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平凡的中等生,也是班级里的大群体。
成绩稳定这一评价,对学霸而言是褒义的,但对于我们而言仿佛有些贬义的味道。我们的成绩不高不低,难以突破。我们费时、费心、费力地写完了一张试卷,却发现隔壁的学霸已经做完了第二张试卷的选择题。
我们的成绩既不会拖班级后腿,也无法给学校增光;我们的成绩既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也无法肩负老师的期望。在每次考试的排名中,我们就像开在某个角落里的花朵,一直默默无闻地存在着。
老师不止一次无奈地叹气,甚至恨铁不成钢地责备我们:“怎么就这么不开窍呢?”
为此,我们也深深地怀疑过自己,否定过自己。我们这样的学生,是不是就只能这样了?
当然不是。谁愿意每天都过得庸庸碌碌?谁又愿意成为尖子生旁的陪衬?只要找准方法,改变就可以即刻开始。
事不宜迟,现在就走上你的修炼之路吧。
你是否仔细想过,为何自己明明很努力,成绩仍止步不前呢?
先来测试一下你是哪种类型的中等生吧。
自控力差型
打开书本准备要复习,从开始准备到坐下来,10分钟过去了。
做题做到一半,手机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起手机再说。
“今天的偶像剧更新了,我就看5分钟,5分钟!”结果看了一晚上。
无方法型
试过各种学习方法,均不能坚持到底,更不见任何成效。
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闷头苦学,不相信任何方法和捷径。
无规划型
不会管理时间,一道题得花两道题的时间来做。
每天学习的时间比谁都多,计划也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成绩就是不如意。
自控力差型
我的分心计划
李璐
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我这个中等生被隔壁家与我同岁同届的学霸“压迫”了十几年,做梦都想着来一场逆袭。就先从做计划开始吧!
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或许不难,真正难的是执行一个计划。我抱着一半不服,一半尝试的心态为自己设置了一张计划执行表。
计划 完成度 分心的时间以及原因 获得奖惩
我在“分心的时间以及原因”这项记录下各种分心的原因:涂鸦、给空心字母上色、抓住一只在灯光下乱飞的小虫……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都有,怪不得我比不过学霸了。这个表格对我的帮助极大,它不但记录了我的学习进度,还让我明白自己因为开小差在时间上的浪费有多少。
在最开始的8个小时复习计划里,我分心的时间高达5个小时,其中最离谱的一项是到客厅看了2个小时的综艺晚会。我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我开始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量专注地复习。即使这样,我每天也只能完成60%左右的进度。
{ 学霸如是说}
拒绝才是最好的办法
吕荣祯
作者简介:吕荣祯,2009年吉林省考生,高三上学期最后一次考试成绩为502分,年级排名排在中等。4个月后,他以总分632分的高考(微博)成绩被武汉大学(微博)录取。
时间永远都是不够用的,每一个计划都安排得那么满当,拿什么时间来放松呢?
按照安排,星期六上午和星期天一整天我都要到学校上课,因此,我能够自行支配的时间就只有半天。在这半天的时间里,我会先睡到自然醒,然后去吃点美食或是和朋友打打球,晚上再回校上晚自习。这几乎是我唯一的放松方式了。
放松不等于懈怠。最后几个月,我只上过几次QQ,没有碰过一次电视和电脑。高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周末。除了学校放长假时可以稍事休息,其余的时间都容不得浪费。
那种心痒痒的感觉确实很难熬,可是,看电视、玩电脑不仅会耽误你的复习,如果碰到某部精彩的电视剧,你就又会情不自禁地去看下去,后果将更加不堪设想。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彻底地远离它,那些电视剧可以以后再看,高考可不能以后再考。
容易分心时做什么?
对于那些需要大量阅读、理解、背诵的东西,一般要放在精力比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扰的时间段里来做。
背书的时候很容易分心。大家往往有这样的体验:眼睛盯着书本,脑子里却不知想到哪里去了,没准还在想着昨天吃的那顿火锅呢。一点点的打扰都有可能影响我们的效率,安排一段较完整的时间段来背书才是上策。
那么,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较容易受干扰的时间用来做什么呢?
用来做题吧。做题的时候需要动笔演算,即使周围环境比较吵闹,即使你精力不太充沛,你仍然可以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达到练习的效果。
无方法型
迷了路的“笨鸟”
东北财经大学 徐默
高三时大家都叫我“灯长”,因为我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教室的,也是最后一个离开的。
当桌面上的各类教辅和试题集堆得让我几乎看不见黑板时,我非常懊恼。翻开一本理综的教辅,我告诉自己,进步的诀窍就藏在里面,我一定要做完。我硬着头皮做下去,一道选择题花上20分钟去解是常有的事。也许,你会觉得我很笨。但不妨想想,当时间越来越少,对手们渐渐甩开自己,你还能保持淡定吗?至少我不能。
我的付出竟没能结出果实。我向教辅轮番进攻,可常规题型、常见考点都没在我的脑子里扎下根。机械的练习和无意识的选择让我身心疲惫。我还不得不追赶老师的教学进度,赶着完成大大小小的试卷,赶着弥补一个个不知从何时裂开的漏洞。
勤能补拙,笨鸟先飞。我自认我“勤”了,也“先飞”了,可是为什么还是这样的结果?
错误的方向
中山大学(微博) 左婧
我一直相信近朱者赤。高三时我找到班主任,请求他安排我坐到几个学霸附近。我希望自己能时常参与他们的讨论,至少能听到他们的讨论。
坐在这些学霸附近后,我发现他们在上课的时候基本都不怎么听课。他们自己在课堂上做练习题,遇到不会的题就小声讨论。难道他们就是因为这样才取得好成绩的?
