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月12日,距2016年高考(微博)仅剩87天。一起来看看今天的倒计时内容:第一部分为高考小贴士,浏览下今天需要关注的高考资讯;第二部分共同关注志愿填报,你知道报志愿必须考虑到哪些方面的因素吗?第三部分来围观下往届高考黑马呕心分享的备战秘笈,即使剩下不到100天,你也可以实现华丽逆袭哦!
一、高考小贴士
1。教育部评估结果:各学科全国排名第一的高校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的一级学科进行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聚类排位。[详情]
进入新浪院校库(http://edu.sina.com.cn/college/),查询各院校重点专业及往年录取分数线。
第三轮评估结果节选:
北京大学(微博)
全国排名第1的学科(16个):
哲学
政治学
中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考古学
中国史
世界史
数学
物理学
化学
地球物理学
力学
基础医学
药学
护理学
艺术学理论
更多院校详情请点击查看。
2、广东高考加分仅保留4项 烈士子女仍加20分
从去年开始,广东高考加分项目大幅度削减,仅剩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少数民族考生、自主就业的退役士兵和在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二等功以上或被大军区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烈士子女这4项加分,除了烈士子女仍然保留 20分以外,其它项目加分分值统一调整为5分。今年广东高考加分项目跟去年一样保持不变。[详情]
3、各校自主招生简章陆续公布中
目前各高校自主招生简章正在陆续公布,对于有意报考自主招生的考生,可查看[2016年自主招生报考指南],了解报考的相关资讯及注意事项。
二、高考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6大因素
高考报志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只看单一孤立的要素,分数也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做出最佳选择。其主要需考虑的因素如下:
1。考生的高考成绩。
考试成绩是决定考生填报志愿的最主要因素,考生要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在当地所处的分数排序位置,掌握预测学校录取最低分数线的方法和技巧,知道自己能够填报哪些批次和哪些类型的学校。尤其是要选择好第一志愿的学校。
2。考生的兴趣倾向和能力倾向。
考生一般不要填报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或自己的能力倾向不宜从事的专业,以免影响进校后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3。考生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考生,对高收费的学校和专业一定要慎重填报。
4。考生的身体条件。
考生的身体条件会直接影响考生录取。考生应事先了解自己的高考体检情况。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自己不宜就读的专业,考生最好不要填报。《考生体检结果通知单》上记录了考生各项体检结果,并针对考生体检中的问题提出了填报志愿的有关指导意见,对考生填报志愿有较好的参考作用。
5。当地招生政策和高校招生章程。
了解当地招生政策和高校招生章程是填报志愿前必须要做的工作,通过了解当地招生政策,可以知道高考志愿填报的一系列规定。通过招生章程,可了解高校基本信息和录取规则,避免填报自己不满意的学校,避免填报自身条件不符合学校招生要求的专业。避免出现不符合所报学校招生章程中的规定而被退档。考生事先一定要尽可能多地了解报考学校。
6。拟报考专业的内涵、发展趋势和就业前景。
了解拟报专业的内涵是必须的工作,不了解专业内涵仅凭对专业名称的第一印象就妄下决定非常危险。志愿填报时要对专业信息有十分详细的了解,专业选择决定了考生日后发展的方向,首先,考生应该通过一些工具了解适合自己的专业,比如新浪高考志愿通(http://zhiyuan.edu.sina.com.cn/query/view/)专业定位功能,通过个性能力测试确定考生最适合专业,只有在适合自己的领域,专长才能得到最好发挥。
三、高考备考:中等生逆袭成黑马的秘笈
谁愿意永远处于平凡而不起眼的中等生群体呢?谁又甘愿成为尖子生旁的陪衬?其实只要找准方法,改变就可以即刻开始。
不过中等生也有不同类型的区分,先来测试一下你是哪种类型的中等生吧。
1。自控力差型
表现:打开书本准备要复习,从开始准备到坐下来,10分钟过去了。做题做到一半,手机响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起手机再说。“今天的偶像剧更新了,我就看5分钟,5分钟!”结果看了一晚上。
对策:我的分心计划
树活一张皮,人争一口气,我这个中等生被隔壁家与我同岁同届的学霸“压迫”了十几年,做梦都想着来一场逆袭。就先从做计划开始吧!
制订一个学习计划或许不难,真正难的是执行一个计划。我抱着一半不服,一半尝试的心态为自己设置了一张计划执行表。共计划、完成度、分心的时间以及原因、获得奖惩五项内容。
我在“分心的时间以及原因”这项记录下各种分心的原因:涂鸦、给空心字母上色、抓住一只在灯光下乱飞的小虫……各种乱七八糟的理由都有,怪不得我比不过学霸了。这个表格对我的帮助极大,它不但记录了我的学习进度,还让我明白自己因为开小差在时间上的浪费有多少。
在最开始的8个小时复习计划里,我分心的时间高达5个小时,其中最离谱的一项是到客厅看了2个小时的综艺晚会。我意识到问题出在哪里了。我开始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尽量专注地复习。即使这样,我每天也只能完成60%左右的进度。(李璐)
2。无方法型
表现:试过各种学习方法,均不能坚持到底,更不见任何成效。坚信“书山有路勤为径”,闷头苦学,不相信任何方法和捷径。
对策:你的金玉我的软肋
学习方法不是静止的。
那些黑马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方法,没有详细地去说明他们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运用那些方法的,更没有提到他们当时的知识掌握程度、所处的学习环境、学习习惯和性格等。既然这些都无法知晓,怎么可能复制他们的成功呢?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刻板地复制别人的方法又有什么意义呢?
