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传统文学> 逸闻趣事> 新浪文教 > 正文

-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集体创作

http://edu.sina.com.cn 2000/09/06  新浪文教

  一九七五至八二年,勃列日涅夫总书记让社会保持在“温吞水”状态下,把国家带进停滞时期。太太平平支撑一个大帝国,也许是他的聪明之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作为苏联领袖也有身后留名的资本了。但后人不这样算账,他们有严格的准绳和清澈的目光。所以他们把对苏联解体和俄国今天困局的怨恨,都发泄到勃列日涅夫的头上。

  怪罪勃列日涅夫一个人并不公道。此公在世最后几年,胸前挂满勋章,成了最受契诃夫奚落的“圣壁”,而实际上这也不是他的个人杰作。每一枚勋章的背后都有一个阿谀奉承的丑恶故事,因为授勋必须是“集体创作”,得有人提议,有人附议,有人建档,更有众人参加授勋仪式。

  还有勃列日涅夫的纪实文学作品的问世,三篇大作《小地》、《垦荒地》和《复兴》,也是“集体创作”,甚至创作意念也是他人贡献的。几位颇有才华的作家受宠若惊地为总书记“操练文字”,极快写成虽无灵气但也文通字顺的作品。墨迹未乾,又被《新世界》,迫不及待地拿去发表,再授国家级文学奖。

  《新世界》曾顶着风险,发表索尔仁尼琴的中篇小说《伊凡·捷尼索维奇的一天》,在知识分子中间享有盛誉。而发表勃列日涅夫的“作品”,留下了永远无法洗刷的耻辱。(冬泉)




 新浪推荐
奥运专题:陶璐娜为中国射落首金
奥运专题:中美女足大战
新浪奥运有奖竞猜
网上购买大幅奥运精彩图片
新浪网推出奥运短信息手机点播服务
争议另类少年作家韩寒
十一旅游征友
最新聊天室:E网情深



 新闻查询帮助及往日新闻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