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教育讯 近日,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发布了《2016北京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0月31日,北京大学本部就业率为98.30%,其中国内升学比例为19.33%,出国(境)留学比例为15.49%,毕业后就业比例为63.48%。分学历层次来看,校本部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7.39%;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78%;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8.86%。
在本科27个院系中,78.57%的院系就业率超95%,只有考古文博学院就业率低于90%,为89.66%。
升学比例超七成 较去年有下降
2016年,北京大学校本部本科毕业生共计2677人,毕业去向以升学为主,其中国内升学1196人,占比44.68%,出国(境)留学853人,占比31.86%;升学比例较去年有所下降。另外,签就业协议、灵活就业共558人,占比20.85%。
毕业生留学首选目标国家为美国,占本科毕业生出国(境)总人数的70.69%,其次为英国、中国香港,比例分别为9.61%和3.99%。另有部分毕业生选择到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继续深造。
根据2016年英国《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最新排名,北京大学共有516名本科毕业生赴世界排名前50名的国(境)外高校留学深造,占本科出国(境)人数的60.49%。
留京比例下降 签约单位国企居首
2016年,北京大学校本部共有2761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三方协议。从签约单位性质来看,到各类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比例达到56.79%(其中国有企业为主,占34.08%,民营企业占17.24%,三资企业占5.47%);到党政机关和其他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占签约人数的24.27%。

从签约单位地域分布来看,选择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为46.22%,比去年下滑2.62个百分点。除北京外,广东省、上海市及其他华东地区也吸收了35%左右的毕业生。签约到东北和西北地区就业的毕业生相对较少,分别有1.09%和2.03%。
从签约单位行业分布来看,83.85%的北大毕业生签约行业集中在金融业、公共管理、信息传输业、教育、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等行业。其中,本科毕业生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77%),教育(19.13%),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7.49%)就业人数最多。
深化“家·国战略” 就业地区广泛
2016年,北大持续深入实施就业“家·国战略”,结合90后青年群体的成长背景和社会现实,将毕业生家国情怀和现实选择有机融合起来,从“家”、“国”两个维度引导和号召毕业生“回家乡做贡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6年,北京大学超过90%的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就业,其中有1451人赴京津冀地区就业,占总人数的52.55%;978名同学到“一带一路”所涉及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占总数的35.42%;有587名毕业生到“长江经济带”所涉及的省市就业,占总数的21.26%;有458人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领域就业,占总数的16.59%;还有100余名毕业生到现代农业、新兴制造业、新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就业。
加强双创教育 构建生态系统
学校先后培养出一批兼具创新潜能与实践能力的创业人才主力军,涌现出一些具有活力的学生创业项目,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和创业企业成活三年以上的比例逐年提升,敢为人先、勇担责任、宽容失败的校园创业氛围逐步形成。
2016年,北京大学校本部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为45人,与上一年度持平。创业毕业生中本科生7人,硕士生35人,博士生3人;理工科毕业生19人,人文社科毕业生26人。创业的领域主要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类企业、教育类企业及文化传媒类企业。北京仍然是学生创业首选地区,在北京创业的学生占创业总人数的60%,其余大部分学生选择回省创业。(刘谊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