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高考[微博]改革方案未定,但要拿英语“开刀”已是大势所趋;新快报调查显示——半数受访者称英语“一年多考”是增负
高考进行时 话题
■专题统筹:新快报记者 陈红艳 周雯
■专题采写:新快报记者 罗琼
目前,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尚未公布,但英语科目率先“大改”似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从多个省份出台的地方方案或征集意见稿来看,英语科目改革集中在一年多考、减少分值、取消听力等方面。
近日,新快报发起“众说高考改革之英语”调查问卷。半数受访者认为,高考英语如果从“一年一考”变为“一年多考”,会增加考生的学业负担,并不能真正减负。此外,近半数受访者认为,如果高考英语题型要改变,最希望完形填空不要再出现了。
近半网友赞成英语分值下降
截至昨日11时,参与新快报“众说高考改革之英语”调查问卷的网友为240名,学生占了140名,占比近六成。
在语数英三门考试主要科目中,超过半数受访者表示最喜欢(或者最擅长)语文,数学以约28%的得票率位居第二。在240名受访者中,仅有48人表示对英语抱有好感。
去年年底,北京市教委公布了北京高考英语改革方案征求意见稿,计划到2016年,高考英语总分将从150分降至100分。目前,北京市并未出台最终改革方案,但“高考英语分值下降”已成为舆论关注高考改革的热点所在。
在本报发起的问卷调查中,45%的受访者认为高考英语分值下降是一件好事,也有三成网友对此表示“没影响”。
半数受访者不认同“一年多考”
教育部曾明确表示,高考英语改革将实行社会化考试,实行一年多考。在江苏省出台高考英语改革方案,明确到2017年,英语将实行一年两考,考生可以选取两次考试中任意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内。 “为考生减负”、“改变一考定终身”等呼吁,成为高考英语从一年一考变成一年两考甚至是一年多考的强大理由。
但在问卷调查中,有半数受访者并不赞同英语作此改变,认为这是增加负担。不过,这有可能也跟受访者多为学生有关。有网友留言称:“不管是一年两考还是三考、多考,都要考生花大量时间去备考。每次考试都是一次体力脑力大考验,考试的强度并没有改变,甚至是增加了,哪来减负一说?”
英语完形填空最不受欢迎
题型变化也是高考英语改革的内容之一。北京拟将听力题的比重扩大至50%,而山东省则明确,英语听力考试不再纳入该省夏季高考统一考试内容,取消外语听力之后,外语科目总分值不变,仍为150分,原属听力题型的30分将分配给其他题型。
综上可见,题型改革将根据各省实际情况进行。在本报问卷调查中,仅有28%的网友希望取消英语听力,而强调语法、词汇量的完形填空则成为近半数受访者最不喜爱的题型,并希望它能从考卷中消失。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高考英语改革怎么走仍有不同意见,但让英语回归其本质则是大家的共识——英语是一种进行文化交流、国际交往的工具,“哑巴英语”、“填鸭式教学”并不能跟上时代步伐。
对此,有半数网友明确表示,即使英语不被纳入统一高考科目,他们仍然会主动学习英语,表示不再学习的仅占27%。
观点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顾也力:广东英语考试应增加听说比重
“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英语,也就掌握了话语权。”顾也力在谈到英语的重要性时,更多的是着眼于整个国际形势。“中国越来越强大了,国际交往也越发频繁,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是向世界展示国人风采的基础。”
他赞成英语进行一年多考的改革,“考两次或者三次,不宜太多,不然考生负荷很大。考生在每次考试时可以调整自己,查漏补缺,足够的次数也能有效降低考生意外失手的几率,更加公平。”
他认为,广东在改革开放中一路领先,广东的英语改革也应该体现开放的特点,更多的分值应该侧重在听力和表达上。
2006届高考考生黄文婷:降低分值会削弱女生竞争力
改革必然带来利益的重新分配。对于部分偏科的学生,高考英语分值下降并不是一件好事。广外毕业已经四年的黄文婷,谈起高考时总感慨,如果没在英语上斩获高分,她也许考不上重点大学。
“很多女生都偏文科,英语是她们拉高总分的一个关键科目,一旦英语分值降低,女生们在学业中的竞争力也会削弱。”黄文婷认为,在语数英三科中,语文是一切科目的基础,分值应该加重,数学和英语的分值应该一致,才能体现公平。
2017届高考考生骆世杰:期待语法考点不要那么难
根据各种坊间传闻,广东高考英语改革很可能从2017年开始。骆世杰目前在天河区某中学就读初三,2017年正是他参加高考的年份。
骆世杰十分喜爱听英文歌,但英语成绩却不太理想。“完形填空会错很多,经常20题只能对三四题。”他认为,英语虽然很重要,但是交流是第一位的,“谁会在日常会话中总是纠结语法呢?完形填空总是考一些很刁钻的语法题,我觉得很累,可不可以别那么难?”骆世杰说,如果高考英语要改革,他希望可以增加听力部分,甚至可以把听力的难度稍微上扬。
“作文的要求也可以高一点,因为作文是考察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掌握多少词汇量、怎么造句都可以在作文中体现。”这位“00”后对英语改革抱有很多想法。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报考院校信息库 查询被高校录取可能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