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岗时间无限期推迟 就业协议成一纸空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4日 10:29   中国青年报

  找不到工作是痛苦的,然而对一些大学生来说,痛苦却是因为找到了工作。

  这是一次奇怪的采访:没有一个人愿以实名讲出自己的遭遇,尽管他们都以受害者自居,吵着要找记者曝光,并在网上发誓“句句属实”。

  多数人将提出采访要求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当成“卧底”而严加盘问。

  极少人同意见面。

  如果没有意外,这些天南海北的大学生将在就业形势严峻的2009年成为同事。2008年岁末,他们与国内著名制药企业——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签下就业协议,但协议在履行中遇到了困难。

  今年4月上旬,不少准雇员陆续接到被认为是“晴天霹雳”的通知: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运营,他们或是被推迟入职时间,或是降低原定的薪酬。如不接受可自谋出路,公司可“无条件”解约。

  入职日期没有明确。这意味着,已于春季或将在夏季领到毕业证书的这些大学生不知何时上岗。

  恼火却不敢发火——公开揭发未来的东家,也许会让自己更快地失去职位,这种顾虑让他们强烈要求匿名。

  “你千万别写出我们的名字,我们很多人都只有这一个工作。”天津大学一名学生对本报记者千叮咛万嘱咐。

  继续等待还是放弃?

  以实力和薪酬而言,药明康德是一个不错的去处。很多学生为它放弃了其他的工作机会。

  2000年年底创立的药明康德是一家医药研发服务公司,在中美两国均有运营实体,同多家制药巨头均有合作,最近4年连续入选“德勤中国高科技高成长50强”。该公司属于三资企业,其母公司无锡药明康德(开曼)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

  学生们原本以为,毕业后立即上岗是顺理成章的事。

  但4月8日、9日,许多学生接到药明康德公司一名女士的电话:由于公司遇到金融危机,现在通知你们10月之前都不会有任何入职的安排。

  “我问时间确定吗?她没有说话。我说那这段时间怎么办?她说由于时间比较长,公司希望你们如果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可以到公司来解除协议,我们会为你开解约函。我说到底确定不确定,她始终不回答。”一名男生回忆。

  而一名女生清楚地记得,通知是这样的:“因为金融危机影响,项目有问题,你们的入职时间都需要往后推迟。10月之前你们都不可能入职了。公司为你们考虑,怕这段时间太长,耽误你们另找新的工作,公司讨论以后决定可以让你们无条件解约。入职以后还有一个问题,薪水和当时约定的不一样,会低一些。”

  这名学生已于今年1月毕业,在等待中,她的报到证和户口迁移卡都已过期。

  由于入职时间一再延迟,今年3月起,一些校园论坛上,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有人接到药明康德的通知了吗?”

  相当多的学生出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兰州大学等名牌学府和科研机构,普通院校毕业生也为数不少。

  他们的情况并不相同,有学士、硕士也有博士,工作部门及地点也不一样。有的入职日期无限期推迟,有的薪酬比就业协议书上约定的降低500元左右,有的则既推迟入职日期又降薪。

  拖着学生“自愿”毁约?

  上海的一名硕士说,自己昨天还“满心欢喜”,今天“感到天要塌下来”。

  去年12月,她同药明康德上海公司签约,但迟迟等不到入职的消息。她的上海户口申请书已经上报,但由于没有入职并订立劳动合同,迄今无法落户。而上海户口的申报截止日期是5月31日。

  为了取得上海户口,她必须迅速与药明康德解约,并在所剩无几的时间内找到下一个雇主。

  但是,多名学生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

  天津大学一名受到药明康德事件连累的学生最近四处参加招聘会。他耸耸肩,苦笑着说:“现在没有合适的职位,都是给专科生的。”

  然而,对于药明康德的做法,学生们却无可奈何,因为当初签订的就业协议里,本就不存在关于何时入职的条文。

  在天津一所地方院校,有毕业生说:“药明康德没有违约,我们的协议上又没写什么时候入职,人家现在只是推迟入职时间,人家没有违法劳动法。”

  在向记者出示就业协议之前,天津大学一名学生还以为自己的协议上明确写着7月1日入职。这是他参加招聘时亲耳所听,并一直深信不疑。

  他打开协议,没有找到这条约定,顿时愣了。

  得悉延迟入职时,他“一听就蒙了”。“这事儿不都定了吗?我一直不太关心,因为已经签完了,就没找其他工作。”

  这名学生问过公司人力资源部,是否有可能无限期推迟,工作人员迟疑了一下,说“是”。他追问:“你们这算不算违约?”对方回答,这不算违约,我们只是推迟了入职时间。

  学生们猜测,拖得让人失去耐心之后,药明康德让学生自己提出解约,这样便不必支付违约金,还可慷慨地宣称“无条件解约”。

  有学生说:“公司变相让我们违约,这种方式实在让我们难以接受。”

  就业协议成一纸空文?

