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记者 段树聪)从广告公司到快餐店,再到养猪场;手中的家什从画笔到锅碗瓢盆,再换成猪食桶;一路走来,23岁的大学毕业生田雪没有一丝迟疑,他明白自己的目标:创业,再创业。
当无数大学毕业生在城市中为争抢工作岗位而撞得头破血流时,田雪却将自己的舞台转移到了农村。这名年轻的“猪倌”引起许多人的瞩目,在众人的目光中,有不解,有惋惜,更有支持和鼓励。3月19日,记者赶到临汾市尧都区县底镇道东村,探访了田雪的养猪场。
初春时节天气乍暖还寒,猪舍顶棚上盖着的塑料布和草席还没有撤掉。“有点简陋,这是刚起步,没有更多钱投入,将来肯定会建一个像样的。”记者眼前的田雪,穿着一件印着企鹅卡通图案的羊毛衫,有些腼腆,也充满自信。
不愿按部就班辞职卖盒饭
田雪是临汾市尧都区人,两年前,他从山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他说,在上大学时就萌发了自己创业的想法,只是当时没有具体的目标。大学毕业后,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广告公司做美工设计。在别人眼中,这份工作专业对口,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也很认可田雪,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每天按部就班,这不是我追求的目标。”3个月后,田雪背着父母悄悄辞职,想在学校附近开家快餐店。快餐店开张在即,田雪却发现自己不会做饭,无奈之下,他只好央求曾经营过饭店的父亲帮忙。通过快餐店,田雪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父亲掌勺,他负责联系生意和送外卖。
凡事都得自己动手做,虽然很累,每天需要跑很多的路,但田雪心里却很高兴,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因为饭菜给的量足,而且价格也很实惠,快餐店的生意红火了一阵。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当时副食品涨价及其他一些因素,光顾快餐店的顾客越来越少。最后,他不得不放弃了卖盒饭的营生。
放弃都市生活去当“猪老板”
盒饭生意虽然失败了,但田雪并不沮丧。他认为,创业过程中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人生经历而言都是一种难得的积累。2008年春节刚过,一个朋友开玩笑地说:“现在猪肉行情不错,要不养猪吧。”这句玩笑话让田雪动了心思,他打算从父亲那儿借点钱办养猪场。
田雪的父母坚决反对:一个本科生,上了这么多年学,要放弃城里舒适的生活去乡下养猪,大学白上了?他们说什么也想不通。面对家人的不理解,田雪不但没有消沉,反而更坚定了创业的信心。看到儿子四处借钱很辛苦后,父母悄悄把家里不多的积蓄交给田雪。
东拼西凑,他终于凑够40000余元。在四处奔走的这段时间里,田雪已经选好了猪舍的建设地,在县底镇道东村租了一块极其便宜的空地。资金有了,场地也定了,田雪开始第二次创业。为了省钱,他决定自己动手盖猪舍。很多朋友得知消息后,从城里跑到村里帮他张罗。没有建筑经验,田雪只好花钱请了一个村里的瓦工,负责技术指导。猪舍终于建好了,接下来该买仔猪了,当时仔猪价格正是高涨时,一只仔猪卖四百多元。田雪忍痛花了一万余元买了32头仔猪,开始了自己的“猪倌”生涯。
存放饲料的房子里,加上一张床、一块案板和一个电磁炉,便成了田雪的宿舍。田雪靠一部手机和外界保持着联系,同学们经常打电话、发短信,开玩笑地叫他“猪老板”,并鼓励他要干就干出个名堂来。
城里娃成了养猪好手
刚开始由于缺乏经验,田雪最怕猪场里的猪生病。为了能掌握每一头猪的身体状况,熟悉每一头猪,他想出一个办法,给打过疫苗的猪身上涂上黑鞋油,以便观察疫苗的效果。没想到,猪群来回跑和蹭,时间一长,几乎所有的猪身上都蹭上了黑鞋油,猪舍里的白猪变成了“斑点猪”。慢慢地,根据每头猪走路的姿态、神情、个头,田雪能准确地区分它们。
田雪告诉记者,由于不懂养殖技术,他最初也走了不少弯路。后来,他专门走访了当地的多位养猪大户,请他们指点迷津,也咨询过不少农业技术员来解决饲养技术难题,不懂的就问。感动于这个大学生“猪倌”的虚心和诚恳,大家都对其倾囊相授。4个月后,第一栏猪终于出栏,但由于对市场行情把握不准,猪肉价格有所下跌,再加上这批仔猪购买时成本较高,几乎没有什么利润,让田雪庆幸的是,也没有赔钱。
有了养第一栏猪的经验,又有农业技术员做后盾,帮自己解除后顾之忧,田雪开始大展身手,后来的几栏生猪在饲养上就轻松多了。田雪向记者透露,自己这个养猪场生猪存栏量最多的时候有240头,每天要吃四百多公斤饲料。配料、喂猪、清圈,都由他一个人来干。这个以前从未干过农活的城里娃如今也是养猪的一把好手,他捋起袖子,向记者展示他那已布满肌肉群的胳膊。
田雪告诉记者,他采用干饲料饲养法,使猪在进食时乐意咀嚼,刺激唾液分泌,促进消化吸收,“这样养的猪生长快、膘情好,一般三四个月就可出栏”,言语之间俨然一个养猪专业户。
几天前,田雪刚卖出去一批生猪。猪贩想将价钱压低一些,田雪则坚持自己的底价。争论了半个多小时,最终两人满意成交。田雪说,这是春节后的第一栏猪,这笔钱对自己来说很重要,猪场需要维持正常运转。如今,田雪的猪场还有140头生猪,他计划把这批生猪卖了之后,再买一批母猪,学习母猪繁殖技术,这样就不用再高价购买仔猪了,可以多赚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