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浪教育 > 求职招聘 > 正文

聚焦大中城市的“流动知青”:每一天都要奋斗

http://www.sina.com.cn 2005/04/07 11:58  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在被媒体频繁聚焦的“白领”和“农民工”之外,生活着这样一个青年群体:他们没有所在城市的户口,大部分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一般从事非体力劳动性质的工作,居无定所。有青年研究者将其称为“城市流动知识青年群体”(简称“流动知青”)。

聚焦大中城市的“流动知青”:每一天都要奋斗

  这个群体以“北漂”最先引起关注,但其规模远远大于“北漂”。他们的绝对数量已经相当可观。奋争拼搏是他们的青春底色,漂泊不定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从北京大学西门往北走,穿过车流喧嚣的马路,有一家名为蓝院的宿舍旅馆。走进大门,看见一条仄仄的通道,两旁的大小房间里,住满了为考研而忙碌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刚搬进来,有的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年。每天晚上11时左右,他们结束自习,从各处回来,洗漱,交谈,十分热闹。他们端着脸盆,偶尔向外一瞥,眼神带着些许迷茫。

  这里只是中关村周围众多“宿舍旅馆”中的一个。在北京大学南门外,一家旅馆门口总是挂着“客满”的牌子。老板告诉记者,房子几乎都被考研的学生订下了,一直排到今年冬天。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周拥平副教授最近主持完成了一项“流动知青调查”。与人们熟悉的“上山下乡”的“知青”不同,流动知青多是从小城市、农村来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他们有知识,很多人是专科或本科毕业,却没有大城市的户口,这给了他们“流动”的感受;他们收入不高,在大城市过着中等偏下的生活;为了摆脱平庸的命运,他们愿意忍受暂时的贫穷和困顿,每天都在奋斗。

  生活在北京大学附近的这些考研学生,只是流动知青中的一部分。“在对流动知青的研究中,他们身上那种不灰心、不自暴自弃的品质最吸引我。”周拥平说。

  “如果不能留在北京,我简直无法想像该怎样生活”

  1979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返城,第一个知青时代结束。那时,孙晓芸(化名)还不到10岁。12年后的1991年,孙晓芸来到北京,成为较早的一批城市流动知青之一。时过境迁,两代知青流动的方向完全相反,不过,两代人都有“向上”的追求,只是对“上”本身的理解千差万别。

  追求更好的生活,是孙晓芸和她的同路人的愿望。

  1989年,孙晓芸的高考分数不理想,父亲通过关系,将她送入河北保定一所大学学中文。她“觉得特别自卑,根本融不进同学当中”。只读了一年半,孙晓芸便自作主张来到北京,到一所大学学文秘专业。“同学们毕业都是国家分配,我没有毕业证,得自己找工作”。她第一次有了“流动”的感觉。

  孙晓芸那一代流动知青,大多是因为个人因素来到大城市。时值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开放大潮涌动,个人创业的举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孙晓芸们相信北京有更好的生活在向她们招手。不过,那时候流动并不是青年们改变现状的普遍选择。一名比孙晓芸早一年高中毕业的女孩是这样选择未来的:她接了父亲的班,到县工商银行工作。

  引发年轻人第一次大规模向大城市迁移的政策出现在1993年。这一年,曾让孙晓芸十分羡慕的“国家包分配”政策走到了尽头,国务院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改革高等学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从这一年开始,感到工作不理想的本科毕业生,开始大批加入“流动知青”群体。那年,北京圆明园周围出现了一群爱好诗歌、绘画和音乐的艺术青年,人们称这个地方为画家村。“候鸟般的生活方式”开始广泛为青年所接受。

  正是这样的社会氛围,使刘劲(化名)决定放弃家乡安稳的生活。1998年中专毕业后,他没有接受父亲安排的在家乡某国企工作的职位,直接来到北京。“来北京之前,我觉得自己很聪明、很能干,到了北京,才发现自己很一般。”与他同来北京的好几个中专同学,有的在快餐店做销售,有的在洗浴中心做收银员,工作都不是很顺,最后都回家了,只有他坚持留下来。

  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很多本科生拿不到留在大城市的指标,又不愿意回原籍工作,于是选择了在大城市“流动”的生活方式。

  25岁的小朱属于高校扩招后第一批大学毕业生。2003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小朱发现,自己对北京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面对毕业后回原籍的现实,他对好友说:“如果不能留在北京,我简直无法想像该怎样生活。”最终,他留在北京,成为一名流动知青。

  在清华大学附近工作的陈某,用自己租下的一套房子设立了“学生公寓”,转租给别人,一套三居室的房子可以住12个人,每人每月房租300元到400元不等。拥挤的房间里,除了上下铺的铁床,几乎放不下任何摆设,厨房里陈旧的煤气灶上积了厚厚的油灰,几个人轮流用它做饭。

  住在这里面的,除了一个准备考研的,都是工作没有着落的大学毕业生,江苏来的小李就是其中一个。本科毕业后,他到北京投靠读博士的哥哥。闲了几个月,他觉得有些苦恼,刚刚参加了一家保险公司的面试。“经理对我不错,希望我能跟他干。”电话里,他憧憬着自己的将来:慢慢熬,希望以后自己也能当经理。

  与一次分配定终身的传统大中专毕业生相比,流动知青有更多的自由,他们有可能通过奋斗改变命运。不过,这样的自由,有时候充满苦涩。

  [1]  [2]  [3]  [下一页]



评论】【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MP3 手机 相机
 
服饰 首饰 护肤

旅游 电脑 礼品

精品折扣一拍网

热 点 专 题
日本谋任常任理事国
健力宝事件
2005中超联赛揭幕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最新汽车电子杂志
漫画版《红楼梦》
安徒生诞辰200周年
京城1800个楼盘搜索
《新浪之道》连载
 
 ⊙ 分类信息 出口商机,一网打尽!! 立の本环保电池出租店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美式幼教,火爆中国! ·千百度花坊,利润惊人 ·高血压人要“解放” ·与狼搏斗的医学泰斗
·投1.8万办厂利润惊人 ·哇!电池出租年利百万 ·让湿疣疱疹不再复发! ·银屑病 白斑病新突破
·老年人用品店隆重招商 ·千元投资:年赚百万! ·专业隆胸让我“挺”放心 ·解救湿疣、疱疹患者
·开唐林香烧鸡烤鸭店 ·开麦当劳式美式快餐店 ·专家谈银屑病、白斑病 ·专家专治,外阴白斑
 


教育频道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227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