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姜泓冰
高考[微博]年年有,这个日子,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到如今,日子似乎已可以分成两类:高考时间和平常时间。一切因高考而改变。高考日“细致入微”的结果,可能会是让当事的考生透不过气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也可能会是一段温暖、感动的爱的记忆——很希望是后者。
6月,对于所有学生几乎都是“黑色的”,因为考试扎堆儿:大中小学生都面临期末考试;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微博];高中生要逐门参加学业水平考;上了大学的,除了期末考试外,还有下个周末进行的英语四六级考。
当然,其中最重要的考试,在这个周末——高考时间到了。
939万人,同时走进分散在不同城市的数十万间考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不是单独赶考,在年轻的身影背后,在尚显单薄和稚嫩的肩头,拖着、压着的,是几千万名家长[微博]的殷殷叮嘱和沉甸甸的眼神,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焦虑、牵挂和祈愿。
“既要替考生想得周到、细致入微,确保万无一失,又要让他们保持平常心,以最好的状态投入竞争,不至于过分紧张。”昨天下午,一个城市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在走访考点、察看高考准备工作时,这样告诉考务人员。
“替考生想得周到、细致入微”,到什么程度?它包括父母们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而殚精竭虑设计“高考食谱”,为让孩子不奔波、多午休而在考场附近包下宾馆房间,还有一部分甚至舍弃正常家庭生活、与校为邻当了好几年“陪读家长”;它可能是送考老师们脸上保持的亲切笑容,仿佛不经意间说出的一两句轻松玩笑或鼓励的话;在有些地方,它可能是在高考前夕升起的千万盏写满祝愿的“孔明灯”,可能是为送迟到考生而疾驰的一辆警车,可能是为保证考场安静而临时改道、一公里内限鸣的交通,是每个考点为个别特殊考生而专设的特别考场,或是为了不让考生淋雨而准备的爱心伞、搭起的入场棚;是从不带证件即不得入场的一刀切,到只要学校老师和区县教育局担保就可以让一些马大哈先入场考试、证件补送……
高考年年有,这个日子,在我们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大到如今,日子似乎已可以分成两类:高考时间和平常时间。一切因高考而改变。高考日“细致入微”的结果,可能会是让当事的考生透不过气来的沉重心理压力,也可能会是一段温暖、感动的爱的记忆——很希望是后者。
这些年,关于高考,我们实在是有太多的期盼、焦虑和不满。一面觉得它是“改变命运的最重要考试”,一面又觉得“一考定终身不可取”;一面称它为这个社会中难得存在的“最一视同仁的公平机会”,一面又认为它远不及其他国家的招生办法更科学更公正。在各阶层利益冲撞、情绪紧张的社会背景下,我们的高考改革很像“戴着镣铐舞蹈”,从考试科目、各科分值调整到异地高考方案,每一步都心高脚重,每一步都必激起众议与躁动。一切只因我们早已失却平常心,固执地不肯相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过去。
世间难有绝对和完全公平的选拔模式,就像难觅一个完美人生范例一样。期待我们的社会能尽快真正建立起“立交桥式”多元人才选拔体系与人才观念,让高考,变为漫长人生诸多考试中较重要的一个。唯其如此,高考时间才会减去高压,只留“细致入微”的体贴记忆。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