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湖南姑娘李倩丽和几个小姐妹,在以加工制造业著称的广东省东莞市街道上逛了一整天,想从墙上铺天盖地的招工广告里挑出最好的一家。她说:“现在都缺女工,我想找一家工资高一点的,最好厂子够大,其他待遇也好些的。”如今,不少年轻的打工者同李倩丽的想法一样,能否找到一份报酬丰厚的工作,成为他们打工的首选。近十年来,大量工资过低的流动打工者,一直是中国出口业发展的动力,仅广东就占据了全国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而今,广东面临着经济发展造成的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突出表现为,月工资500元以下的
普通工短缺、年龄在18岁至25岁的工人短缺、女工短缺和熟练技术工短缺。
作为当地劳动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在京参加“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方潮贵,更愿意使用“结构性劳动力短缺”而不是“民工荒”来概括广东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工厂招工不足现象。他说,仅在广东省内就存在500万富余劳动力。
调查显示,工资水平已经成为招聘劳动力的最重要的因素。据介绍,目前当地企业的月工资水平主要集中在500元至700元左右,企业如果提供1000元以上的月工资,招工基本上就不会出现困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分析指出,“民工荒”与“劳动力富裕”并存表明,尽管中国农村还有相当多的劳动力未转移出来,但这不意味着仍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以“无限输出”,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士深入思考,如何让这些劳动力往“技术工人”转型。
刚刚过去的2004年,中央财政拿出2.5亿元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达240万人。在湖南,当地政府对湘西地区17万贫困农民进行了职业培训工作。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电工电子、家电维修、机械制造等。据统计,接受过培训的学员转移输出后,月收入比未接受技能培训的转移人员普遍高出200元左右。(记者王攀、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