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艺考如何考 吴冠中考卷意外发现(图)(3)

1946年艺考如何考 吴冠中考卷意外发现(图)(3)
2019年02月12日 10:01 澎湃新闻

  与试卷有关的话题,吴冠中的留法生活

  1946年的公费留学考试,改变了吴冠中先生的一生。

  吴冠中是幸运的,他以普通考生的绝世才华,巧遇了一位学硕德高的教育大家,陈之佛是伯乐,吴冠中是千里马。

1947年,初到巴黎的吴冠中1947年,初到巴黎的吴冠中

  凭借这次的公费考试的胜出,1947年7月,吴冠中告别新婚的妻子,乘美国“海眼”号邮轮,离开中国。

  吴冠中乘坐海船的四等舱,“乘船的时候,可以到甲板上看海,每三天海船靠岸,可以到岸上游玩,心情很好”。他满怀憧憬驶向艺术的殿堂。

  吴冠中的留法生活是紧张而浪漫的。

  他进入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选择杜拜教授的工作室,学习绘画。

吴冠中在法国留学时使用的学生证件吴冠中在法国留学时使用的学生证件

  1948年,他转入苏弗尔皮教授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每周上课三次,每天上午画人体,模特基本上是法国人。在法国,偶尔能见到黄皮肤的是越南人。

1948年,吴冠中于巴黎凡尔赛宫前。吴冠中将这张照片寄给了他的老师吴大羽。1948年,吴冠中于巴黎凡尔赛宫前。吴冠中将这张照片寄给了他的老师吴大羽。

  他疯狂学画,一有时间,他就到卢浮宫里上美术史课,到巴黎大学学文学,晚上则要学习法文,“练耳朵”。巴黎是世界的美术中心,这里有世界各大博物馆的展览,吴冠中跑博物馆、看画廊,于塞纳河上体味印象派大师画笔下的风光。公费留学的好处是,他可以每月到法国外交部领取8000旧法郎,这笔费用可以支撑原本节俭的苦学生的生活。吴冠中每月花掉6000法郎,生活结余可用于旅游等项目开支,利用暑假期间,他去意大利和瑞士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遗址。

在法国留学时的吴冠中在法国留学时的吴冠中

  1948年,吴冠中参加了巴黎的春季沙龙展和秋季沙龙展。

  1949年的暑假,他去伦敦参观,补习英文。

  然而,“到巴黎前,打算不回国了”的吴冠中,却越来越决心回到祖国。他在写给老师吴大羽的信中说“踏破铁鞋无觅处,艺术的学习不在欧洲,不在巴黎,不在大师们的画室,在祖国,在故乡,在家园,在自己的心底。赶快回去,从头做起”。所幸吴大羽先生保留了这封信,“文革”中此信被抄走,最后得以归还,数年前,吴大羽的女儿吴崇力给吴冠中寄来了复印件。

  1950年夏天,吴冠中放弃可延长公费,继续留在法国半工半读的条件,以“火坑大家一齐跳”的决心,毅然决定回归祖国。

  从此,吴冠中开始了苦恋家园、创新革变的艰辛艺术旅程。

  留学法国3年,无疑对他后来的艺术旅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冠中用他人生最好的时光投放在西方的艺术中心,他像一个硕壮的公牛,吃到了大量水草,然后去咀嚼和长时间的消化。他见到了最好的,也知道了什么是最好的,并在跨越而立之年的时候,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吴冠中与外国同学郊游吴冠中与外国同学郊游
《梦巴黎》,吴冠中,布面油画,61x50cm,1989年《梦巴黎》,吴冠中,布面油画,61x50cm,1989年

  难怪,当法国印象派画展来到中国,我问吴冠中先生是否去看时,吴冠中轻轻地笑道,“我在年轻时早已经看遍了”。

  1991年,吴冠中得到了他当年留学考试所追求过的国家的特殊奖励:法国文化部授予他“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位”。

  1993年,他获得巴黎市勋章。

  2002年3月,吴冠中入选为法兰西学士院艺术院通讯院士。 

  六十年后,历史的恩赐

  2006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

  历史,展现了他富有人情和公正的一面。

  对吴冠中先生来说,60年前的那场考试,开启了其留学法国以及此后漫长人生旅程中的种种际遇。2006年也是他和相濡以沫的夫人朱碧琴女士结婚60周年。

吴冠中先生与夫人朱碧琴女士吴冠中先生与夫人朱碧琴女士

  晚年的吴冠中先生,生活在北京南城的一个普通居民区里,外面的世界纷繁复杂,艺术市场如火如荼,这些对于他如同身外之物。如同许多艺术大师和思想家的晚年,他静静面对冷暖人生,继续着生命的思考和艺术的创造。

  他一生坚韧执着,坦荡磊落,不为利诱,不为势屈,甚至不为时用。他在留法归来后,长期担着“资产阶级文艺观的形式主义者”的嫌疑,被当时的主流艺术势力所排斥,在教学、创作领域长期边缘化的位置上,仍然坚持他的艺术主张。为了避免“丑化工农兵”,他冒着“不为政治服务”的风险,违心地画起了风景。他既有向公益事业捐赠的慷慨,也有不为利诱、不摧眉折腰的“吝啬”。他著文坚持自己的观点;宁可投入他不知“深浅”的官司,向假画宣战。他为了艺术的探索,不惜体力,不惜精力,不惜生命,甚至不惜大量毁掉自己不满意的作品。

