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毕业生求职之“葵花宝典” > 正文

毕业生就业现在进行时 北京上海就业情报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5/03/30 10:35  人才市场报

  3月,传统的新一届毕业生开始签约的季节。来自北京的消息显示,虽然2005的毕业生们仍然面临就业的压力,但日渐畅通的渠道,更加多元的需求与毕业生自身观念的调整转变,也使得2005的毕业生在签约季节里收获着比以往更多的机遇和帮助。 2005年,北京市属高校毕业生总数近16万人,在市内需求总数逐渐上扬的同时,伴随着就业走四方观念的深入人心,伴随着西部就业浪潮的继续高涌,伴随着政策与服务更加细致的体现,北京在为毕业生,包括更多的外地毕业生提供更大就业空间的同时,也在展现出服务全方位、需求多元化的
毕业生就业现在进行时 北京上海就业情报分析
新特点。 (撰稿 薛亚芳)

  北京篇

  -本案执行 北京人才市场报

  -撰稿 李建、周宝来、韩婧、刘静

  ● 北京服务

  十八区县齐努力 就业之门更畅通

  2004年底,北京市人事局发出通知,取消了定于每年11月20日后举办的5场大型毕业生双选会,改由北京十八区县人才机构共同举办"双向选择招聘月"活动。这可以被视为2005年北京毕业生就业服务走向更加细致,更具指向性和功能性的一个信号。

  据权威部门最新统计,2005年北京地区高校共有本专科(高职)、研究生毕业生约15.5万人,比去年增加约3万人,增幅25%。将传统的大型、专场招聘会化整为零,以更利于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交流,成为北京市人事部门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的新创举。

  与此同时,北京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面向2005届毕业生推出了“就业服务卡”项目,持卡学生可免费在《北京人才市场报》及北京毕业生就业工作协会会刊上发布个人求职信息;可免费优先获得招聘信息和面试机会;可免费参加北京毕业生就业市场周三定期招聘会以及免费获得职业测评和就业指导。

  在细化服务的同时,大型就业活动也在寻找方向。今年2月末,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举办了第十届“北京人才大市场”。参会企业近1500家,仅100多家的外资、民营高科技企业就提供职位5200多个,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职位也将毕业生纳入视野之中。

  面向毕业生的网络招聘会在2005年里也有了新的发展。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利用自身资源迅速搭建起高效快捷的网络招聘平台,从去年年末到今年8月5日,将陆续举办5场网上双选会,全部向毕业生和企业免费开放。

  为保证网上双选重要信息的真实性,北京市教委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要求毕业生在网站上填写的简历内容与毕业时所持的“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一致;二是经过事先认证的毕业生学籍信息先转入就业信息网上;三是学生在网上激活自己的学籍信息,并根据学校发的推荐表内容在网站上填写电子推荐表;四是高校对该电推荐表的真实性进行审核。推荐表还增加“实践”项,让招聘单位做到心中有数。

  除上述举措外,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劳动局还举办了多场专场招聘会以及就业咨询等活动

  中小型企业需求增加

  高职专科就业率回升

  一个又一个的现场双选会,一场连一场的网上招聘会,一拨儿接一拨儿的就业指导咨询。

  在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占忠的工作日程表上,几乎看不到一天的空闲。而这正是北京毕业生各个就业服务部门在每年早春季节一个具有共性的特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他们接待的企业需求咨询开始越来越多,大量中小企业今年将目光对准的即将走出校门的毕业生。

  对于北京的毕业生来说,今年的需求状况到底怎样?据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任占忠分析,各校就业状况的不平衡情况依然存在,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生基本上不存在找不到工作的问题,他们的主要矛盾是找什么工作。而一般性院校就业难度相对加大。各专业就业状况不平衡,工科的需求情况比文科类专业好一些,一些相对冷的专业就业状况相对差些。

  但任占忠也告诉记者,随着就业观念以及市场发展的变化,中小企业需求上扬等一些可喜的转变正在改变毕业生就业需求的整体格局。

  一是今年北京地区需求略有增长,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需求增加,相对量呈上升趋势。建筑类、英语、师范类、机械类、计算机、电子、通信等专业需求量明显增加。

  二是外地生毕业后留京的数量相对减少,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外地生就业更加务实。

