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的前半生:风华源自朴素 幽默出于真情
http://edu.sina.com.cn 2001/01/31 13:46 中国青年报
好多年不读贾平凹了,自从他写了那么一部湿漉漉粘乎乎的《废都》之后。我固执地认为那个清纯的、质朴的、幽怨和感伤的、时不时也爆出些许幽默的贾平凹业已“死亡”,甚至他中期的那么一段怪诞我都能容忍,就是容不得他笔下的肮脏。我还固执地认为:贾平凹本质上是个散文家,不是一个小说家,更不是一个长篇小说家。类似于贾氏的还有孙犁,已故的汪曾祺,还有湖南的何立伟。因此,对他们的散文创作我还是非常关注的。这不,新千年的第一天,案头便多了一本《我是农民》。
《我是农民》完全可以看作贾平凹乡间生活的自传。历经了那么多的升沉荣辱,贾平凹又回到了他的原点。在某些批评家把中国文学不能走向世界的原因归咎于中国作家太缺乏“贵族气质”,“小农意识”太重的时候,贾平凹坦诚地喊出了“我是农民”的心声。说老实话,在这个几千年的农业国里又有几个不是真正的“农民”,又有几个是真正的“贵族”。
《我是农民》按照时序把乡间生活分成了十个部分,第一部分“自报家门”是传统传记的基本写法,只不过借用“丢了钥匙和电话本”这么一个很“日常”的生活细节。接下来便转入了回忆,包括:“初中生活”,“回乡”,“贾氏家族”,“棣花-社员”,“记忆--文革”,“逆境中的父亲和我”,“暗恋”,“办报(工地战报)”,“故事外的故事”,“初恋-上学”。“回忆”总是美的,不管“回忆”中的生活有多么“酸楚”与“凄怆”。“初中生活”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快乐如风中旗”的少年时光,尽管生存是那样艰难,“快乐”却是不缺的;“回乡”是贾平凹少年向青年的转折,从那时起他才真正不得不面对土地,面对人生,从而也使他真正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贾氏家族”使我们明白了贾平凹的出身还并不是社会的最底层,但这并没有防碍他对“生的艰难与死的挣扎”的底层体验。“棣花-社员”可谓贾平凹真正接触社会人生的第一步,他以后的全部创作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原始资料,一个原本就孱弱的、敏感的、自尊的贾平凹经历了这么一段生活之后变得更加孱弱、敏感、自尊。后来父亲平反,大学也开始了招生运作,贾平凹终于走出棣花,走出丹凤,走出了商州城,19年的“农民生涯”就这样结束。作为作家的贾平凹经历了19年的底层积压便应运而生。
大英雄真本色,真名士自风流,《我是农民》有着散文家的贾平凹一贯的气派和作风: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风华源自朴素,幽默出于真情。《我是农民》坦荡写尽了贾平凹的前半生。(田崇雪)(《我是农民》 贾平凹著 山西旅游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1版)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