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条生活之路。”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它必定与别人的不同。所以,即使在重大问题的选择上也没有必要非去求同,特别是为了求同而去求同。每一个人和每一条值得尊重的人生之路构成了这个世界真实的内容。这世界因此更丰富、更斑斓、更迷人。可是为什么,我们在18岁青春万岁的年纪要选择将一条路重走一遍,甚至不止一遍,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去选择把同样的路——复读之路,重走一遍呢?
一、“没考上名牌大学,不复读,怎么办?”
这类学生多数是学习的宠儿,目标明确,就是要去名校,读好专业,一旦失利,宁可复读。我相信这其中真正没学可上的是少数,多数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必须重新冲刺直至如愿以偿。对这种精神我佩服,但对这种选择我惋惜,因为他们是以青春做筹码去赌未来。在这里我不愿怀疑这未来的美好,我怀疑的是他们又把自己关在墙上写着“提高一分、干掉千人”的教室里挥汗如雨的意义。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为什么一定要在高考中至高至上呢?有青春作伴,只要一直在路上,就有机会弥补前面的遗憾。
二、“没考上本科,就等于没上大学”
我认识一个男孩子,成绩不好,在考试上找不到自信,但孩子人很机灵,善于与人打交道,动手能力也强,喜欢鼓捣小电器。高考那年他可以读高职,既能学到一技之长也可以早一点融入社会,是一个特别合适的出路。可是孩子的父母死活不同意,认为上不了本科就等于没读大学,连个大学生都不是,怎么都矮人一等,逼着孩子复读。儿子也听话,知道自己没给爹妈长脸,咬着牙又念了一年,将将考了个三本,学了财会专业。父母把积蓄都拿了出来,供儿子念这个大学。孩子的兴趣不在这,四年啊,看着他就这么熬着,别人都跟着累心。可是孩子父母心里踏实,觉得好赖也是个本科,是大学。
每每看到这样的复读生我都会想:如果他幸运,若干年后还是会走到自己喜欢的家电维修上来,可能就是一个小个体户,有个小柜台,忙活得脖子汗流,虽绕点弯路,也算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如果不幸,他可能一直奔波、追逐在一次次求同的路上,同样汗流浃背,但永远没有跑在自己的跑道上。
记得有一次读一篇文章,说一个外国老太太有几个儿子,有开卡车的,也有大学教授。母亲总是像介绍教授一样自豪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当卡车司机的儿子,周围的邻居和这位母亲一样平等地看待他们。不知故事是否确实,但我坚信这才是正常社会应该有的价值观。卡车司机和大学教授的人生同样值得尊重。母亲和邻居让孩子们找到了自我,从而也就找到了他们的人生幸福。
三、复读不只是知识的重复更是对习惯和耐力的挑战
有许多成绩低的考生认为再拼一年,以前学过的知识又巩固了一遍,再加上不涨多少分誓不罢休的决心,第二年一定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其实,高考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也可以说是对学生12年学习能力的检验。复读不只是知识的重复更是对习惯和耐力的挑战 。知识上的漏洞就不是高三一年形成的,学习习惯、耐力、规律也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撒切尔夫人说:“你的思想影响你的言辞,你的言辞影响你的行动,你的行动形成你的习惯,你的习惯将变成你的性格,你的性格决定你的命运。”所以,要挑战习惯是要有充分准备的。
今年的录取率应该不会低于去年,中国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历史和社会在向前发展,给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出路,更多的选择。既然已没有独木桥,就不必命悬一线。在更宽的大道上,我们该有更广阔的舞动空间,更理性的选择。
高考成绩揭晓后,有些成绩不理想的考生在考虑该不该复读,有些成绩很高但没考进“北清人复”的也想复读(更何况有的学校复读办开出了极具诱惑力的奖学金!)
但是,在考虑该不该复读之前,请好好想一想你适不适合复读!
哪些考生适合复读?
不是所有落榜生都适合选择复读,一般而言,高考成绩过高或过低的考生,复读的效果不太明显。比较有利于复读的分为以下几种:
1、高考发挥失常:
一般是指考试时身体不适,因生病影响水平发挥;心理焦虑,整夜失眠导致考试失常;粗心大意,造成不必要损失,如涂错了卡,漏做题,时间分配不当,或违反考规导致扣分、丢分等。
2、平常学习态度不认真:
考前贪玩,如迷恋网吧,耽误学习,受到落榜打击后才醒悟。
3、学习方法不当:
有的学生偏科,有一科很差,拖后腿,只有复读,重点攻差科;忽视基础,眼高手低,把精力放在解难题上,策略上犯错,致使基础题分拿不全,难题分又拿不高;不听从老师指导,不注意劳逸结合等,使学习效率低下。
4、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差:
一些艺术类考生,每年都有因为文化课成绩差而落榜,随着艺术类专业提高文化课录取线,集中强化文化课学习成了不少艺术类考生的必经之路
5、弥补报考志愿失误:
有的考生由于所报志愿没有拉开梯度,结果考出的是一批本科的分数,却掉入二批本科的起点;也有考生填了“服从调剂”,结果与自己的志向差距太大,比如,根本不打算学医,却被医学院录取。
哪些考生不适合复读?
