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重压下的中国大学生实习写真:为何这么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08/03 10:37 中国新闻周刊 | |||||||||
就业难的背景下,大学生找工作的程序被一再提前,实习的目的从过去的专业实践转而直接指向了就业。 实习生,背负着我们时代人际压迫下的优胜劣汰,他们在社会资源重新整合的乱局中,慌乱登场,手足无措。
想要实习不容易 “实习?难!难!难!此时此刻,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陕西师范大学新闻系学生王蕊(化名)在自己大三暑期的实习日记上开头便打了三个惊叹号。 王蕊来自青岛市的一个县城,想找一家好的实习单位,为将来到青岛工作做准备。她先在青岛亲戚家落脚,买了一张地图,兴冲冲地出门了,“实习生又不要钱,多个白干活的有什么不好?”怀揣着这样的心思,王蕊初生牛犊不怕虎,根据地图上标注的新闻单位地址,一家家找了过去。 “您好,我想到报社实习。” “请找热线记者。” “对不起,我们记者做不了主,这个事得有总编室的许可。” …… “早报总编室现在不需要实习生,请找晚报吧。” “对不起,晚报现在的实习生名额已满,你问问早报吧。” “主任出去了,你下午再来吧。” “哦,报社正在开会,你明天再来吧。” 王蕊决定背水一战,走进了当地一家著名报社,这里戒备森严,她只能够到达前台,而对方根本不给她任何机会。 于是,7月的酷热天,她坚持在报社门外等。每天早上,她都和前台小姐一起上班,倔强地等着奇迹发生。后来前台小姐见到她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来啦!” 第三天时,前台小姐劝她回家,说这里没有熟人介绍是不可能进来实习的。此时,她买的一张50块钱的电话卡已经打光了,一切都令人绝望。她不知道自己该去什么地方,所以还是一直等。站到第五天,一个记者看不过去了,主动告诉了她报社人事处长的电话。处长接了电话:“现在我们一般不接受实习生了……”眼看最后一丝希望开始破灭,王蕊请求处长看一眼自己的简历。处长答应了。王蕊拿着厚厚的简历奔向了最近的复印店,并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了报社大厅传达室。 接下来的等待焦急又漫长。下午3点,王蕊打电话去,占线;3:30,被告知处长在开会;4:00,接电话者说处长刚刚出去;4:15,处长接了电话,但说还没有来得及看她的简历。 王蕊急得都要哭了,她说,自己已经在外面等五天了,“什么?这些天你一直在报社外面?”处长很惊讶,口气忽然和蔼了,“你现在到我办公室里来吧。” 尽管打电话的地方与报社近在咫尺,王蕊还是果断地拦了一辆出租车,五分钟后就出现在报社人事处办公室。处长将王蕊安排到了记者部。 王蕊办完实习手续,走出报社,突然间,眼泪不可遏止地流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