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几年来,高校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每一年似乎都是“最难就业年”。
扩招16年来,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已从1999年时的85万人,飙升至今年的765万人;加上职业学校毕业生、初高中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大约有700万,总计下来今年城镇新增青年劳动力约1500万。
教育部、人社部均曾先后表示,今年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青年群体就业压力较大。
然而在经济下行大背景下,部分企业提高用人门槛、减少招聘规模乃至停止了面向应届生的校园招聘,也为负重求职的大学生们,压上了几根稻草。
农民工群体的数量也在稳步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7747亿,比上年增长1.3%,数量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他们面临的是招工难和就业难并存的两难境地,人口红利消失与技能不足并存,企业和农民工都面临着结构性矛盾。于是不断有人提出,让农民工把外出打工习得的技能带回家乡,以创业解决就业。
今年的就业形势之严峻,还在于出现了新群体——化解过程产能带来的分流下岗者。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介绍,去产能的目标是钢铁产能在5年之内要减少1亿至1.5亿吨,煤炭产能在3到5年内要减少5亿吨、减量重组5亿吨。
媒体报道称,中金公司曾测算,未来2至3年,若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减产30%,将造成300万人失业,涉及行业包括钢铁、煤炭开采、水泥、造船业、炼铝和平板玻璃。
分流之后怎么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央财政安排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称,上世纪90年代的“下岗潮”不会重演。
“与其养亏损的企业,不如养职工”,全国政协常委厉以宁认为,职工生活有着落了,经过培训可以重新找到工作岗位。
根治这些就业“困难户”的生机,似乎要从新经济中寻觅。这一今年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概念,是以“互联网+”这些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为代表,已呈现出超乎预料的成长速度,也许能成为就业的新支撑。
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的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
3月9日,途经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时,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尽管今年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他依然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就业目标。
“大学生就业难是个伪命题”
全国人大(微博)代表、贵州大学校长 郑强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郑强:这实际上是个被渲染、炒作出来的伪命题。考虑下中国的人口基数、国土面积和经济发达程度,再与目前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数量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跟美国、日本等存在很大差距,中国的高校数量反而是严重不足的。
新京报:现实中,有企业以经济下行为由,提高招聘门槛,减少招聘数量,你怎么看?
郑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下行时,企业提高用工标准是符合市场规律的必然行为。目前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结构性调整,企业调整用工标准也是必然行为,所以大学生作为被选择者,应该调整心态去适应,而不是一味抱怨或者维持高标准。
新京报: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应怎么样解决?
郑强:首先社会不能再加压了,不要把大学生和就业问题放在火上烤。另外学生要对自己正确定位,放下身段,不要抱有一步登天的想法。现在社会喜欢炒作所谓成功人士的光鲜荣耀,我认为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我建议,学生们在就业时要明白想做将军必须先做士兵,当下手也是成功,把经历过的苦累当做难得的经验。
“不是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去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集团总裁 程京
新京报:现在鼓励大学生创业是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吗?
程京:鼓励大学生创业并不是什么现在才有的新鲜产物,没有鼓励也会有人投身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去,所以国家在政策上稍加引导和鼓励是好的。
但这并不是说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去创业,每个人都应该认清自己的发展定位,是要去参加创业做老板,还是做好一个雇员。
新京报:现在创业似乎是一条人人可以走的路,你怎么看?
程京:建议大学生们在创业之前想好,对自己的情商、智商、财商评价一下,没有准备好最好别去碰,企业不是坐下喝喝咖啡就能办起来的。
新京报:有评论指出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是为了缓解城镇就业压力,你怎么看?
程京:农民工创业是一个很好的均衡生产力的举措,农民工返乡创业并不是一窝蜂,而是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以及产业机构调整而缓慢变化的。
新京报:在农民工返乡就业中有什么需要注意和提醒的?
程京: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工的再教育和技能培训,重视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才能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发展小城镇容纳农民工就近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黔南州州长 向红琼
新京报:目前黔南农民工返乡情况如何?
向红琼:我们黔南全州共有420万人口,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87万人,超过全州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0%。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州农民工返乡创业42606人,返乡就业51532人。
新京报: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变化?
向红琼:因为我们为农民工回乡就业,乃至创业提供很多条件。另外农村电商的发展,新兴产业和城镇化的推进都为他们回乡就业创业提供了选择。
比如我们发展家庭农场、创办龙头企业,从而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另外还建立了24个返乡农民工创业园,17个农民工创业孵化基地,为他们创业提供平台和便利条件。
我们还专门建立了创业指导与小额担保贷款联动机制,设立创业扶持专项资金,仅2015年一年,就为包括返乡农民工在内的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9亿元。
新京报:在吸引农民工返乡就业方面,最关键的是什么?
