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 / 文
近期各个省纷纷披露本省的高考(微博)改革方案。就目前我们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参照浙江上海试点省份方案的翻版,并无特别突出之处。2016年3月14日齐鲁网报道让我们看到一处亮点。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教育厅了解到,山东高考改革方案近期即将发布,明确未来高考志愿填报将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合并本科招生录取批次,不再区分“一本”“二本”。同时,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专业优先,探索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将加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对此报道,人们较多地关注到合并本科招生录取批次,不再区分“一本”“二本”。就连山东省的媒体自己也认为这一改革最大的变化是传统的“一本”和“二本”的区分没有了,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在同一个平台上供学生填报。
对此,晨雾有不同看法。从形式上看,不再区分“一本”“二本”,确实看似为最大的变化。但是如果仅仅是不区分批次,仍然没有脱离目前的“统一考试,分省计 划,集中录取”的模式。事实上只是把目前的某一个批次仅针对部分高校的录取工作扩大到除了提前批次以外的全体高校而已。在高考录取制度上并没有发生比较深刻的变革。
当然我们还注意到,山东省高考改革方案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专业优先。这个变化把目前的以学校为投档目标单元,投档后学校再关门进行专业录取的“学校+专业”志愿填报形式改为以专业为优先捆绑学校的“专业+学校”为投档录取目标单元的志愿填报形式。这个改革变化虽然较大,也只是志愿设置形式上的变化。事实上这已经不算是全新的改革了,目前北京市已经实行多年的高职20个“专业+学校”的大平行志愿已经与此十分相似了。
晨雾认为特别值得注意的亮点是“探索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将加强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我们都知道,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上的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只要内容表述为: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这在当时被称作“1+5”的高考改革。这里“1”是招生和考试分离,是核心目标。而“5”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五个方面(学生、高校、专业考试机构、政府、社会)的职能以及他们齐心合力要起到的作用。然而这项改革内容具体落实到2014年9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时候却大打了折扣。“招考分离”的核心内容被完全摘除了。
山东省这次披露的高考改革最大的变化正在于“探索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虽然没有具体说明如何实施,但是这里已经有一些“招考分离”的意味了。比如说“一档多投”,这就意味着放弃了平行志愿“一轮投档”的基本原则了。对考生来讲,不再需要遵循目前这样志愿目标顺序一次投档,只有前面的志愿目标投档不成功才能投向下一个目标学校,而前面的志愿目标投档成功,无论录取与否都没有机会再向下一顺序的志愿目标投档了。而是一名考生有可能同时投向多个目标志愿组合。一名考生同时拿到多所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将成为可能。对高校(专业)来讲,已经被投进来的考生可不再是只能等着任你挑选,由于他也可能同时被 投进了其他高校(专业),他还有其他潜在的录取可能性。高校(专业)在录取的时候无法根据已经“录取”的考生“算计”是否能够完成招生计划。已经完成甚至超额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因为已经“录取”的考生完全有可能被别的高校“抢走”(煮熟的鸭子都有可能飞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了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进一步理解,考生在参加完统一考试后,后面的事情只要在考生与高校之间完成即 可。考生可以拿着成绩通过填报多个“专业+学校”去选择高校,高校可以提出自己的“门槛”要求来选择“走进门”的学生。地方招办在统一录取中的权利被弱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具有“招考分离”的意味。
由于山东省的这项改革措施只说了一个大概。没有实施细节。因此我们还有不少未知数。比如说,招考分离的招生模式意味着学生与高校之间“互选”,常常是与分 省计划模式相背离。进一步讲意味着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扩大。那么山东省一个省能实现吗?如果全国仍然实行分省计划,仅仅在山东省实行这个模式,某一个“专业+学校”组合认为山东省有较多学生适合录取,而分给山东省的计划不足希望增加,有可能吗?而另一个“专业+学校”组合认为山东省适合录取的学生不多,希望把分给山东省的计划减少分给其他省,有可能吗?再比如,这种录取改革的结果将会十分惨烈:一部分“专业+高校”组合将有可能填报人数很少,被录取的考生拿到多份录取通知书又选择了其他高校完不成招生计划。原有的招生计划完成方式将会变得“乱七八糟”。这些问题如何面对?
未来山东省究竟怎样实行这个高考改革,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为新浪高考专家供稿,未经作者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