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昆明19日电 云南省抚仙湖“千古之谜”--二三千年前沉入湖底的古滇聚落群,日前已被“解开”。云南省有关部门首次向外披露,抚仙湖底确实存在着规模宏大的具有一定城市功能的古建筑群遗址,可称中国的“庞贝古城”。
抚仙湖位于云南中部玉溪市郊,距昆明约60公里。水面积达211平方公里的湖泊,坐落在小江断裂带西支的深断裂带上,属云南高原第三纪抬升过程中形成的断陷型湖盆地之一。历史上曾多次遭受过破坏性地震等灾害。云南民间一直流传着“古滇王国”的众多传说,但史料中却没有找到有关的文字记载。
3月13日、15日,由北大教授、环境考古专家于希贤和云南日报两名记者组成的调查组,乘“蓝鲸号”潜艇分数次潜入抚仙湖底,采用摄像、检测、取样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手段,成功地对水中古滇遗址进行了观察与勘测。通过水下的大量拍摄和考证,以及对国家有关水文勘测资料综合分析,抚仙湖水下的古文明遗址,可以初步确定其定位、区域及成因:
--该遗址是一座古滇聚落群,其建筑构造与滇中古长城埂相似,各类建筑均采用石质,其中大体量石材的加工水平和建筑规模,说明该聚落已具有较高的文明程度。聚落区内功能分区不同的房基、石板道路及规整墙体,显示出该聚落已初具城市功能,在中国现存的远古建筑中实属罕见。
--古滇聚落群大约由8个石头建筑群组成,分布在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公里的水域中,每个群落面积大小不等,区域面积约2.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的5个群落基本连片,各个群落建筑体量各异,其中4号群落水深20米至9.8米,6、7号群落水深75米至90米。根据水下声纳显示的目标,1号、2号、3号群落遗址均有古聚落建筑群的存在。其余5个群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水下考查证实。
--古滇聚落群是在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变中陷落水中的,这是该聚落遗址的基本成因。古滇聚落群傍山临水而建,而所傍的数座山体,有大面积断裂明显陷落痕迹。专家认为,山体下陷的年代大约在二三千年之间。该聚落群是因灾变陷落水中,还是因灾变堵塞出水口使湖水上涨陷入水中,以及较为确切的陷落年代,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在3月13日、15日的下水调查中,潜艇深水电视摄像机拍摄了大量图像:其中有二三十米长的石墙、二三米宽的石板、三四米长的石条,数米见方的大型人工石块,凿有圆洞或槽的石块。在2号石群里,还有数米宽的南北向石板大道,两旁则建有不同体量的建筑物。在考察中,还从现场打捞出水一块人工石块,这是取自滇中古遗址现场的第一块实物。
于希贤教授认为,水下古滇聚落群的考查,进一步证实古滇确实出现过重要的文明时期,发掘、整理、张扬“古滇王国”文明,对我国的水下考古工作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郑正恕 顾玉祥)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