  三是以往被认为就业最难的专科生、高职生,从2004年开始就业率明显回升,这缘于社会对高职生培养方式的认可度,同时,高职生与专科生在适应社会的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任占忠说,毕业生不愿去离市区较远的基层单位的状况比前两年有了改善。此外,毕业生的起薪并非像外界报道的有所下降,而是依行业不同,随行就市,一些行业的薪酬实际上是呈上升趋势。

  紧缺目录有调整

  三个专业成新宠

  记者对北京市3年来引进毕业生紧缺专业作了比较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在北京,哪些专业趋于饱和,哪些专业正紧俏,哪些专业呈持续需求之势。

  三个专业成新宠

  2005年,北京市人事局发布的引进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为:计算机、机械、建筑、汽车、通信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道路与桥梁工程、临床医学、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专业。

  教育系统引进师范类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为:汉语言文学、数学、英语。

  与去年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目录相比,去年的目录有16个专业,今年去掉了英语、汉语言文学、数学、药学、物理学、经济学6个专业,新增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道路与桥梁工程3个专业。

  10个专业二年榜上有名

  计算机、建筑、机械、通信工程、汽车、临床医学、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专业10个专业,在2004年和2005年两年在紧缺专业目录中都榜上有名。

  8个专业3年成旺势

  计算机、建筑、机械、汽车、临床医学、护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8个专业连续3年登上了紧缺专业排行榜。这8个专业在北京呈现用人单位多,需求旺盛之势。

  英语须有四六级证书

  属于引进范围的非北京生源本科毕业生,英语必须通过国家四级或六级考试;进入北京市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毕业生,还必须有《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合格证书》。

  在规定院校内引进

  用人单位须在教育部直属院校、其它部委所属院校、中央与地方共建院校及列入“211”工程的地方院校范围内,引进紧缺专业本科学历应届毕业生。用人单位引进非北京生源毕业生的审批工作于4月1日开始,6月25日结束。

  人才闲置岗位空缺并存

  毕业生尚须调整择业观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处尹哲爱老师认为,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首先,由于近两三年大学生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毕业生没能就业,社会消化这部分毕业生的压力增大。其次,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数量大约比2000年增加80万人,虽然今年研究生招生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能够使部分大学生推迟就业,但今年需就业的毕业生数量还是明显增加。再者,目前许多大学生首选大中城市和高薪岗位,不愿到落后地区和收入水平低的岗位就业,在目前情况下,必定有一部分学生的愿望难以实现,这无疑加大了供需双方的矛盾,导致人才闲置和岗位空缺并存。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处文书锋老师认为,今年大学生就业仍有难度,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与社会有效需求短期内增幅有限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二是受长期计划经济和精英教育影响,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偏差,就业期望值高,错位现象依然存在。三是高校毕业生流向不合理,一些毕业生宁可“漂”着也不愿意去郊区和西部地区。文书锋认为,要解决就业难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而高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一定要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

  新增岗位多

  需求空间大

  据此次市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处和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统计结果,截至2004年11月中旬,本市各类用人单位需求2005年应届毕业生56600多人。与2004年相比,净增7700多人。其中需求量较大的专业有:计算机\市场营销\通信与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会务会计\工商管理\机电一体化\英语\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工业与民用建筑等。

  据记者从此份资料信息初步统计来看,招聘人数在20人以上的单位就有百家左右。如北京现代\北汽福田\SMC(中国)公司\北京重汽轮电机公司\清华同方\华为公司北京研究所等,其中华为研究所研究生学历要百余人。北重\北汽福田\北京现代\SMC(中国)4家企业招收的大中专生总和就有600人之多。公路桥梁建设公司年度要吸纳150多名本科生,该公司人力资源部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最缺的是汽轮机和电机专业的本科生,有多少要多少。

  教育系统也是今年接收毕业生的大户,尤其是郊区县,对教师是求才若渴。需求总量不小。

  此外,一些外资企业未来几年规模招聘毕业生计划已经有条不紊地展开:松下电器从今年4月份开始,3年内将录用2000名优秀毕业生;德勤将招聘1万名员工;西门子公司今年计划在京招聘员工1000多人;普华永道日前也宣布,未来几年,公司每年将招聘1000名应届毕业生,最终使得员工总数达到3万人。

  上海篇

  毕业的日子一天天临近,2005年应届毕业生签约高峰已经到来,来自于四面八方的高校毕业生成为时下申城人才市场的求职主力。

  有数据显示,2005年上海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2万,加上纷至沓来的外地高校毕业生,数以十万计的毕业生正围绕就业岗位展开一场实力和运气的较量。当毕业生求职在上海--这座既包罗万象又独树一帜,既充满机遇又荆棘重生,既光鲜美丽又矜持冰冷的城市时,无异于经历一场梦想与现实间的博弈。