于是,我想着要让我的学习方法流动起来。
在与一个喜欢思考的同学聊天的过程中,我偶然地发现他在总结这一块做得很有创意,也更为科学。他把总结的话语分条罗列在一张张小纸片上,又把这些纸片贴在书上或某道题目旁边。他的书本、习题集上贴了许多纸片,有记录错因的,有记录各种题型的通用解题方法的,还有记录学习某个知识的心得体会的。我在与他聊天后如获至宝。与自己把总结写在笔记本上以后就再也不看的方法相比,他的方法显然更有效。
还有一位理科成绩甚好的同学告诉我,他喜欢自己在课前分出重点,第二天听课时就可以分清主次。这个方法虽然很好,但是它打乱了我原本的听课模式。
在寻找学习方法的过程中,我更清楚地认识了自己。而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我也更能体会和把握什么方法适合自己,什么方法于别人有如金玉,于我如鸡肋。(西北工业大学(微博) 毛珂)
3。无规划型
表现:不会管理时间,一道题得花两道题的时间来做。每天学习的时间比谁都多,计划也安排得满满当当,但成绩就是不如意。
对策:打破时间管理中的马太效应
我听到中等生们最多的抱怨便是时间不够。
说到学习时间紧,很多人首先会想到的就是怎么挤时间。压缩睡觉的时间,压缩吃饭的时间,压缩休闲娱乐的时间,把一切学习以外的时间都压缩到极致,仿佛这就是时间管理的终极目标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时间去学习,几乎不太可能再挤得出什么时间了,但进步仍然十分缓慢。自己非常痛苦地看书做题,那些成绩比自己好很多的学霸却每天都摆出一副很悠闲的样子。中等生问我:“我的时间已经全部拿来学习了呀,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绕来绕去都离不开一个关键的话题:效率。
要明白效率和时间的关系,不如先来和学霸算一笔账。
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天用来学习的时间可以达到12个小时,比学霸的学习时间增加了50%。
这是一个可喜的数字,每天多50%的话,累加起来的结果确实相当惊人。
不过,这笔账漏掉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人与人之间的差异。看同样的内容,学霸看一遍就记得差不多了,我们只能记住一小半,甚至看了一遍之后什么也记不住。一道普通的数学证明题,我们解出来所需的时间比他们多了5分钟,甚至更长——相信大家都有过解一道数学题花上半个小时的经历。这样一算,我们拼了命地付出比学霸多50%的努力,结果效率反而比他们低得多,这可真够冤的。
如果把长时间学习导致的负面结果也算进去,那就更冤枉了。这就是时间管理中的马太效应——成绩越落后的同学,越觉得时间不够用;成绩越拔尖的同学,越觉得时间多得用不完。
重要的是,我能做到。
怎么打破马太效应呢?
做最重要的事
做没有价值甚至负价值的事情的人是傻瓜,做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是庸才,唯有只做最有价值的事情的人是人才。
你选择了做某件事情,就意味着你无法做另一件事情。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时间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弃的人。我们做事的标准不应该是某件事有没有价值,而应该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价值。确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实际上也是确保了自己在高效地利用时间。
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时间内寻找最重要的事情来做,要放弃那些看起来不太有价值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放弃那些看起来很有价值,但是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老师不止一次叮嘱我们,考试时碰到一道难度极高的题就跳过去,要把时间花在自己熟悉的题上。
在平时的学习中,也是一样的道理。
做符合自己能力的题目是最划算的。还记得前面的那笔账吗?同样的题目,学霸可以在一个小时里面做十几道,而我们只能做几道,效率的差异就从这里产生了。我们要保证自己的学习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适应的题目,这样才能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综合卷的复习时间怎么分配?
答综合卷时的顺序将影响着你答题的心情和效率。在平时复习时,要反复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比如,先写物理,再写化学,最后写生物。还要规定每个学科的用时,即使放弃也不能超时。其次,要像考试时一样遵守先易后难的原则,遇到比较难的题目尽快跳过,过一会再返回来做。
对中等生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不知道有哪些规划技巧,而是他们明明知道,却因为疲于巩固知识,没有花心思去练习和掌握。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到了瓶颈期,不妨试着把每一份试卷都当作高考题来做,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你还有提高的空间。你不仅还有潜力可以挖掘,而且还应该拿下那些本就该属于你的分数。
新浪高考每天将推出一篇高考备考百科,汇集最新高考资讯、名师学霸各科备考经验、高招政策、志愿填报技巧等考生及家长(微博)应知、需知、必知的精华内容,微博(@高考快讯)、微信(高三党sinagsd、高考家长圈sinagkjzq)同步推送,不要错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