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记者是荣耀、良知、正义的代名词,提到记者,人们最先想到的大概就是“无冕之王”这个称号。但是在智联招聘日前进行的职业吸引力调查中,近600人的调查对象中只有不到一成的人认同记者是无冕之王的说法。“干记者这一行整天东跑西颠,太累了”和“年轻时做做还可以,岁数大了,就该考虑其他发展了”,是众多人在选择记者这个职业时出现犹豫或者排斥情绪的主要原因。
在东方网与《新闻记者》杂志组织的“中国新闻记者公众形象”的网络调查中,有93.3%的人认同记者的职业压力比较大。而据某专业管理顾问公司披露的关于“北京平面媒体行业薪酬盘点”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传媒行业的薪酬与高科技、快速消费品等行业相比,并不具备竞争力。
“也难怪有很多人都把记者这个职业形容为‘起得比鸡还早,吃得比猪还差,干得比驴还多,拿得比谁都少’”,王义说完笑了笑,又补充道:“做记者确实是劳力又费神,像我跑社会新闻的,每天都要采访、写稿子,既要想着写好稿、出精品,还得不时地考虑该不该抓住机遇谋求别的发展。因为说白了,记者就是吃青春饭的,要么尽快做编辑,要么到达管理层,要么就该走人了。哪儿见过三四十岁的人了,还跟一帮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抢稿子的?既没那精力也没那体力啦。”
另外,户口仍然是摆在很多应届毕业生面前的一座大山。随着媒体机制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媒体单位实行聘用制,简单来说,合适就干,不合适走人,这样的“残酷”使得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很多学生为了一个留(进)京、沪指标而不得不另谋他职。
在东方网与《新闻记者》杂志的调查中,在回答“你认为记者这一行业最大的吸引力是什么”时,47.7%的人选择了“彰显社会正义”,32.4%的人选择了“深入体察社会人情”,还有19.9%的人选择了“建立社会关系有利自我发展”。在智联招聘的调查中,也有41%的公众认为,记者职业本身没什么,但是可以结识许多关系,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利。
公波做记者已有4年多了,他的体会是,“记者这个职业提供了一个让你更多了解社会、了解民情的机会。除了薪水,记者的职业还有另外层面的收获,比如给从业者带来的伸张正义、实现社会价值的满足感,等等。所以在很多传媒界的朋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说现在的传媒业就好比是在过一条河,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过到一半很多人觉得这条路很艰难,过河的人又多,竞争太激烈,于是想掉转回头。回头发现更可怕的是,又有一大批人正卷起裤脚向这边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