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理工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以光电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一直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其前身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学校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点学科13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8个。
2017年招生计划:51个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4070人,学校在30个省、市、自治区进入一批次招生。今年的招生计划中,包含贫困专项计划221人,地方专项计划42人,中外合作办学计划100人,艺术类计划120人。
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锁定新浪网教育频道,这里正在进行的是2017新浪高考大讲堂特别访谈节目。今天做客我们访谈间的是来自于长春理工大学的招办主任贾彦彬老师。贾老师您好。
贾彦彬:主持人好。
主持人:请您跟我们新浪网友打声招呼。
贾彦彬:今天非常高兴做客咱们新浪高考频道,和网友一起聊高考。
长春理工大学被誉为“中国光学英才摇篮”
主持人: 请您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历史、办学理念、特色、优势?
贾彦彬:很多了解学校的朋友都知道,长春理工大学是全国唯一的以光电人才培养为主的高校,一直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美誉,其前身是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1958年由中国科学院创办。学校的创始人、第一任院长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被称为“中国光学之父”的两院院士王大珩先生。2002年学校更名为长春理工大学,现在是吉林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长春市共建院校,吉林省重点大学,在2012年入选教育部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院校。
学校目前拥有全日制在校生2万余人,建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防特色学科4个、吉林省重点学科13个;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5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88个。学校58个本科专业中,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并且学校90%以上的专业具有相应的硕士学位授予权,90%以上的理工专业具有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还具有硕士研究生单独招生考试权及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推荐权。这些,都为学生学习深造搭建了良好平台。
2017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主持人:学校的优势学科或者是特色专业都有哪些呢?是否有新增专业?
贾彦彬:学校最大的特色是光电技术,光学工程学科是我校学科体系的核心,是国家重点学科。在全国高校来说,“光学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只有9个,我校与清华、浙大、天大、南开、国防科大、北理工一起成为该领域国内学科建设的最高水平代表。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不断发展和完善了光电特色学科体系,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光电技术为核心的特色专业群,在一定程度上对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起到了引领作用。
学校还建设了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等一批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优势特色专业,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的教学科研优势。同时,这些专业在全国各高校排名中名列前茅,还建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学校今年新增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对外招生。这个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分支学科,分为大数据开发、数据挖掘和分析、云计算等几个方向,相关课程涉及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学科知识,培养的是具有多学科交叉能力的大数据人才。这个专业的设置是学校根据未来社会对计算机大数据需求而设置的。据了解,根据相关专业机构的预测,2018年全球对大数据或者数据工作者的岗位需求将大幅增加。大数据工作者在国防、IT公司、金融机构等多领域发展前景广阔。目前,吉林省只有2所高校具有这个专业的博士学位授予权,我校就是其中之一。
招生计划:51个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4070人
录取规则:不设专业志愿之间分数级差
主持人: 2017年的招生政策是怎么样的呢?
贾彦彬:学校今年的本科招生规模与去年持平,共有51个专业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4070人,学校在30个省、市、自治区进入一批次招生。今年的招生计划中,包含贫困专项计划221人,地方专项计划42人,中外合作办学计划100人,艺术类计划120人。
从录取规则上来看,我校从去年起对专业分数级差进行了调整,取消了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级差,这将大大提升同学们的一志愿满足率,减少了大家填报专业志愿的顾虑。同时,还有部分专业对语种有相应的要求,请大家关注学校2017年招生章程。
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主持人:学校人才培养方面有何特色?
贾彦彬:学校成立了以老校长王大珩名字命名的“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依托优势特色学科进行拔尖人才培养。作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坚持以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未来行业领军人才。在新生入校一年后,学校会根据学年综合成绩排名在相关学科专业中选拔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单独编班,实行单独的培养方案和“2+2”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夯实理论基础,后两年进行专业学习;同时,开展研究型学习,实施个性化培养,增加学生自主学习和参与创新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实行全程的导师制是王大珩科技学院的另一个特点,学校选派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作为导师,并鼓励学生参与到导师的课题中去,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和从事科研工作的兴趣。近年来,王大珩科学技术学院毕业生已经成为各类学生创新竞赛的主力军,考研率超过60%,其中82%被“985”“211”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就业学生中85%被光电领域知名企业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