向红琼:首先是要发展一批产业,才能吸引他们回来,我们去年全州新增标准厂房100.75万平方米,累计建成394.8万平方米,入驻标准厂房企业461户,这样就解决了2.03万人的就业问题。另外还是要加强农民工职业培训和技能培训,这样能实现他们从谋生到创业的转变。最关键的,还是要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让他们挣钱顾家两不误。
新京报:目前农民工返乡就业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向红琼: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支持西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的力度,这样才能解决好外出务工人员进不了城、回不了乡的现实问题。
从政策层面,国家应考虑通过从财税、金融、人才、科技、培训、用地等方面,给予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一些差别化优惠政策。
“今年招人没有缩减还要增加”
全国人大代表、长春新大石油集团董事长 刘桂凤
新京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你们会减少招工吗?
刘桂凤:经济下滑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但我们还好一些,基本能保证正常生产,生产经营资金都在良好有序发展中。
新京报:今年还招应届毕业生吗?
刘桂凤:年年都招,根据现有发展和产业的需求,今年没有缩减,还要增多。
新京报:往年招多少人?今年招多少?
刘桂凤:往年最多时招100多人,占我们全部职工数的10%。今年我们还要招50人左右,占员工5%。
新京报:你觉得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吗?面临哪些问题?
刘桂凤:这个市场很广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问题,学什么选什么,如果好高骛远,又脱离你的专业,可能就会在就业中出现问题。本来学农业的话你不上农村非要上城市,学工业管理的非要进高科技,不做一线,大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怎么结合?
就业目标一定要结合实际,我认为大学生就业应该定位在最基础和基层,然后朝高处努力,才能在职场上走得成功、走得高兴,否则定高了必然会被淘汰,还给第二次选择造成心理压力和影响。
新京报:招工难还是找工作难?
刘桂凤:都不难,大学生如果自己放开思想,走进市场就非常好找工作,企业根据自己需要深入市场,广泛跟大学生接触,也非常好找到可用合适的大学生,这个难就是大家停留在敷衍不认真上。现在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岗位多得是,需要的人才也很多,现在一个家政大学生去当家庭教师,月收入四五千,比他找一份正规公司工作的工资还要高。关键看大学生,能不能下决心进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个案
大学生求职:半年投60简历获两单位招手
北京某211院校硕士研究生,文科专业,性别男,这些往年求职季中的优势,今年似乎没什么用。起码对于即将毕业的张今(化名)来说是这样的,“大约投了有六七十份简历吧”,他说,兜兜转转至今,手上虽然握着两个offer,却依然没底。
“简直太心塞”,回顾过去六个多月的求职经历,张今感慨颇多,实在是太难了。他投出去的六七十份简历中,只有约20家回应进入下一轮考试。
怕有遗漏,张今专门只做了一个表格,列上每家单位的投递情况与进度,“几乎北京地区有名的央企、国企、互联网企业都投了”,回应者寥寥,甚至有的单位招聘过程进行到半,宣布今年不再招收应届生。
张今用“锐减”形容今年的招聘单位数量和招聘名额,“有的往年招100多人,今年只有十几个”,他说,有的写明只招一个,还有的直接写个“若干”,“若干怎么理解?到底招还是不招?”
在向某央企投递简历后,已经“上岸”的学长告诉他,不必再等了,因为对方已经多年开放校招,但从未听说录用,或者只有个位数入选。
简历筛选似乎也更严格,“如果第一学历,也就是本科毕业院校不是‘211’,就很容易被刷掉”,张今说,这似乎已经成为了名企招聘不成文的规矩,至于本科生,通过率或许更低。
在6个月的求职中,张今参加过两次实习,一次远赴杭州,一次在北京某国企。
在实习中,他意识到用人单位越来越在乎应届生的实践能力,“但是象牙塔里的学生,谁会有那么多工作经验?”反而是学生较为擅长的学术能力不受重视。
“单位的胃口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多”,张今觉得,有时用人单位提出的,毫无保障的实习等要求,对于学生来说不太平等。“如果觉得学生能力不够,为什么不直接社会招聘?”他质疑,其实用人单位并无招聘诚意。
幸运的是,经过半年折腾,已经有两家单位向他招手,一个在浙江,一个在京有户口,他选择了后者。
“只签个三方保险吗?”他咨询过很多人,也不敢太张扬,“万一有人知道后,又把我挤下来呢?”而他的更多同学,依然奔波于求职路上。
A14-A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黄颖 苏曼丽 郭超 实习生 郭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