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学院位于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江南文化名城杭州的西子湖畔,是一所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为主的全日制本科高等师范院校,现已成为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重要基地。学院地处杭州市文教区,设有本部和分部,校园占地总面积18.7公顷(280亩),全院教学生活用房建筑总面积达80000余平方米。
学院创办于1978年春。在国务院批准之前,浙江省政府决定,先以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分校名义招生,当年3月,首次开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四个专业,招生318名;12月2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杭州师范学院。学院现设有中文、政治经济、历史、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教育、计算机等十三个系和实用电子技术、旅游文化与语言、涉外秘书、应用化学、计算机及应用、涉外经济、服装设计等七个非师范应用性专业,其中本科专业都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此外,学院还设有函授部、成教处、综艺人才培训中心、职高部和马列主义、教育学科、公共体育、公共外语、教师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教研室等公共教研室(部);并建有计算机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外语系语音实验室、音乐舞蹈排练厅、美术家画廊等现代化教学设施。现有全日制普通高校在校生2641名、函授生2504名。
经过18年的辛勤建设,学院已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较合理且具较强实力的师资队伍。在822名在编教职工中,有专任教师337名,其中教授25名,副教授97名,讲师164名,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6.2%,硕士研究生占青年教师的30%。目前,学院各个学科中都已有一些国内外较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如现任副院长于秀源教授,是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18位理学博士之一,其有关数学分析、超越数论的基础研究成果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被美国权威数学杂志《数学评论》聘为特约评论员;中文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樊维纲教授,从事高师教育工作四十余年,经其培养和提携的学生中已有多位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他自己亦在古典文学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花三十年精力的《〈说唐诗〉校注》一书荣获1988-1991全国古籍优秀图书二等奖;化学系原主任周宁怀教授,从事微型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其教学研究成果荣获1993年度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历史系浙江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林正秋教授,以杭州地方志及南宋杭城饮食文化研究而享誉海内外;政治经济系人口理论研究所所长李南寿教授,负责包括联合国资助和国家计生委基金在内的多项课题,为杭州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多项参考成果;历史系原主任顾学宏教授主编的《二十世纪世界史》获1995年度杭州市政府优秀社科一等奖、浙江省优秀教材二等奖。1993年,黄书孟、于秀源、樊维纲、李南寿、孙希达、林正秋等六位教授因教书育人成绩突出,荣获国家教委高师院校曾宪梓教育基金奖,其中于秀源教授获二等奖,其他五位教授获三等奖。
学院十分重视基础教学工作。各系均配有主管教学的系副主任和教学秘书,以学科划分的教研室经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负责本学科教学任务的完成和研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负责处理全院日常的教学工作事务,监督、检查各系教学计划的实施和评估教学质量,帮助各系作好教学工作并协助院领导作好教学管理工作。经过十八年的发展,目前全校已建起近60个教研室、234个专业实验室。近几年来,学院在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结构、改善学生知识结构和加强教师职业基本技能训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新增设了一些师范教育和非师范应用性专业,以加快中等教育紧缺专业师资的培养,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整体知识结构的调整,增强办学的活力;以“把握方向性,突出师范性,拓宽以“把握方向性,突出师范性,拓宽知识面,增强适应性”为指导,全面修订了各专业的教学计划,并采取措施加强对教学计划执行的管理;全面开展各系各专业主要课程建设的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并以此来带动其它课程建设;开设了四类副修系列课程(英语系列、计算机应用系列、化学专业生物系列和历史专业政教系列等),以增强高师生适应中等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需要;加强了高师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先后开设了电化教学概论、普通话、书法、音乐欣赏、应用语文、实用美术、班主任工作概论等基本技能必修或选修课。在全校师生的努力下,学院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如外语系学生参加1993年全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四级统考,以平均68.03分、通过率81.48%的成绩在公布的55所高师院校中名列第一。18年来,学院已为杭州市、浙江省以及山西、新疆、安徽等地培养了近万名本、专科毕业生,他们多在中等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此外,学院自1993年始与天津音乐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等兄弟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开创了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先河,为面向未来的发展迈出了第一步。
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全校现有教育科学、人口理论、浙江地方史、高等教育、台湾问题、马一浮、吕思勉、车辆电子、化工新材料、高新化工技术、信息、古籍整理等十二个科研机构;每年承担数10项国家和地方的科研项目,院级科研基金每年立项50余项,横向合作或协作课题数10项;办有《杭州师范学院学报》、《高师教育研究》、《语文新圃》、《杭州师院报》等刊物。建校以来,全院教师共发表(或出版)科研论文、学术著作3500余部(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近100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学院每年发表的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论文数量在师范院校中都已名列前茅。在稳定、持续地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大力开展应用课题的开发研究,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如“高低法汉字编码微机系统”等10余项获得国家专利,其中“GD-110高能无触点汽车电子点火器”、“移印油墨及移印头用特种胶料”等项目填初了国内空白。
积极开展广泛的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学院先后聘请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专家、教授、学者来院讲学或任教,并于1986年与美国南伊利诺大学(爱)结为姐妹学校,1993年和1994年,又先后与韩国仁川教育大学、美国加尼福利亚州立大学圣马科斯分校等建立了校际交流。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