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求职已到了一半历程,毕业生之间在同学关系之外被标注上了另一层关系———职场求职竞争者。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相处多年的同学关系在奔波多日的求职中显出“众生相”,让原本融洽的关系有点变味。
“面霸”成众矢之的
上海某高校应届毕业生小林是个典型的“面霸”,近期学校里的各类招聘会不断,小林一直忙不迭———投简历,忙面试。在收到多个单位录取通知的同时,小林原本在寝室里的良好关系有些微妙了———大家都是同一专业的毕业生,某个人显得能力太强,让大家感觉似乎被他抢了“饭碗”。这样的微妙关系令小林隐隐不安。
一名高校就业指导老师表示,每到学生就业时,个别同学之间的关系往往会出现微妙的变化,尤其是那些专业性较强的毕业生,相互存在着一定竞争,同学关系不可能像以往那么平静如水了。他表示,这种微妙关系,一方面是同学之间的竞争引起的,另一方面是出挑的“面霸”在其他同学颗粒无收的时候,容易引起他人的嫉妒。
求职同伴设“陷阱”
某名牌高校毕业生小阎曾目睹这样一幕“怪现状”。与他同寝室的两名同学一起应聘某著名企业,两人约好第二天上午同去参加面试。其中一名同学平日爱睡懒觉,面试前一天怕睡过头而错过面试,就提醒另一个同学到时叫醒他。次日早晨,该同学一觉醒来看到另一个人还在床上,估计时间尚早,再次倒头睡去,结果错过了面试。事后,他发现另一个同学早起床参加面试去了,为了“蒙骗”他,故意把枕头塞进被子,制造了他还在床上睡觉的假相。究其原因,显然是怕同学成为自己成功的绊脚石,妨碍自己脱颖而出。
在许多高校,包括招聘信息在内的信息是通过班长、团干部等通知到各个同学的。记者近日从沪上某高校了解到,每到学生找工作的期间,学校会把信息通报任务交给已经保送研究生的同学。相关老师表示,这除了有减轻班干部负担、为他们腾出时间找工作、写论文的用意,另一方面也怕个别班干部出于个人私心,导致信息传递不充分,许多同学得不到就业的信息。
声音
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秘书长陈增堂:这种微妙关系与个别同学的嫉妒、防卫心理有关。面对就业竞争压力大的现状,每个同学都应该调整好心态,不能寄希望通过拿不上台面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想在竞争中胜出,最重要是提升自己的素质。
一位高校教师:“面霸”不存在诚信问题,只能说这类同学受到求职市场的青睐。以前国家包分配时,同学会“明争暗斗”地抢名额。现在市场化了,大家互相竞争更好的职务、更好的工作,竞争是好事情,有利于大家迅速成长,同学应珍惜“同台共舞”的机会,不要让“背后手段”破坏了竞争的氛围。
上海财经大学就业顾问汤玲莉:刚进入职场的学生很容易求职受挫,这时能把他们从受挫情绪中带出来,最有效的办法是同学之间的互相鼓励和帮助。
被采访的同学:大学是人生中最美的时光,找工作固然是其中一段“煎熬”的历程,但不能因此影响同学一辈子的友谊。戴越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