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优质中学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一流的中学教育资源局限在大城市的时候,这些乡镇中学所承担的任务就是输出普通而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并且向他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今年高考(微博),最受关注的学校恐怕不是人大(微博)附中等探索素质教育的中学,也不是像河北衡水中学那样被称为“超级中学”的高考“牛校”,而是安徽山 区小镇里的毛坦厂中学。毛坦厂中学拿不出太耀眼的高考成绩单,但它以庞大的办学规模、稳定的教学效果,以及对周边社区的深刻影响而知名。今年,类似“毛坦 厂中学最后一课”的网络直播,将“围观”的舆论狂欢推到高潮。
发现毛坦厂中学及其培养模式的弊端,无疑是对教育的一种“正确”认识。这所学校最正面的媒介形象,还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镜头中,考 生简单而不失可口的一日三餐。这部纪录片让外部发现了毛坦厂中学,人们随即从品味美食,转向对毛坦厂中学教育模式的批判。但是,除了规模大些,毛坦厂中学 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并没有。在我看来,它只是分布在中国乡镇地区的普通高中的其中一所。
毛坦厂中学的教师做了一件该做的事:把参加高考的学生教好,努力让他们上一所好大学。复读生占这所学校考生相当高的比例,许多还是农家子 弟,他们的家庭愿意支付复读经费,本身就体现出对高考的一种信任——除了通过高考获得更好的前程,来自普通家庭的考生几乎没有别的途径。在这里,“素质教 育”是一种奢言,因为除了高考,考生找不到其他证明自己能力的条件。
这其实是乡镇地区“县中”和更普通的高中的普遍现象。类似自主招生、出国留学(微博)等升学方式,与这些家庭财力有限、视野局限的考生关系不大。所 幸还有高考制度。但是,自从高考的竞争目标从“考上大学”到“考上名校”以后,像毛坦厂中学这样的高中就日益边缘化。尽管办学规模很大,可毛坦厂中学很难 成批培养出被北大(微博)、清华(微博)录取的学生,考上二本的学生比例最高,这其实也意味着高考对这些考生命运的改变有限。
尽管如此,人们还是信任高考,这是因为如果不通过高考改变命运,那么就可能被命运所改变。上一所二本学校,并不会让考生出人头地;但考不上 一所大学,学生未来前途无疑会增加更多不确定性。这就是那么多家庭愿意让孩子再考一次、再搏一把的内在动力。在优质中学教育资源向城市集中,一流的中学教 育资源局限在大城市的时候,这些乡镇中学所承担的任务,就是输出普通而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并且向他们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在没有“超级中学”的年代,毛坦厂中学可能会做得更好。它是安徽省六安市首批市级“示范高中”之一,周边学生不必远赴大城市,就可以享受较 为优质的高中教育。这些年,这样的中学则普遍处于一种失落的状态:本地少数的优质生源,被城里的教育资源虹吸,乡镇有限的教育投入,又难以让他们跟上“更 为素质化”的教改方向。毛坦厂中学之所以招那么多复读生,无非是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生存下去。
教育公平所指向的对象主体,一般不是最好的学生,也不是最差的学生,而是生于普通家庭的普通学生。毛坦厂中学这样的学校,正是承担了培养普 通学生的任务。其培养模式固然有各种各样的不足,但是,它们至少满足了普通人稳定阶层地位并有所上升的需求。撇开社会现实去嘲笑毛坦厂中学可能是残忍和轻浮的,因为某种意义上,它代表了教育公平的基线。王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