《燕子觅句来(之一)》,吴冠中,水墨设色,39×50cm,2006年《燕子觅句来(之一)》,吴冠中,水墨设色,39×50cm,2006年

  吴冠中一边画画,一边著文。文思如涌,文如其人。深厚渊博的国学基础,跌宕多彩的人生阅历,长期执笔著文的习惯使这位艺术大师为我们留下超过一百万字的文章。他的文章和画作的风格一样,作用一样。1980年元旦,吴冠中在《湖南日报》著文,以《养在深闺人未识——张家界是一颗风景明珠》为题,介绍那时还不为人知的著名旅游胜地张家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张家界名声鹊起即缘于此。

  吴冠中的艺术活动,留下了两个惊人的统计数,总量超过5000多幅的绘画以及超过50种的画集和文集。

《交河故城》,吴冠中,水墨设色,111×102cm,1981年《交河故城》,吴冠中,水墨设色,111×102cm,1981年

  英国文学评论家迈克·苏里文教授说:单凭发表的文字,就足以让他在艺坛占有一席之地。确实,吴冠中是不仅仅作为画家存在的,吴冠中精湛的艺术及其思想许多年来引领着当代美术界的理论争鸣,成为关注焦点。时至今日,这样一位高龄艺术家的创造激情仍汩汩而来,老而弥新,其优美而睿智的散文和言论与艺术作品一样为人们所喜爱,其永不枯竭的探索成果牵动着当代中国美术创作,融入国际舞台。生命的花朵年年璀璨,对于吴冠中先生的研究和评价必当延续有年。

《春在》,吴冠中,水墨设色,47×38.5cm,1997年《春在》,吴冠中,水墨设色,47×38.5cm,1997年

  2004年,30年前创作的油画长卷《一九七四年·长江》被意外发现。

2004年春,吴冠中、李大钧与《一九七四·长江》2004年春,吴冠中、李大钧与《一九七四·长江》

  2005年,他在大病初愈后,以86岁的高龄,创作了60多幅水墨新作,并首次推出书法作品。这是吴冠中先生一以贯之坚持的创新实践。如同诸多世界艺术大师的晚年创作一样,书与画中所凝聚的,不啻是人生的总结。

《紫禁城》,吴冠中,水墨设色,45x48cm,2006年《紫禁城》,吴冠中,水墨设色,45x48cm,2006年

  他的艺术得到广泛的尊重和承认。确实做到了“专家鼓掌,群众点头”。“不断线的风筝”飞得很高很高。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屡创新价,尤其赢得了普通观众的喜爱。2005年9月,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吴冠中艺术回顾展”盛况空前,一个月的展览下来,参观人数创造了新的记录。2006年1月,“吴冠中2005年新作展”在中国美术馆和北京百雅轩艺术沙龙举行。这个规模不大的展览,每天的观众络绎不绝,在一卷卷的签名簿上留下长长的签名和感人的留言。

  北京大学哲学系84岁的老教授杨辛先生在看完吴冠中的画展后,激动地说:“吴冠中的艺术真正做到了三个统一。那就是传统和现代的统一,东方和西方的统一,心灵和自然的统一。”并欣然题词:“艺术永葆青春。”

《熊猫》,吴冠中,水墨设色,44x48cm,2006年《熊猫》,吴冠中,水墨设色,44x48cm,2006年

  吴冠中有了越来越多的艺术知音。

  吴冠中的确成功了。许多人说, 吴冠中得到了他想得到的一切。

  吴冠中自己却没有这样说。

  他的生命到了晚年,他仍然有许多缺憾。作为一个美术教育家,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就斐然,许多学生在画展和画册上感谢他们的老师。而吴冠中对笔者说:他遗憾对中国的美术教育没有贡献。

  人们说,吴冠中是画家、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其实,最接近他目前实际的概括是,吴冠中是一个思想家。阅尽人间沧桑,遭遇几次大病的他,像许多古代先贤一样,他所思考的,石涛的禅悟,庄子的哲学,名利如物,人生如我。

  他仍然痛苦,苦瓜家园。

《苦瓜家园》,吴冠中,布面油画,60x74cm ,1998年《苦瓜家园》,吴冠中,布面油画,60x74cm ,1998年

  世间的因果,往往并不兑现善良人们的期盼。

  吴冠中是幸运的。“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如今,他和相濡以沫的老伴相携走过了六十年的春秋,这份影响其人生道路的“状元试卷”在其有生之年的意外发现,却是令人感受到了命运的眷顾乃至公正。

陈之佛先生赠予吴冠中夫妇的结婚纪念画作陈之佛先生赠予吴冠中夫妇的结婚纪念画作

  正如吴冠中先生在最新怀念他的恩师陈之佛先生的短文结尾时所说:“一个甲子转回来,我看到了六十年前年轻的我,道是无情却有情,历史这面镜子,恩赐我一次超常的窥视。”

  这就是历史的恩赐,历史令人感慨。也是对陈之佛、吴冠中的纪念。

  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史实,有责任向社会客观地披露这一事件。

吴冠中艺考

免费高考神器:新浪升学帮,只需输入省份、位次、预估分数,高考志愿一键智能推荐。冲、稳、保,制定专属您的分层次志愿方案。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新浪升学帮”,就能下载哦!新浪升学帮助您轻松报志愿!

升学帮
自媒体

大咖说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

品牌活动

公开课

博客

国内大学排行榜

国外大学排行榜

专题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