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日报报道,去年,澳门恩平同乡会会长冯活灵在恩平专设“学霸”奖学金,一度引发争议。而今年,恩平再次传言只要高考[微博]过重本,人人有奖励。据核实,此次仍由私企和华侨设奖,但并非“人人有奖”,而是根据录取层次、高考分数而定。目前,首套“状元房”已赠给当地理科第一名考生。
依据高考分数来奖励考生,其副作用显而易见。此举使“一考定终身”的弊病得到强化,也助长了“状元情结”,固化了以名校论英雄等思想,对学校及学生会形成错误导向。并且,这种奖励把高考搞得像一次“博彩”活动,其功利性更加突出,因而难免会遭受舆论的质疑。
但是也应当肯定,重奖考生的积极意义也不少。比如,它能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勇夺桂冠的精神,也让贫寒考生多了一条出路。关键是,过去外地学校在恩平“掐尖”的现象严重,导致当地中学教育质量下滑。因此,重奖本地考生,对优秀学生流失的问题也有扭转的作用。更应当看到的是,奖金除了奖励考生,还可用于校园建设,因此无论初衷还是效果,这种捐资助学的风气都值得鼓励。
捐资助学既包括奖励考生,也包括扶助贫困生;既有对学生的资助,又有校舍或器材上的赠予。而不同的公益项目之间,有相互增益或补短的作用,比如重奖考生的副作用,则可通过扶助贫困生等活动来消除;当普惠措施不能满足特困学生的需求时,则可通过特别扶助加以弥补。因此,对于重奖考生的捐资助学行为,人们不能苛求完美,而是应该提供思路进行完善。
进一步而言,如果我们对公益或慈善活动吹毛求疵,也许任何活动都存在负面作用。比如奖学金的奖励对象,是否也应受到质疑?就算对某个弱势者给予帮助,也可能对其他弱势者不公平。近年来,一些公益和慈善活动之所以遭受质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过于追求完美,甚至认为既然是公益和慈善,就应该经得起任何质疑,但人们却很少想到,一项公益项目的不足之处,可通过其他活动去补充和增益,而不是直接取消。
可见,对于恩平的“重奖高分考生”活动,应抱以宽容的态度来看待,既不能苛求完美,更不能吹毛求疵。其他公益和慈善活动也是如此,过多质疑其副作用,既容易打击慈善人士的积极性,又会降低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只要活动本身向善向美,且总体上体现正能量,哪怕它存在不足,也应该给予肯定。这样的宽容,更有利于公益和慈善事业的发展。(罗志华)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