1、分数过低或过高:
每年报考复读学校的学生中,高考分数在300分至600分不等。如果高考分数距离录取线还差100分以上,比如200多分,即便复读也难有大幅提高,莫不如学习某种适合自己的技能,以便寻找工作;对那些600分左右的学生来说,同样也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了,若发挥失常反而考分不如上一年。
2、遇到大考容易紧张:
选择复读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心理素质。复读的人经历了一次重要失败,一般更加容易悲观,对于考试更加容易紧张和焦虑。从考生个性看,许多考试失败的考生就是一个爱紧张的人,今年的失败经验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致使整个复读像一个梦魇,失败的情绪伴随着他们的读书。有的复读生说,想到我的同学正在大学幸福地读书,想到再次考试失败,就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因此,对于某些易焦虑和紧张的人,最需要的是先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先有一点点成功体验和激励,重新调整和定位,将考大学的遗憾化作前进的动力。将来还能考上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呢——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3、自我约束力较差:
在复读学校,一般不会像正规高中那样,每时每刻都有老师的督促,复读生来自不同的中学,其学习成绩、个性素质的差异较大。如果学生平常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并且很多复读学校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多,这类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4、不清楚自己高考失败的原因:
有的考生找不准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习成绩,觉得自己很用功,脑子也不笨,可经过一年复读后,仍没有提高成绩。这类学生平时成绩往往不稳定,自己又找不到具体原因。有一名考生去年模拟考试成绩最好时,达到了一批录取线,可真高考时只考到了大专录取线。他坚持要复读一年,结果今年估计和去年差不多。
5、家长希望考生复读:
有不少复读生是听从家长的决定才继续读“高四”的,信心不足,或者开始阶段还有热情,越往后越没冲劲,甚至造成个别学生想不开而走上绝路。
你确定要复读了,请好好想一想如何选择复读学校?
目前社会上的复读班如雨后春笋遍地出现,令人眼花缭乱。为此必须经过认真考察、思考才能做出最佳选择。反之,不仅浪费金钱,还要耽误时间,错失高考良机,误了学生的前程。那么怎么进行最佳选择呢?特提供较为合理可靠的五项标准如下:
1、看往届有无真凭实据的学员成绩
不能只看空洞的数字,如考上北大、清华等重点大学若干人,过本科线若干人,提高多少分多少人,升学率百分之几十等等,因为竞争激烈,有些班所报的数字越来越邪乎,真假难辨,所以还要看这个复读班是否敢于在报刊上、网页上和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宣传资料上登出如所报之数的大批学员的真实姓名、往届高考的成绩、当年的高考成绩和被录取的学校名称(这算经得起查核)。
如果只登出几个考生的姓名和成绩也不够(原因自不必说),必须是大批的可供查考的有真名实姓、录取学校名称的学生成绩。否则,就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2、看教师队伍的真正质量
不能只看笼统的特级教师和高级教师若干人,或某某重点学校教师若干人的数字。或只看有高考专家、顾问若干人等等名字。要看这个复读班是否敢于在报刊上、网页上和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宣传资料上一一列出常年任教的教师真实姓名、职称、照片、来自何校等等情况。因为只是请几个专家开两次讲座或“顾问顾问”,而不是常年在班里任教,对复读学员就没有实际价值,只是招牌而已。而含糊地说有某重点学校教师一人或几人却不宣布真名实姓或甚至只说王老师、李老师,连名字都不能完全说清楚的,那就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3、看往届学生的真实评价
如果一个复读班办得真有成绩,就必然会留有考上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以及其他院校的有真名实姓的学员亲自写下的文字材料,而且这些材料也敢于在报刊上、网页上和向社会公开发布的宣传资料上大量刊登(不是一两个人或三五个人而是几十人、上百人写的,留有可查的原件的)。看看这些学员是如何评价这个复读班的。因为要想让大量的学员对一个复读班违心地“歌功颂德”是很难办到的。
而没有大量学生的真实评价的就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4、看主办人的教学资质
有些复读班的主办人原本就是重点中学的富有教学经验和突出业绩的教师、校长,那当然是具备了可靠的资质。因为复读学员都是高中毕业或在读高三的学生,所以如果主办人本身没有教过高三毕业班的经验和资历,那就在资质方面天生不足。不管宣扬什么先进的教育理论或如何新颖的教育理念,也不管是宣扬什么新的教学法、管理法等等,都很难让人相信是从真正合理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科学结论,也就难于保证这个复读班的高质量。因此,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5、看是否有独立办学的充分条件、环境和设施等等
有的复读班有自己独立的校园、独立的教学楼,环境清幽,设施齐全,那就是够条件的。
如果不具备以上条件,甚至是等招上学员来以后再临时租借五方杂处的教室上课的,就不可信或可信度很低。
当然,不管哪个复读班都必须持有教委下发的《办学许可证》等表明办学资质的文件,那是办学的前提条件,也是必备条件,这里就不多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