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带来新契机 体育新闻人才需求明年迎高潮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7/27 11:32 新京报 | |||||||||
参加奥运新闻报道,直面世界体坛精英是很多人的梦想。实际情况是,最近几个月原央视体育中心主任马国力出任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英文简称BOB)首席运营官;新华社主任记者、权威NBA评论家徐济成担任媒体运行部新闻中心新闻处处长,周涛“跳槽”到北京奥组委新闻中心综合处,就任副处长……离奥运会还有三年时间,为奥运新闻转播进行的人才准备工作已经如火如荼。有关专家认为,奥运会对新闻人才需求的高潮将在明后年到来。
体育新闻人不是一蹴而就 从事体育新闻工作10年的梁宏达在2004年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直通雅典节目主持人时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个顶峰。当时好几次深夜打车回家,一开口,就有司机师傅特别激动地问:“你是老梁吧?!”并为此拒绝收费。 奥运会为新闻工作者实现自己职业的光荣与梦想提供了最为宽广的舞台。然而梁宏达从1995年开始在专业体育媒体担任普通记者,到担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奥运主持人,十年磨一剑才在奥运期间闻到暗香飘来。 在他看来,奥运作为最具综合性的体育赛事,包含的体育项目林林总总。除了人们熟知的足篮排等大项以外,马术、垒球、帆船等很多平时很少接触的项目都要顾及。考虑广播的特点,大家看体育,除了关注金牌外,还关注体育比赛中的趣事,体育健儿的成长历程、相关项目的规则和发展历程。了解一个项目尚需要时间,更何况面对这么陌生的项目。他积累了对篮球、足球、钓鱼、游泳等多个项目的报道经验后才能在奥运期间主持节目游刃有余。 对此,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负责人易剑东也认为,全方位报道奥运并不仅仅是报道我们的优势项目,每一个体育项目能够成为奥运项目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展示奥运竞赛的过程中,需要体育新闻工作者对多个项目有比较深层次的了解。 体育新闻报道要蕴涵文化 对于自己能够报道雅典奥运会,梁宏达归功于自己多年来对体育项目背后隐藏的文化进行的挖掘、整理、归纳。在他看来,报道奥运不仅仅是报竞技比赛,更多的是要向听众讲解项目发展的历史渊源,项目几十年来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成长的历史,产生于不同国家的体育项目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等。把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到报道中才能吸引听众把频道锁定。 易剑东也表示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大多数体育记者对于奥运会的人文特点,发展的历史脉络、项目选择,申办城市甄选等理解不足。直接导致新闻工作者在报道时所持的视角很窄。过分强调金牌意识,讲究获胜。 实际上每一枚金牌,每一场比赛背后都会体现国际政治的微妙联系,都有民族化与国际化的矛盾统一,很多项目都有运行的潜规则。目前能够很好拿捏文化奥运的记者国内屈指可数。 -薪酬 在北京的主流媒体中,大多记者编辑的工资收入在3000-5000元/月。有少部分低的是2000元/月;而高的,例如副总编一级的则在10000元/月左右。通常的收入也跟职位的高低有着显著的联系。而普通的媒体,记者的收入通常在每月2000-3000左右,编辑则在3000-4000左右。相对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目前做得还相对稳定赢利的网站)工作人员的收入也是因为所在职位不同,所司职责不同,而薪酬有所差异。普通非正式人员通常在600- 1500元/月;正式的员工则是3500-5000元/月;中层以上的月薪从一万到四五万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世界杯期间李响获百万高薪马德兴当年转会,基本年薪高达20万元,一年可自由支配的活动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知名体育记者在奥运期间肯定会身价倍增,薪酬刷新李响创下的记录,再创新高不无可能。 -行情 NBC将在中国聘请千名员工 2006年人才需求会猛增 一直为奥组委新闻宣传出谋划策的易剑东表示,目前尽管国内很多媒体纷纷推出与奥运相关的专题版面、特刊,甚至专门成立相关报纸刊物,但是最近一两年体育专业报刊的市场在下滑,整个体育媒体并不景气,对体育新闻人的需求并不大。 奥运会的宣传热潮只能持续两三年,预计奥运媒体大战会在2006年左右开始正式启动,在2007年到2008年达到高潮。据他所得到的消息,2006年后,美国媒体巨头NBC为降低转播成本,实现人才本土化,应该至少在中国聘请上千名工作人员。奥组委的新闻部门职员也应该扩大到200人以上。 各种人才都稀缺 据易剑东介绍,他在为奥组委新闻宣传工作出谋划策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内能够应对体育新闻宣传的优秀新闻人才缺口庞大。从专业的记者、主持人、导播到新闻宣传志愿者,都无法满足要求从志愿者需求来看,奥运期间除了传媒需要专业新闻工作者外,大量的传媒志愿者的存在才能保证信息能够全面及时准确地输送到世界各地。然而受教育质量的影响,目前的年轻人知识体系明显不够完善,能够直接做转播志愿服务的人才奇缺。 -稀缺岗位 电视主持人和导播缺口巨大 奥运主持人:2008年北京奥运会央视至少还缺少近30位专业体育节目主持人,这还不包括大量主持与出镜一肩挑的记者。目前央视的主持人过于集中在某几个大众项目领域,而许多偏门冷门运动专业主持人太少。 电视导播:易剑东表示,当北京获得奥运会举办权时,就开始着手在全国各地选拔导播,但是一直以来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中国体育电视发展缓慢,程度不高。国内的体育电视导播大多没有经历过国际最高水平赛事转播的磨练,中央台本身优秀人才有限,届时优秀导播缺口将达上千人。 -入门 三种人适合入行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传媒系负责人易剑东认为,以下三种人最适合入行。喜欢体育的社会科学人才:社会科学的知识背景能够帮助他们从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学等多角度、高层次地思考体育运动。 体育专业人才:体育专业人才最大的优势就是对技战术、规则等非常了解,同时在长期参与体育项目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对运动员的反应和心理有切身体会,能够和奥运选手共鸣。如果他们具备一定文化素养,担任体育新闻记者也比较适合。但是由于体育专业人才在文化素质上存在劣势,会影响到他们从事新闻工作。 外语人才:能够从国际奥委会网站上得到第一手外文资料,能够和外国运动员、教练员甚至媒体同行进行无障碍交流是外语人才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经验证明,懂外语不懂体育的人太多,外语专业毕业的记者大多数报道体育项目过程中流于表面。 -知识构成 体育新闻人应具备国际眼光 业务能力: 专业报道的记者,从业务要求来说当然要采、写、编、评等相联系,相渗透。只有精通了新闻业务,才能将体育节目现场性、时效性、娱乐性的特点更好展现出来。 体育知识: 对体育运动史、竞赛规则、竞技技巧、运动生理学和心理学等体育专业知识都要了解。对于重点报道的项目,则要深入研究,对其国内外竞技水平、风格特点、重要人物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并争取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快速应变能力: 在做现场采访时,有时会遇到被采访者面对镜头紧张失常,不能很好表达意思;有时会遇到某大牌体育明星拒绝采访;还会遇到多家媒体蜂拥而上,被采访者简单应付等情况。面对复杂多变的局面,电视体育记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应变能力,镇定自如,灵活机智处理。对于电视新闻工作者,应变能力更为重要。在体育比赛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预计不到的意外情况,如运动员受伤、名将发挥失常、黑马爆冷、赛场暴力、天气突变等等,体育记者们则可以采取临时调整报道角度、迅速调拨机位或切换镜头、做好应急播出的准备工作等措施进行回应。 国际化眼光: 奥运会在本国举办有很强的民族性,但实际上奥运会具有天赋的国际性。在报道和拍摄镜头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展示本国赛事,通过笔和镜头把别的国家所具有的特有文化展示出来,才是成功的报道。展示哪些国家,如何展示都是艺术。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