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讲究“学有所专”,所以,高考结束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场选专业大战。许多人都认为,好专 业意味着好工作好未来。可是,在就业难的当下,专业似乎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热门专业”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就业困难户。于是,各种 纠结随之而来:有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一味听从家长和老师;有的学生进大学后发现所学专业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还有人后悔自己入错了行;而形形色 色的专业排行榜更增添了人们的疑惑。那么,专业对你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新浪教育温馨提示“高考考得好更要报得好”哦: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要上大学了,学哪个专业毕业后好找工作?虽然从事教育研究多年,可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但想起一个故事,或许能给大家一点启示。
我与太太都是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毕业的。当时,社会上最崇尚的是去外企,公务员因为挣得太少,没有多少人愿意干。国企,则完全属于最后的选择,没名,也没有钱。
太太是学化学的,毕业时正赶上能源行业大萧条,石化行业没有人愿意去,属于最糟糕的国企,大家纷纷改行,只有一个同学被迫去了一家国有石化 公司。10余年过去,石化等能源行业如日中天,该同学也成了“最有成就的人”,是一家上市国企的高管了。可是眼下,石化行业又进入一个严冬,降薪裁减,辉 煌不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每一个时代的价值选择都不一样。昨天外企如日中天,今天国企热闹非凡,并没见认谁总是挺立风口浪尖。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自然的生命与波动周期,不可能直线上升或直线下降,时髦恐怕是永远赶不上的。
当一个行业兴盛的时候,很多精英就会涌进这个行业,国家及相关部门就会对这个暴富或者有特权的行业逐渐进行干预、监管,于是,这个行业就逐 渐进入一个低潮。然后,很多优秀的人就去赶另一个潮流。等下一次机会来临的时候,那些所谓的精英与赶潮流的人,就可能错失良机。更重要的是,当大家都看到 一种趋势,蜂拥而去之时,这个行业往往就没有多少机会了。比如,目前大学里在就业上屡遭“红牌”的专业,5年、10年前,都是所谓的热门专业。2014年 教育部相关部门公布的最难就业的十几个专业中,法律、市场营销、英语等,恰恰是前些年各高校招生大户,所谓的“热门”。
我们需要检讨高校本身的专业设置问题,但是,专业真就那么重要吗?热门未必好就业,冷门也未必不好就业,关键还看你的本事如何。人生的高 度,并不是由你学了什么,即“跑道”决定的,而是看你的努力程度。只要你尽心尽力,必然会达到你能达到的人生高度。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是中国人民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社会学 专业毕业,马云是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毕业,YY创始人李学凌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毕业,都与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可有几个IT专业的学生能与他们相比?
有研究表明,除了技术性非常强的个别岗位外,对于多数人,在刚刚工作的初期,你所学专业与你工作的关联度最高,可以达到60~70%,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业的发展,绝大部人所从事的工作,与其大学的专业关联度越来越小,甚至低至30%。
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坚持下来的人,或者说“熬”下来的人,总会有不错的结果。而那些貌似聪明的人,不断变化目标,去赶时髦,但却总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更何况,仍然处于巨变中的社会,谁能说好10年后的变化?
那么,怎么选择?
真正的选择,是以不变应万变。第一,清楚自己有什么特点爱好。第二,清楚自己的目标或者目的,人生定位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制定一个恰当的目标,踏实前行,就一定会有机会,就一定能赶上机会,实现自己想要达到的高度。盲目地赶时髦,可能赶不上,成本也更高。
很多人计较专业,多少有一点儿走捷径的心理:付出不多,收获多多,甚至一劳永逸。很多的父母费尽心思为子女做这种那种的安排与选择,不就是 这种心理作祟吗?如果你坚持要问一些窍门,那么我能推荐的就是“逆向思维”:当别人朝东走,你一定向西走,当别人追热门,你一定去赶冷门。
但是,这点小伎俩,还需要两个基础:一是务必耐得住寂寞,因为当你追逐冷门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在一个阶段是失落、不得意、不如别人的,需要 熬得住。第二,必须兢兢业业做好手头的事情,练就一身本事,这样等机会来临之时,就一定是你的。否则,行业的机会来了,也不是你的,你最多跟着喝点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