  毕业生在上海:才市中最活跃的群体

  这座城市越来越魅力四射了。它有东方明珠的高度有黄浦江的宽度还有刘翔的速度,有南京路的热闹有淮海路的风情还有多伦路的文化,有外滩的“洋派”有新天地的品味还有上海弄堂的“味道”。无数的淘金者蜂拥而至,毕业生是这其中最为个性鲜明的群体。每年11月至第二年夏天来临之前,他们是人才市场上最活跃、最引人注目的群体。

  调查显示,从1998年我国开始加速发展高等教育起,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均保持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从2001年至今,上海高校每年扩招规模保持在2万人。2004年更是首次超过10万。

  与毕业生人数持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紧缩。据上海社科院社会调查中心杨雄研究员的一份报告,2001年,全市55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约为95%,2003年约为90%,紧缩趋势明显。这一逐年吃紧的形势并非上海独有。报告称,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情况愈加明显。这一总体态势,一定程度上使得作为人才集聚地之一的上海就业竞争更加激烈。

  3月初,进入新年以来上海市最大规模的一场应届大学毕业生招聘会———西南片高校联合招聘会在东华大学举行。300多家用人单位、5000余岗位迎来了3万余名毕业生。记者在现场做了个随机调查,一家中小规模的IT公司在几个小时里,收到的简历堆成了一座小山。其中3个职位一上午就收到了近300份简历。

  “上海机会很多,但竞争更加激烈。”上海市人事部门一位官员坦言。

  毕业生在上海:主要流向四大行业

  每年11月前后,上海各大知名高校在第一时间成为跨国公司校园招聘的“重镇”。自去年10月以来,跨国公司校园宣讲会已有一二百场。一些大公司如思科等校园招募计划仍在进行之中。跨国公司为毕业生们带来了最激动人心的工作机会,也引发了最为激烈的竞争。如今,当跨国公司掀起的校园招聘热浪逐渐归于平静,不少毕业生仍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饭碗。在这座庞大的都市里,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哪里?

  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曾对11.5万名2004年毕业并成功实现就业的大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毕业生主要流向了制造业、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业、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业。这四大行业2004年分别吸纳2.5、2.5、1.3和0.9万毕业生,约占被统计毕业生的63%。

  外资企业是吸纳毕业生最多的雇主。2004年外资(含台港澳)企业共吸纳毕业生3.8万人,占统计人数的33%。私营企业也表现出对应届毕业生的旺盛需求,成为毕业生就业的第二大渠道。2004年上海私营企业共吸纳毕业生3.1万人,占统计人数的27%。

  非上海生源毕业生:

  月薪达到适当数额办理《居住证》

  据统计,上海高校近年来每年有30%非上海生源毕业生留沪就业,这一情况今年恐怕也将延续。这部分人以及从外地高校来沪求职的毕业生们想要走进这座城市,首先要面对的便是政策门槛。

  3月3日,上海市教委、市发改委、市人事局发布《关于2005年非上海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居住证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2005年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仍将实行户口和居住证并轨制。

  《通知》注明居住证的适用对象为:被本市用人单位录用的2005年普通全日制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由本人提出申请,可以办理1年有效期的引进人才《上海市居住证》;被本市用人单位录用的2005年普通全日制高校非上海生源应届专科学历的工科类专业优秀毕业生,其就业协议书上签订的月薪达到适当数额的,经审核也可办理有效期1年的引进人才《上海市居住证》。满足上述条件的毕业生,便可通过居住证在上海工作,并享受相关规定中的“市民待遇”。

  居住证给毕业生吃了一颗定心丸,但备受关注的2005年毕业生户籍办理相关政策迟迟未明确,具体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仍是悬念。去年,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办理上海市户籍的高校毕业生实行打分制,申请者的各项要素累计分值只有高于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办公室公布的“标准分”,才可以办理上海市户籍。今年如何,尚在等待之中。

  毕业生在上海:不再强求“专业对口”

  毕业生告别校园的日子渐渐近了,沪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实时情况如何?今年出现了哪些新动向?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2005届毕业生的实际签约率并不高,某重点高校也仅有20%左右。“签约率较低并不说明毕业生缺少工作机会,很多毕业生手中已有Offer,只是距离毕业还有时间,不少学生尚在选择之中。”沪上某高校对外宣传负责人士告诉记者。

