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人才时代〉》主编鲍云帆谈大学生就业
□ 双 齐
从最近一段时间看,我们感觉到企业的需求还是十分旺盛的。我们在2004年11月22日有一篇文章,叫《汽车企业首度卷入校园招聘大战》,一些汽车行业的公司,包括奔驰和
丰田,都是第一次进校园招聘员工。一些报道表明IT行业的企业招聘计划也很大,向微软、IBM、华为等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单都很大。
这样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企业对人才需求有增大的趋势。一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也表示了这样的看法。我认识的一个公司,他们在十月就着手在校园做一些准备工作。当然这还不包括中小企业,他们对大学生、研究生的需求更旺。
校园仍是企业争夺人才的大市场,但是我们在这个竞争逐步深化的市场中发现一些不对位的情况,企业的要求与大学生的期望不对位。
我们做了一个系列的报道,我们深入采访专场招聘会,追踪每个行业的人才需求情况,比如说化工行业,房地产行业,电子行业等专场招聘会。追踪的目的就是想,从行业的角度分析对人才的要求和特点,使看到报道的大学生了解行业对人才的要求。
记者从现场拿来的材料分析,这样不对位的情况还是很明显。大学生距离企业的要求有差距。一方面是专业知识上,学校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有距离。一个汽车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我,汽车专业的学生所学的东西与企业所接触的技术差距在十到二十年间。企业已经在生产十分时尚的新款汽车了,但学生还在学习分析老款汽车的东西。大学生进入企业势必要重新学习一遍。另一方面,个人素质方面,企业对员工要求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合作意识等方面的东西,诸多方面还存在问题,大学生走出校园已经是个社会人了,但不是一个合格的职场人。
此外,人才有可能在钻牛角尖,学历方面不断攀高的现象,说不清是谁的原因。一个从美国学成归来的人找工作困难,有的就把简历托朋友给我们,让我们帮忙向一些企业推荐。后来,听说已经找到了,但不是通过我们,而是在招聘会上自己投简历找的。在前几年,高学历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十分少见,而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一个从英国回来的经济学研究生,到惠普公司面试,公司给他4000元底薪,他不满意薪酬待遇,又去新加坡读了个硕士,还去惠普公司面试,结果底薪还是4000元。他就索性留在惠普了,但心中肯定是不太舒服。但不到一年时间他的待遇就超过万元了。
恶性循环,为什么大家一定认为我的文凭越高,我的市场价值就越高呢。但是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我就搞不清,是谁在驱动了这个不对位的现象愈演愈烈。
起薪和自己的希望值之间也是有个过程的,这个过程也是自己价值转化的过程。如果你能够转化,期望值就可以转化;如果转化不过来,可能就无法实现。我认为这里要建立的市场价值导向,从你进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要考虑,你能为企业做什么,你能创造什么价值,这就是市场价值为导向。
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产业发展起来了,比如我们富豪榜的首富是陈天桥,他是做游戏产业的,这在以前是不可思议的。高校能不能起到培养相关人才的作用呢。一些民办学校已经设立了游戏学专业,这在毕业生人才竞争中无疑会取得很大的优势。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为社会所用,满足社会的需要。
我估计,总体情况2005年可能还会是这样, 一方面企业的人才需求并没有减少,但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另一方面大学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观念的转变是需要一个较长过程的。
行业的冷热此起彼伏,而人才能不能适应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呢?人才创造时代,反过来说,时代需要人才,时代也选择人才,人才也要适应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