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1月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梁天韵)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从今年秋季起入学的高一学生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2020年起所有高校停止省级优秀学生保送生招生,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人们对保送生制度的非议主要集中在公平方面。不公平是一种感觉,具体又可分为两种:一是没有普惠,只有少数人有;二是保送资格有可能被有权和有钱的人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曾长期担任招办主任的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表示。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保送生制度缺乏统一、刚性标准,给自我裁量甚至暗箱操作留下了空间。
“各省实施情况不同,对于谁符合标准也没有刚性依据,掺杂个人主观因素,甚至存在私下打招呼、递条子的情况。”储朝晖说,在2014年改革严控推荐、公示、审核三道关口的背景下,借保送之名行权力寻租之实仍难以禁绝。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呼吁压缩甚至取消保送生的声音不断。2013年教育部出台政策,大幅压缩保送生数量。教育部阳光高考招生平台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22个省份有保送生输出,共计2431人,而2014年之前这一数字往往高达7000人。
此番“新政”则将省级优秀学生保送资格彻底取消。
“‘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一刀切’是不得已的办法。”秦春华说。
秦春华认为,考试与腐败一直是一对难解的矛盾。“这里面的核心问题,是让省级优秀学生直接被保送,由于利益太大,不可能不诱惑某些人不当操作,从中得利。”
“为了防堵滋生不公,取消保送生制度,并不会影响真正优秀人才的选拔。”储朝晖认为,优秀人才也完全可以通过高考“裸考”以优异成绩进入重点大学。
秦春华介绍,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通过“两依据、一参考”,那些原来希望在保送生上所体现的综合素质,可以体现在学生的综合评价之中。“由于大学招生需要进行综合考察,因此,保送生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秦春华说。
原标题:“公平性”屡受质疑保送生将退出舞台
责任编辑:黄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