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绩评高考作文:好作文源于对生活的思考

2014年06月07日16:22  新浪教育 微博    收藏本文     
点击观看作文解析视频点击观看作文解析视频
王大绩王大绩

  新浪教育[微博]讯 上午语文考试一结束,新浪高考[微博]便邀请到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为大家解读2014年各地高考作文题。在访谈中,王大绩就北京、福建等地的高考作文做出详细的解读分析,相信能够能好的拓宽网友特别是考生的思维。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目前您所关注的是高考大讲堂,今天上午是刚刚结束了2014年的语文考试。高考过程当中,我们最关注的就是语文考试,语文考试最最关注的焦点无非就是语文作文考试,我们统计了一下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有哪些省出的题目是比较奇葩的,哪些省份出的题目是比较高大上的,今天我们请到了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老师,和大家聊聊语文作文题的点评。作为新浪的老朋友,首先跟网友打个招呼。

  王大绩:大家好。

  主持人:欢迎您。现在我手里面,那么多都是投递出来的上午结束的语文考试的作文题,您也看到了这些作文题,您看到这些作文题第一反映是什么?

  王大绩: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和网友看的角度不太一样,大家比较关注作文题目的内容,它怎么样,或者说它的篇幅,材料的长度等等。我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不能说是专业角度,但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我首先看这个题目出的清晰还是不清晰。因为我觉得作文题目是学生思维的一个踏板,是面向生活展开的窗口,既然是踏板就需要清楚,学生能够一脚踏板上腾越起来,展示他对生活的认识和看法。

  至于这个题目什么内容,这一点?我在很长时间里面都说这个道理,每年都是同样一个题,因为它不可能离开生活,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呢?运动,运动是永恒的,生活里面历史形成的传统,由现实萌生时尚走向未来,像长河一样,永远流淌,长江后浪推前浪。任何的运动离不开生活,只有在这样的认识背景下这个作文题目才有思考价值和意义。

  主持人:第一反映您记住的是哪一个省份出的题目?

  王大绩:我从家里到这里的路上,不断收到很多人发来的信息,第一个发来的就是北京的,接着就是广东的,现在发来的是四川的。刚才中国教育电视台采访,全国课标一、二卷,刚才谈到了安徽卷,我每个都记住了。

  主持人:今年跟往年是不是有比较,有变化的趋势?

  王大绩:如果说变化,可喜的就是作文的清晰度上有回归。

  主持人:不那么模糊了?

  王大绩:过去主流是给情景材料,给一个故事,今年文字材料都比较简短,相当多的都是给一句话,或者说一个格言,这个已经比情景材料清晰了很多。我们希望回归到一个话题,或者说一个标题。

  主持人:更明显一些?

  王大绩:对。这里面有一些类似于是一个标题和话题了。像福建的作文题空谷,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和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话题作文,什么话题,每年说,这一句话就是话题。

  主持人:我看到的时候有一点蒙,有的时候人很奇怪,很长的材料作文,很多人看蒙,找不到中心,特别短的话自己又找不到哪个点是可以写的。

  王大绩:甚至包括一句话的格言材料,也不是格言,是一句话的材料。如果从模糊的角度来说,就只有一个利益角度,是涵盖整个这句话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因为面对空谷,有人说它是悬崖,他们看到的是一种绝望,或者说一种危险,有人看到的是栈道桥梁,他们看到的是通途、希望。答案不就丰富多彩了。一个学生完全可以离开这个,关于希望、前途、绝望离开这个内容,他已经提升出来了,对任何事情的看法,大家的角度不同,观点都不相同。例如对于空谷的看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个作文应该是违背命题人的初衷的,他并不想让学生们看到这些。可是他自己有意或者说无意把一个话题变成一句话了,完全可以是一个明确的话题,可以用这句话来做提示,例如由空谷想到的。

  主持人:您觉得往哪方面去比较好一些?