  不过与往年相比,毕业生求职中的一些新动向已经凸现。

  信息工程类毕业生紧俏。IT业的复苏使得计算机、信息工程、电子、通信工程、机械等专业的毕业生十分紧俏,尤其是毕业研究生。由于目前人才市场上相关人才紧缺,而企业用人需求大,多家单位争抢一个毕业生的情况并不少见。

  毕业生签约外地比例上升。毕业生签约外地的人数明显增多。竞争激烈、生活成本高、外地单位薪资待遇上升等种种因素,使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地域概念进一步淡化。

  不再强求“专业对口”。毕业生求职时跨专业、跨行业的现象非常普遍。据调查,在文史哲类专业中,只有不到一半的毕业生专业完全对口,从事文秘、行政助理和记者等岗位,更多的却是分布于各个行业、各类岗位。

  毕业生在上海:

  专业技术岗位薪资最高

  求职上海的毕业生,多多少少被这里相对较高的薪资水平所吸引。那么,在上海,刚刚踏入职场的毕业生究竟能拿多少钱?

  来自上海市劳动部门的一项调查,从毕业生所在单位性质、岗位以及行业等角度分析了毕业生的薪资情况。

  据统计,外资企业毕业生工资最高,首月工资平均为2110元。其中薪水处于最高10%部分人员的平均薪资达5000元;其次是国有企业,毕业生首月平均工资为1590元;排名第三的是私企,毕业生首月平均工资为1530元,其中薪水处于最高10%部分人员的首月工资平均为3600元,仅次于外资企业。

  从毕业生所在岗位来看,专业技术岗位薪资最高,管理岗位其次,生产技能岗位第三。在2004年毕业生从事的各类岗位中,工作半年内月收入中位数最高的是专业技术岗位,达到2185元。主要原因是目前市场上专业技术人才比较紧缺。具体如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的月收入中位数为2900元,机械设计工程技术人员为2200元。

  管理岗位月收入中位数为1880元,居于次席,这是因为刚踏出校门的毕业生大多从事的是一般管理岗位,其“含金量”有限。如出纳的月收入中位数为1496元,行政助理为1713元,人事助理为1800元。

  生产技能岗位的月收入中位数为1700元,位居第三。尽管生产技能岗位从平均月薪上看仍不及前两者,但一些人才紧缺的生产技能岗位收入并不低,譬如,大学毕业后从事炼钢工的,月收入达2300元;从事钳工的月收入在2200元。且伴随技能人才的升温,这类岗位上的毕业生薪资增长潜力很大。

  从行业来看,在人才紧缺的物流、汽车、IT服务、保险证券、广告等新兴行业的毕业生的薪资处于较高水平。

  毕业生在上海:

  职业能力尚须增强

  来自上海市人事部门、教育部门的权威人士认为,政策门槛并不是阻挡毕业生成为上海职场新人的最大阻力,真正的门槛来自于毕业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

  人才市场上,用人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常常是毕业生难以逾越的一道槛。而单位对经验的偏好一方面出于岗位实际需要,另一方面也因为毕业生的职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杨雄研究员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提到,中芯国际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曾招募了500名应届毕业生,但两个月后就淘汰了近20%。他们发现,“前来应聘的学生,一开始干活就没法上手。”

  市人事部门一位官员认为,所谓经验的缺失只是表象,其背后所蕴含的的含义更加丰富。不仅仅是难以上手工作,很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状态不平稳,易于频频跳槽等,这些同样也是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大市场中陷于不利的重要因素。

  如何增强职业竞争力,恐怕是每个想要跻身上海的毕业生需要思考的问题。



评论】【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第24届香港金像奖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房贷利率上调
本田雅阁婚礼门事件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房价高难道错在百姓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 分类信息 出口商机,一网打尽!!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做一个县,赚一百万 ·千百度花坊,利润惊人 ·高血压人要“解放” ·与狼搏斗的医学泰斗
·投1.8万办厂利润惊人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最新的医药健康资讯
·腰缠万贯不如开个小店 ·千元投资:年赚百万! ·专业隆胸让我“挺”放心 ·新年新业 新浪创业!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开牛仔专卖店赚钱特快 ·专家谈银屑病、白斑病 ·新浪会展新年送大礼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