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工作将集中在大佛面、肩、胸、腹等部位(摄影/陈黎林 《成都商报》供图)
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像——乐山大佛巍然屹立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风化雨蚀使其伤痕累累。为了保护这一珍贵世界文化遗产,从3月24日至4月10日,乐山大佛文管部门开始对佛体进行近10年来的第一次清洗、维修。这也是乐山大佛建造1200多年来进行的最大规模的维修保护。3月28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大佛疑难顽症遗留至今
历经千年沧桑的乐山大佛位处亚热带湿润区,建在强度不高的红砂岩上。近年来由于受风吹、酸雨、水渍、江水冲击和游人日增的影响,大佛风化明显,佛体表面模糊,甚至出现岩体剥离现象。
大佛发髻有些脱落,鼻梁明显发黑,佛容日渐晦暗。佛身岩石长期受到大气降水和山体渗透水侵蚀,积水滞留大佛胸腹部,致使岩石强度降低,造成佛体植物生长,霉菌滋生,风化加剧。受现代酸雨环境污染,大佛面部“黑鼻”、“脸花”、眼角挂着“泪痕”。
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历代均有过维修,仅近、现代较大维修就有6次。上个世纪4次较大的维修周期在15年至30年之间,而最后一次,仅近10年。
大佛景区管理委员会的有关人士说,在以前维修的时候,由于使用的材料和工艺受到当时条件所限制,水泥修补的大佛脸孔一度成为“白面书生”,有人戏称“大佛变年轻了”。施工脚手架也致使佛座四周岩石受到一定的损坏。
由于多种原因,每次保护维修也只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治理上,无论在维修方法还是使用材料上,都存在有不妥之处,重在注意对现象的修补,而忽视了对大佛本质的保护,大佛的疑难顽症一直遗留至今。
大佛使用传统材料“洗脸”
为了治理大佛的“病症”,来自全国科研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采用声、光、电等现代化先进手段,对大佛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鉴定,先后完成了大佛水上岸坡测绘和有关大佛区域的地形、水文、地质、气象、大气污染等科学考察。
3月22日,国家文物局、四川省考古研究所同当地工程维修专家一道为大佛会诊。
3月24日,大佛正式开始“美容”。据悉,这次大佛清洗将集中在大佛面、肩、胸、腹等部位,重点清除“黑鼻”、“花脸”、“泪痕”。
此次清洗共分三步:一、清除佛身垃圾杂草;二、去除佛身肩部原有不合理的水泥抹层,改用熟石灰、炭灰和水混合的三合土做基层,然后涂抹肉色的灰浆;三、采用熟石灰、麻筋、红砂粉和水的传统锤灰材料来修补佛身裂缝破损部位,以恢复大佛洁净、端庄的原貌。
现场施工负责人说,这次清洗大佛的突破在于所用的材料全部使用古代传统材料,还有些抗声的材料,不使用高新现代化的材料,更重要的是使用传统的锤灰制作方法。
施工现场一片忙碌
这位负责人领着记者到现场看了锤灰制作。在大佛的旁边,三个工人正在“丁丁当当”地用手锤在水泥板上敲打。这位负责人解释说,这里所用的石灰、细炭灰都是用细箩筛选过的,而麻筋都用细竹条打成细毛丝的。
由于采用这样的方法,每次每人只能锤打2.5公斤左右,每次得花上3个多小时。一般情况下,工地的锤灰地方保证7至8人,最少是3人。参加大佛“洗脸”的40多个工人也是特选的,因为大佛的修缮不同于普通的施工,这些工人都有过维修文物的经验。
洗完“脸”的大佛是否会有文饰过重的痕迹?对此,有关负责人表示,“增一分太厚,减一分则太薄”,用铁泥掌上灰,每层不超过5mm,逐渐追加到要求的厚度,一般在5mm—12mm,再用木泥掌揉紧压实。
在大佛的附近,记者看到有的工人正往山体上抹着一块一块的方型灰块。工地的负责人说:“这里的山体性质和大佛本体是完全一致的,记者看到山体上有颜色不一的100多个灰块。
由于乐山大佛体积太大,修补工程最大的难度在于怎样搭脚手架。往常都是从大佛的脚下一直搭到头部的全景式脚手架,而这次施工首次采用钢管和钢绳悬空搭脚手架。脚手架只搭在肩部以上,重量集中压在大佛的肩部。这种搭厢架不仅避免了伤及大佛佛身,又保证了施工安全和工期。截至昨日记者采访时,维修所用脚手架已提前安装完毕。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旅游处郭明兴说,这次大佛的清洗不影响游客游览观赏。据最新统计,自大佛“洗脸”开工后,3月25日、26日两天内的游人达6655人次。
大佛乌尤文管局局长吕林告诉记者,乐山大佛建设史上最大规模的保护工程已经拉开了帷幕。今年底,将实施以乐山大佛防风化保护、佛身排水、佛脚防水冲击工程等重点保护项目为主要内容的第二阶段保护工程。
新闻背景:乐山大佛
世界著名的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为弥勒坐像。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至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载。
大佛通高71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肩宽28米,手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可围坐百人以上,为世界第一大佛(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据史料记载,乐山大佛在唐朝初建时期曾有“大像阁”保护佛体,如今在大佛两侧的崖壁上,仍可见残存的几十个梁柱孔穴。据专家们考证,“大像阁”独到的排水体系对大佛防水渗透、冲刷,防风化和通风排湿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元末明初,“大像阁”毁于战火之中。至此,乐山大佛数百年露宿于风化雨蚀之中。至近代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枪、炮,又在大佛身上留下了弹痕。
据介绍,乐山大佛与阿富汗巴米扬立佛同为人类所共有的珍贵遗产。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石刻佛像,巴米扬大佛站高55米,是世界第二大古代石刻佛像,两者并称“世界奇观”。本报记者赵艳新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