  王大绩:没有什么好不好的。空谷有人想到是悬崖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他看到危险、危机、忧患这是必要的。如果空谷里面没有悬崖的忧患意识,你就认为是栈道或者是桥梁,你可能会失足掉下悬崖。

  主持人:我看到一个很有趣的北京的,说是老规矩,谈到老规矩的时候,很多网友向我们投递的信息说,他看到的只是老规矩这一个很具像的东西,之前有人采访您,您也说思想没有这么禁锢,肯定不是固定的老规矩三个字,您跟我们分享一下?

  王大绩:我首先在微博里面看到很多网友,他们对这个题目的认识已经出现了偏差,他们传的都是北京的作文题是北京的老规矩,这个不是北京的作文题,作文题前面是给了一堆例子,北京过节有许多的老规矩,然后说时移世易,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生活发生了变化。不久前把老规矩贴到网上引起了热议,归纳出这一点可以说是作文的亮点,老规矩被人重新提起和关注,这已经是准话题了,没有这么一个透彻的话题,这种现象引发你哪些思考,是这么一个题目。如果说引起我的思考是什么?我首先思考的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主持人:不要禁锢了自己的思想。

  王大绩:我完全不想老规矩了,这样写阅卷能不能接受我不敢说。曾经北京这么些是不接受的,或者不能给一类的,但是据说去年又能接受了,因为是符合道理的。这个材料引起我的思考,我抽象出来思考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答案就是丰富多彩的,或者心中的选择。今年不知道阅卷会不会接受这个。但是我们一般要求同学不要和题目对着来。这个题目说较真的话是语文老师的责任,我们必须较真,希望它清晰,这是语文老师的良知,必须坚持他对这方面的认识。

  可是一个学生他高考就一次,他不能拿自己的命运开玩笑,所以我们希望归纳成一个话题来写,既然是这个材料是比较模糊的,我们就把它清晰化,像北京老规矩不就完了嘛。我们有时候作文准备就是同学背好多材料。

  主持人:开头、结尾这样的。

  王大绩:其实不是。北京老规矩已经给了你许多材料了,这里面需要的是什么?是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刚才我举这个例子,如出家门都要跟长辈打招呼,这件事,这是一个传统的老规矩,现在被淡忘了。我们可以重温它,但是它是不是还可以发展呢?现实价值,使它更适用。不只是说学生回来要跟家长[微博]打招呼,跟长辈打招呼,是为什么?长辈关爱我们,我们应该孝敬长辈,回来之后为长辈解除我们在外面的时候他们的牵挂,但是同样父母回来是不是应该跟孩子打招呼,如果家里面有一个小时工、保姆是不是也应该打招呼。有时候一个学生和同学们在家里做作业,或者聊天或者玩,家长回来,对同学视若不见,是不是也伤了孩子的心,孩子的客人是不是也应该打招呼,打招呼只是家庭里面吗?例如到学校,回家只是跟长辈打招呼,到学校,学生就有一个义务向老师打招呼,老师可以对学生熟视无睹,老师也应该跟学生打招呼,大家都应该这样。可以想的更广,不只是家庭里面、学校里面,应该成为一种好的新的规矩,一种新的风尚,是不是城市之间,北京人和外来人之间,北京队和广州队比赛篮球,为什么我们要喊换苏群?这个话对外人的尊敬吗?能展示北京的风貌吗?如果想的更远涉及两个民族、国家,都涉及这个问题,打招呼的问题,这个问题能困扰很多。这一句话就够写作文的了。靠的是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能不能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由小及大。如果有这个认识,背材料干嘛!

  主持人:经您一点拨,我们的思维是发散的,当时很多人只是盯着一个点了,没有真正发散自己的思维。您坐在这儿之前,我们拿到了比较新的我们做的调查,在新浪微博上,第一份你认为的最想写的高考卷子是哪一套,最奇葩的作文题、最难写的作文题,最高大上的作文题,您猜一下?您觉得哪个省份名列前茅?

  王大绩:我不猜了,刚才已经说了。

  主持人:是安徽。我看到题目的时候有一点蒙,我也担心考生能不能诠释出来,剧本修改谁说了算。

上一页12下一页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高考院校库

(共有2484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高校联系方式 录取规则 热门排行
院校搜索:
高校分数线:
批次控制线:
估分择校:
专业分数线: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