  “一份三方协议书,简直就像一张白纸,起不到丝毫的保护作用。”北京一名学生说。

  俗称的“三方协议书”,即《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由教育部学生司制定,全国统一格式。由学校发给,毕业生签字,用人单位盖章,毕业生本人保存一份,作为办理报到、接转行政和户口关系的依据。

  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刘月波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三方协议”其实是两方协议,学校所起的作用只是见证。一般来说,它签订在劳动合同之前。

  学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后,就从学校领取协议书。协议书经过学生与用人单位签字盖章,再交由学校盖章。对高校来说,一名学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则视为找到了工作。

  就业协议对学生的约束显而易见:每人只能领取一套经学校编号备案的就业协议书,因此只能与一家用人单位签约,一旦违约就将面临教育部门的压力。近年来,学生违约引发的诚信批评时有出现。

  刘月波说:“教育部门应该反思这个问题,就业协议书对用人单位有多少约束力?”

  他说,就业协议书的作用就是约束双方的接收和报到。“咱们能约束学生,学生违约可以不给报到证。企业呢?”

  针对药明康德事件,上海一些大学生拨打了劳动保障部门的投诉电话,得到的答复令他们失望:我们只管正式劳动合同下的事宜。

  此种情况下,一纸就业协议对双方的保障和约束作用尤为重要。

  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分为4个部分:“毕业生情况及意见”、“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学校意见”以及“备注”。

  “备注”最为关键。但由于处于买方市场,大学生对于“备注”什么难有发言权。

  药明康德与学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书里,“备注”栏上贴着加盖公章的一张纸条,上面规定了薪酬、违约金等内容,但并没注明入职时间。

  刘月波指出,即使入职时间没作约定,用人单位也应在学生毕业一个月内办理接收手续。按照现行的就业体制,用人单位签署了就业协议,就代表认可高校的就业管理规定,认可报到证的作用。而报到证均在学生毕业之时发放,有效期为1个月,在此期间用人单位必须接收学生。

  4月10日,南开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召集药明康德的一些签约学生座谈,有的称自己不受影响,有的说会减薪,有的则会延期。刘月波告诉记者,学校将把学生的意见向上级教育部门反映。

  对于受到影响的学生,南开大学决定,如果他们找到新的工作,学校无需见到解约函,也给重新办理就业协议书和报到证。

  “我们希望至少不能让师弟师妹重蹈覆辙。比如至少三方协议加上一条,入职时间——我们就被动在这一点上。”一名学生说。

  用人单位“广种薄收”?

  药明康德校园招聘的行程显示,2008年10月底至12月初的1个多月里,该公司至少在39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过招聘会。而每场并不只对举办校开放,其他院校的学生亦可参加。

  北京一名学生通过药明康德处任职的朋友了解到,这家企业今年招聘的新雇员约有1300人,工作地点在上海、天津或苏州。

  不过,这个数字无从证实,药明康德方面并未透露招聘人数。

  记者侧面了解到,天津公司今年招聘了240人左右,3月已有一批学生入职,将有100多人延期。

  不止一名学生猜测,公司可能是在“广种薄收”。“有人笔试几乎一个字没写都让面试”,“面试基本都给offer(即录用通知)”。

  “本来还挺庆幸,听别人说工作这么难找,我找得这么容易。”一名天津大学学生告诉记者。这名学生2008年11月5日参加了药明康德的招聘。上午笔试,下午面试。

  虽然笔试的专业题目很有难度,但有人“交了一个白卷”,也进入了面试。“有同学没有事先投简历,也没有笔试,直接进入面试。”面试过后,“好像是个人就能拿到offer”,很少听说有人被淘汰。

  幸运过后,是令人焦虑的等待。

  在此期间,他们听说过,由于金融危机影响,一些企业的招聘计划搁浅。北京一名学生说:“有的比较负责任的公司,发了offer后如果计划有变,无论书面还是口头offer,都会紧急收回,至少不让你这样空等。药明康德却一直让我们等。”

  “如果公司早点通知,我们都会接受。我们理解,金融危机谁也拦不住。”

  根据双方约定,如果单方面违约,应支付2000元的违约金。但这笔钱看来也很难拿到——既然药明康德的人力资源经理并不认可违约之说。

  而学生们也不相信2000元就能让自己挽回损失。在放松了5个月之后,很多人重新抱着简历回到了招聘会上。“现在再找也不好找了。我们痛心的不是失去药明康德的职位,而是错过了其他机会。这段时间造成的损失,很难挽回。”

  4月13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联系药明康德上海总部及天津公司,就学生反映的一些问题提出采访。

  天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郭媛建议记者拨打总部电话。而总部的总机是一部录音电话,无人接听。记者留言提出了采访要求,并将提问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给了上海总部人力资源部、公共关系部及天津公司人力资源部。

  郭媛说,她已收到记者的提问,会尽快予以回答。

  记者问:“今年招了多少人,有多少人正常入职,多少人延期?”

  这些问题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没有答案。

  记者进入了药明康德签约学生为维权而建立的一个QQ群。在这里,短短几天之内,人数达到了100人的上限。而这不是唯一的一个。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