审题,不要粗心大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考场上临危不乱,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压力面前唯有信心是良药
采访中,记者从长春市心理医院了解到,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大部分学生的心态并不稳定,有的学生充满焦虑与不安。对此,李知指出,随着高考的临近,一些考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考压力大、考试目标与期望太远、学习倦怠等方面,这些问题造成的压力有时也会在学生的生理上表现出来,如头痛、失眠。
考生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主要由考生个人的综合素质所决定,包括考生的人生观、应急能力以及性格。缺乏自信,缺乏主见,容易被暗示;个性孤僻,缺乏兴趣,太过专注于学习的个性更容易产生考前的心理问题。 对于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学生首先要学会自我暗示和肯定。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正向的提醒和指令,会引导人潜在的积极动机,产生积极的行为。此外,学生还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要做横向比较,要纵向比较,即自己和自己比,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迎接高考,做到无愧于自己就可以。
温馨家庭氛围不能少
不让孩子紧张,很多家长在家里大声不敢出、电视不敢看、跟孩子也不“敢”聊天。面对家长的畸形心理,李知分析称,在竞争激烈的升学压力下,长时间的紧张状态,让高考生过早体验了高焦虑感。时间一长,这也让一些考生在考前出现叛逆行为,滋生烦躁情绪等。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争取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做好“后勤工作”。不要每天都在孩子面前提高考、提学习,要让孩子知道高考就像平时的小考试一样,只要平时打好基础,正常发挥就可以。
备齐“三心”会有意外收获
“自信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特别是高考前,信心足不足对考试的成绩也会有影响。”李知指出,他曾经接触过一个孩子,高考前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好,按照平时的摸底成绩,孩子考上一本没问题,就在家长和老师期待的目光中,孩子拿到的高考成绩才达到专科入取线,成绩的不理想再加上家长的失望和责备,孩子的心理出现问题,不得不走进心理医院接受心理治疗。
为了让考生告别坏心情,李知从心理学方面讲,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信心也是缓解心理压力的一剂良药。相信自己,是高考成功的前提和基石。考生要正确认识高考,要知道所有参加考试的考生机会是均等的,考前的焦虑、紧张,考题的难易等对所有考生都是一样的。高考复习过程和考试过程中要不断为自己加油,要长自己的志气,要让自己充满信心,所以,考生要记住,只要有信心、平常心、积极心,一定能在考场上收获意外惊喜。
家长不当回事孩子才能零减压
“这哪是考孩子呀,这就是在考我们家长。”最近一段时间,家有考生的家长们都有这样的心声,为了让孩子考好,家长们竭尽所能地给孩子提供优质服务。面对马上就要到的高考,很多家长更是如临大敌,有时甚至比考生还要紧张。对于家长的过分关心,李知指出,家长要冷静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不要太高。家长降低对子女的期望值,也能从另一方面产生积极作用,过高的期望一般会对孩子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稳定考试心态。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或社会性话题,更多地关注孩子生活中的状态,帮助孩子转移焦虑的情绪。要让考生把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让高考压力得到释放,紧张的情绪就会有所缓解。
本报记者 于慧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