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中的暑假很长,差不多三个月。这么长的时间做什么?不同于国内高中生的补课备考,美国高中生的选项很多:打工,旅游,做义工……而很多有志于进入好大学的高中生都有参加大学举办的夏令营的经历。
美国很多大学都为高中生开办夏令营,但是质量和声誉却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说,竞争激烈,录取率低,收费低甚至是免费的,这样的夏令营是顶级的,而且基本上都是科研型的。参加这样的夏令营,学生不仅可以得到专业的培训和锻炼,更为未来申请大学增添了一个有力的砝码。而有些夏令营,阵容豪华,收费极高,可是进去的门槛却不高,如哈佛的,六周费用一万多美元。这样的夏令营可以让家境好的学生有机会体验名校的生活,但是这些大学不会因为你参加过他们的夏令营而在录取的时候特别青睐你。
女儿十年级的时候我们达成共识,那就是要申请一些有竞争力而花费又不太高的夏令营。我从网上找到MIT推荐的夏令营的名单,提供给女儿让她自己研究。女儿对照这些夏令营的要求(有的要求必须选过某些AP课)申请了三个,都不是最顶级的,但是也是非常有竞争力的。这些都是科研型的夏令营,正是女儿的兴趣所在。
申请的准备从前一年底就开始了,因为很多夏令营的申请截止日在2,3月。申请的过程对孩子是个很好的锻炼,找老师写推荐信,到学校要正式的成绩单,有的还要写论文。可以说申请好的夏令营的过程就是申请大学的预演。
女儿最后被爱荷华大学的科研夏令营(简称SSTP)录取了。这是麻省理工学院权威推荐的夏令营名单中前十名中的一个。对于这个夏令营,作为家长[微博],我们最初的预期是非常现实的,就是给她一个体验,做出的科研项目能有助于她下一学年的科学竞赛,顺便拿到两个大学的学分。可是到结束时,女儿的收获远远超过这些。
这是一个6周的夏令营,费用不到4000美元(包括吃住),还可以拿到两个大学学分。一共有36个学生,三分之一女孩,60%是10年级的(和我女儿一样大的),剩下的是11年级的。除了美国国内的,还有来自意大利,土耳其,印度和香港的五个高中生。(可见国内优秀的高中生也可以申请这样的夏令营。)
夏令营里每个学生都被分配到一个实验室里跟着研究人员做实验,在夏令营结束时要做研究报告。在申请阶段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然后由大学来分配相应的导师。我女儿提的是微生物,最后她被分配到一位教授兼儿科医生的实验室里跟着学习做基因方面的研究,具体的方向是分析基因在新生儿兔唇形成中的影响。
夏令营的组织管理都很规范。学生们住在大学宿舍里,由大学挑选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做辅导员,这些辅导员也与营员们住在一起,担负组织监护的责任。白天他们去各自的实验室,到了晚上,有各种活动,还专门安排一些专家教授做讲座,如怎样写科研报告等等。听女儿说,周末的时候他们的活动有游泳,打保龄球,看电影,野营,参观博物馆等等活动。
在夏令营结束的那天,我们开车去接她。坐在车里,女儿的话就像山间跳动的小溪,兴奋地一刻不停。
女儿说的最多的是带她的教授。教授是他所在领域里的很有名的专家,人也非常好。每天骑自行车上班,生活方式非常健康。在这个实验室里的学生除了女儿之外,都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教授安排一个研究生和一个本科生每周和女儿讨论一次,也让她参加每周的小组会,这些都对女儿帮助很大。教授说话风趣有耐心,很喜欢女儿提的各种问题。他同时还是一位儿科专家,女儿随他去过产房,看他给刚刚出生的婴儿做检查,一次,教授还让女儿亲手剪下脐带打完结后剩下的那一段,这个经历真是会让女儿终身难忘。还有一次,教授带她到一间产房门口,但是没有让她进去。因为产妇竟然是个13岁的女孩!而爸爸只有12岁!教授说那个女孩来自问题家庭,情绪很不稳定,怕看到女儿受刺激。这件事对女儿的触动非常大,引发了她对美国很多社会问题,如早孕,单亲等等的思考。
后来我和女儿聊天时专门问过她:“你觉得在夏令营里的收获是什么?”女儿说:“我学到了怎样负责任地去做事。”女儿跟我说,在那里,每个学生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6小时,可是她大部分都超时,最长一天是9个小时,因为她不会把正在做着的工作扔下就走。为此很多次她错过了午饭和晚饭。
这六周里做的工作也让女儿意识到科学研究不是件容易的事。中间一次电话里,她很苦恼地对我说自己的实验进展不顺利,我安慰她:“你看哪个科学家是六个星期就有新发明的?对你来说在做的过程中学到的任何东西都是收获。”
在夏令营里女儿结识了来自不同地方,但却和自己有着共同点的高中生,并结下了很深的友谊。结束那天,我们看到女儿和一个个男孩女孩泪流满面地拥抱告别。之后她和几个很上进的孩子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一直保持联系,彼此鼓励,分享各种学习方面的信息。
半年以后当女儿需要教授为她申请的一个项目写推荐信时,教授爽快地答应了。那封信写得非常具体实在,一点没有敷衍了事的味道,让我们非常感激。
在同样的夏令营里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样的收获,所以家长也要在孩子去之前未雨绸缪,多加提醒引导。
这六个星期的夏令营女儿在生活自理,人际交往,个性成长上都有进步,有收获,让我们做家长的感到去得很值得。
作者:远方,定居美国十余年,现为美国高中全职中文老师,对于美国教育的了解不仅来自于女儿的成长过程,也因工作的关系有很多切身的体会。
您还可以点击查看远方老师的其他文章:
《妈妈讲述:女儿当上“全A毕业生”的曲折经历》、《妈妈讲述:在美国怎么给老师送礼》、《妈妈分享:在美国我对女儿的穷养与富养》
本稿件为新浪国际学校栏目独家稿件,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和作者。
新浪教育[微博]国际学校库独家提供全国300余所国际学校信息,详情请点击:http://ischool.edu.sina.com.cn/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国际学校频道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