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在发布的章程中简称“南大”,引发了诸多争议。就是这个简称“南大”,在该章程发布后的几天里引发了诸多的争议,涉及多家国内高校。其中,南京大学[微博]校友的反对意见较为强烈。早在2014年,经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学章程》(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37号)在第一章总则的第二条中写明“学校名称为南京大学,简称南大。”(7月4日澎湃新闻网)
不要低估简称对一所大学的意义。在正式场合,简称可以代替校名。在非正式场合,简称会更多被使用。而学生特别是校友对母校的感情,更多体现在简称里。就好比,对北大无比自信的毕业生见面一对“暗号”——“我也是北大的”,感情骤然升起温。他们不会说“我也是北京大学[微博]的”,显得生分,不地道不专业,会让人感觉“你是否冒牌的”。
由此可见,简称更多是在凝聚一种感情,一种校友市民对学校的感情。既然是感情,还是远离功利为好,不要把过多行政、算计因素强加到校名之上。那么让我们来看对“南大”这个小名,南昌大学和南京大学谁更有感情。国立南京大学1949年就有此名,“南大”之名从此叫开。而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即便随之有小范围“南大”之说,前面放着南京大学,这么称呼自己会不会别扭?如果说在“南大“中寄于某种情感,这种情感有多少纯粹?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是约定俗成,更已沉淀成一种文化,其中寄托着校友和当地市民对该校的特殊情感。而南昌大学对外宣称简称“南大”,倒让人怀疑是否是学校领导层的行政性思维在作怪。首先要看校友和社会对这个后面起名的“南大”有多大认同,“南大”是否是行政思维的一厢情愿?其次要看通过简称“南大”是否要达成某种“名头溢价”,办学实力不如南京大学,但却与南京大学“起名”,学校是否突然“高大上”起来?背后的行政性盘算让人感觉很怪。
在正式场合简称“南大”,南昌大学有没有征求过师生意见?或者只是行政思维主导下的学校治理的一厢情愿?关乎学校名称问题,当然不是小事,有没有慎而又慎?大学是治学研究传承文化之所,一所当地重要大学要成当地的精神地标。大学切忌浮躁、投机、功利,相反要有精神独立性特别是行事原则。大学可以名头不够响,但要有傲骨,就像教他的毕业生如何做人一样。
在牵涉学生和市民对学校情感特别是学校文化传承的简称问题上,南昌大学校方的行政化主导思维显得任性。即便因为坚称“南大”而变得“高大上”,可这些对本校学生和当地市民有什么意义?让他们多一些虚荣心的自信?须知学生和市民对当地大学的感情,根本不在名头,而在最纯粹简单的东西,比如学校如何在细节管理上做到“以生为本”,比如老师们如何献身教学,比如学校如何对毕业生毫不势利,比如学校如何为当地输送有用人才。顺便说一下,笔者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现在杭州工作,校友见面大家还都说自己是杭师院毕业,当地市民还叫杭师院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笔者早已意识到,杭师院的名称并不比杭师大差多少,好像马云[微博]就是“杭师院”毕业的。文/程振伟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