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药学院打造双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暨南大学药学院打造双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04月20日 09:30 新华网广东频道

  日前,暨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药学院打造“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 双链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助力学生熟悉并掌握研制新药的基本操作流程。

以药物研发为导向“双链融合”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推介会现场。新华网发以药物研发为导向“双链融合”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果推介会现场。新华网发

  暨南大学药学院教授孙平华介绍,在这一模式中,大四上半学年的学生用半个学期只专注做一个实验——自主设计一个新化合物,以对前三年所学课程知识加以实践,打破学科壁垒,改变知识学习的碎片化状态。 2017年,“药物研发链”与“专业课程链” 双链融合的新型药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在这个模式中,专业课程不是独立的,而是融于整个实验中,做实验也不再是对已有结果的验证,而是要学生每人自主设计一个新化合物。

  据介绍,将“药物研发链”中涉及的药物设计合成、药物分析、药效筛选、药理评价、剂型设计等环节融入《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剂学》等专业课程,串连各药学专业课程,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一条完整的、连续性的以药物研发为导向的“基础专业课程链”,实现“研发链”与“课程链”的融合。

  暨南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李霆说,“双链融合” “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拓式、实践型创新培养模式,在构建学生完整的“药物研发”全局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实现了学生个性化、专业化发展与培养。

  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克进一步说明,“我们通过药物研发链条课程的的改革,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一个分子,解决了主干课程之间互相不联系甚至互相重复的状况。”

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克介绍相关情况。新华网发 (刘雷 摄)暨南大学药学院院长丁克介绍相关情况。新华网发 (刘雷 摄)

  孙平华说,这一模式针对传统药学培养模式中学生能力与医药行业实际需要求相脱节的问题,希望达到“具有夯实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全面药物研发视野、超强的研发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据悉,“双链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践4年来,本科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的积极性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挑战杯较之前分别提高了18%和44%。“很多学生在实验室做实验到凌晨,他们对此产生了兴趣。”暨南大学药学院药学系系主任于沛说。

  同时,暨南大学药学院本科生择业向研发领域和专业深造方面加速倾斜,毕业生选择药物研发岗和继续深造方面较项目实施前3年分别提高了21%和57%,2017年选择前往211/985攻读研究生的比例达到了100%。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和专利数量和质量提高,科研论文数量较前3年增加了127%,有多项成果发表在高水平专业期刊上。

  在这种模式下,暨南大学药学院教师近4年承担了各级教改项目24项,发表以“双链融合”为主题的专题教改论文8篇,多名教师获得暨南大学教学最高奖“本科教学校长奖”。

  这一模式能成功,与暨南大学药学院较高学生和老师比例息息相关。暨南大学药学院,一年本科招生120-130人,专业教师超过100人,全院学生和老师比例为6.18:1。孙平华说,教学模式改革能成功,不仅学生参加,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介入,药学院几乎所有的老师都有参与。

  该成果多次获邀在本科教学工作会上进行经验介绍和成果交流。李霆表示,药学院将进一步发挥教师队伍上的优势,不断创新和优化人才培养新模式,真正意义上提升,变成国内的标杆,甚至成为走向世界的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