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上说,2000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突出了对学生素质的考查,主要表现在题目注重考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新的认知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近年高考历史题目的一贯指导思想。坚持这样的指导思想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非常有益的。与近年的试题相比,2000年的试题在指导思想、命题风格和题型配置方面,体现了稳定、延续以及适度的变化出新,因此,学生答题不会感到太大的压力,也有利于测量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准。从难度上看,今年的试题可能要比1999年的试题略难一些,但好于1999年以前历年的水平,应该说难度的控制是比较恰当的。
从高考历史试卷的三大类题型来看,首先,选择题的主要特点是适度的基础知识考查和注重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阐释,粗略的估计,体现了理解和阐释能力要求的题目在半数以上,比较单纯地考查知识记忆的题目仅占约1/4左右,偏题、难题、怪题的数量不多。
其次,材料解析题在形式上变化不很大,主要是题目的设问更加简约,往年在一道题目下通常设置3至4个问题,今年3道题总共设置了4个问题,其优点是能够使学生更加完整的思考和解答问题。
第三,材料解析题主要有以下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突出考查了学生比较思维的能力,3道题目都涉及到比较的问题;有一道题目设置了中外历史的比较,体现了对历史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二是在题目中通过引进材料营造新的问题情境,例如第38题通过补充材料让学生比较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的目的、性质、影响以及明清时期中国的航海业由先进转向落后的原因,引导学生突破固定的认识和思维模式,独立的和辩证的思考问题。晨报记者杨玉峰
特别说明:由于高考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高考消息可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文学艺术、留学移民、求职应聘、英语学习,尽在新浪网 文化教育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