为了跟上他们的步伐,我也开始学他们的方法,像他们一样上课不听课。那时候我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复习高一、高二的内容实在很枯燥,尤其是在复习我的强项语文的时候。我天真地以为只要语感好就行了,语文课就是用来放松的,还不如多做点数学题呢。
后来我才发现,利用大量的上课时间来做题,我的成绩反而下降了。一些明明见过的题目,考试的时候我不是漏了这个条件,就是少了那个前提。可是,那些学霸却依然能够考得很好!
你的金玉是我的鸡肋
西北工业大学(微博) 毛珂
学习方法不是静止的。
那些黑马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方法,没有详细地去说明他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运用那些方法的,更没有提到他们当时的知识掌握程度、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和性格等。既然这些都无法知晓,怎么可能复制他们的成功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刻板地复制别人的方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我想着要让我的学习方法流动起来。
在与一个喜欢思考的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我偶然地发现他在总结这一块做得很有创意,也更为科学。他把总结的话语分条罗列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又把这些纸片贴在书上或某道题目旁边。他的书本、习题集上贴了许多纸片,有记录错因的,有记录各种题型的通用解题方法的,还有记录学习某个知识的心得体会的。我在与他聊天后如获至宝。与自己把总结写在笔记本上以后就再也不看的方法相比,他的方法显然更有效。
还有一位理科成绩甚好的同学告诉我,他喜欢自己在课前分出重点,第二天听课时就可以分清主次。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是它打乱了我原本的听课模式。
在寻找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而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也更能体会和把握什么方法适合自己,什么方法于别人有如金玉,于我如鸡肋。
投入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莫鸿威
总想着立竿见影的人,其实有一点急功近利的味道。他们甚至会轻易地怀疑自己,这个学习方法适不适合我?为什么别人成绩提高了,而我还在原地踏步?有的同学因找到了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而稳步提高,有的同学则不得要领,更多的同学则是边走边看,一旦成绩提高不明显,就又换一种方法,兜兜转转,浪费了时间。
想找到合适的方法,谈何容易?望着这山比那山高,不断寻找又不断放弃,错过了最好的年华。其实,合适之道不在于能找到一个和你完美匹配的方法,而在于磨合与坚持。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固然能够加深你对知识框架、知识要点的理解,但是,任何方法若是缺少持之以恒的付出,只会是一套理论。如果你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当然是好事,如果没有,那么投入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在高三的最后一个学期,我没有再刻意地寻找学习方法,而是按部就班,认真听课,认真做题,尽量把书本看到烂熟于心,多看看做错的题目,总结解题规律和答题思路……很普通,对不对?学习本身就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提高学习效率并不完全取决于方法,而是取决于你学习时有多投入。
如果你至今也没有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忘了它吧!无数前辈已经证明,在高三这个阶段,勤能补拙。没有方法,就用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来弥补。
成功和借口是不共戴天的死敌。想获得高分,就得抛掉种种借口,拿出更多激情和疯狂。
无规划型
时间管理中的马太效应
我听到中等生们最多的抱怨便是时间不够。
说到学习时间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仿佛这就是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了,但进步仍然十分缓慢。自己非常痛苦地看书做题,那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学霸却每天都摆出一副很悠闲的样子。中等生问我:“我的时间已经全部拿来学习了呀,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绕来绕去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话题:效率。
要明白效率和时间的关系,不如先来和学霸算一笔账。
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可以达到12个小时,比学霸的学习时间增加了5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每天多50%的话,累加起来的结果确实相当惊人。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同样的内容,学霸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我们只能记住一小半,甚至看了一遍之后什么也记不住。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我们解出来所需的时间比他们多了5分钟,甚至更长——相信大家都有过解一道数学题花上半个小时的经历。这样一算,我们拼了命地付出比学霸多50%的努力,结果效率反而比他们低得多,这可真够冤的。
如果把长时间学习导致的负面结果也算进去,那就更冤枉了。这就是时间管理中的马太效应——成绩越落后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成绩越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得用不完。
重要的事,我能做到
怎么打破马太效应呢?
做最重要的事
做没有价值甚至负价值的事情的人是傻瓜,做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是庸才,唯有只做最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是人才。
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意味着你无法做另一件事情。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我们做事的标准不应该是某件事有没有价值,而应该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价值。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是确保了自己在高效地利用时间。
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老师不止一次叮嘱我们,考试时碰到一道难度极高的题就跳过去,要把时间花在自己熟悉的题上。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做符合自己能力的题目是最划算的。还记得前面的那笔账吗?同样的题目,学霸可以在一个小时里面做十几道,而我们只能做几道,效率的差异就从这里产生了。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这样才能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综合卷的复习时间
怎么分配?
答综合卷时的顺序将影响着你答题的心情和效率。在平时复习时,要反复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比如,先写物理,再写化学,最后写生物。还要规定每个学科的用时,即使放弃也不能超时。其次,要像考试时一样遵守先易后难的原则,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尽快跳过,过一会再返回来做。
对中等生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知道有哪些规划技巧,而是他们明明知道,却因为疲于巩固知识,没有花心思去练习和掌握。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到了瓶颈期,不妨试着把每一份试卷都当作高考题来做,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还有提高的空间。你不仅还有潜力可以挖掘,而且还应该拿下那些本就该属于你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