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七条“出路”初步拟定 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的相关政策也在研究之中
今年,本市(北京市,下同)2006年选聘的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即将合同期满“卸任”。4月13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人透露,本市已经为这批“卸任”大学生“村官”初步谋划好了七条“出路”。
这七条“出路”具体为:第一,每个乡镇增加专项事业编制,选拔优秀“村官”继续派到行政村工作。第二,从合同期满的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优秀“村官”续聘。第三,在鼓励“村官”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和本市面向应届毕业生录用公务员考试的基础上,再拿出一定数量的基层公务员岗位,面向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定向招录。第四,选拔符合条件的“村官”直接进社区工作。第五,鼓励企业招用合同期满“村官”,可申请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小额担保贷款。第六,支持“村官”自主创业,可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第七,各区县和各企事业单位,积极挖掘本系统和本地区就业资源,通过举办面向“村官”的专场招聘洽谈会等方式,努力为合同期满大学生“村官”提供工作岗位。另据了解,大学生“村官”报考研究生的相关政策也在研究之中。
刘淇就完善大学生村官、社工长效管理机制专题调研时强调
完善长效机制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引向深入
4月13日上午,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就完善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长效管理机制进行专题调研。他勉励大学生“村官”、“社工”,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党和国家事业的大局出发,从实际岗位入手,认真做好看似平凡却意义重大的基层工作。要建立和完善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市委副书记王安顺一同调研。
近期,刘淇等市领导到大兴、平谷区就大学生“村官”带领农民创业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昨天,市领导又来到朝阳区团结湖街道中路北社区,察看了大学生“社工”发挥自身优势为居民提供便利服务、为社区培育新社会组织等情况,并与部分大学生“村官”、“社工”代表,基层党支部书记代表和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座谈。
2005年底,为落实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决策精神,本市开展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三年共选聘大学生“村官”8136名,基本实现了“每村两名大学生”的目标。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占65%,硕士381名、博士1名;专业涉及理工、文史、农林等500多个;中共党员占30%。目前,全市已有30余名大学生“村官”入选村两委班子。本市还通过正在进行的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等工作,调整、充实一批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进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目前,东城、西城、崇文、朝阳、海淀、丰台六个城区,新产生社区党组织成员7174名,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达到4514人,占总数的63%。
刘淇在讲话中回顾了大学生“村官”工作。他说,2006年以来,全市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大学生“村官”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针对“村官”需要,分类展开了教育培训,为提高大学生“村官”工作能力和自身素质创造了条件。大学生“村官”在提高村务管理水平、带动农民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了村民、大学生“村官”双满意。
刘淇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并将此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大量基层岗位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大学生到基层工作也是人生经历中难得的历练。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深入总结经验,建立和完善激励大学生到基层干事、创业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大学生能够“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把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刘淇强调,我们要从加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重大意义。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是培养有文化、有知识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举措;是优化党政干部来源结构,保持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培养国家干部的重要措施;是拓宽大学毕业生就业渠道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维护国家政权稳定、切实落实党的各项政策的重要保证。
刘淇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领导。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长远工作来安排好、衔接好。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人才成长和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他预祝各位大学生“村官”、社区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 市领导李士祥、梁伟、牛有成、赵凤桐、丁向阳一同调研。
“我当大学生村官”
胡一萍
现任职务:延庆县永宁镇西山沟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助理
毕业院校:北京农学院国际贸易专业
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城里孩子,当初决定来做“村官”时,对农村的了解并不太多,对基层工作更是一无所知。
为了早点儿找到工作切入点,我积极开展了调查研究,发现西山沟村有400多年种植葫芦的历史。但村民们只是把它当成日常蔬菜来食用,丝毫没发现其中潜在的巨大经济价值。于是,我便萌生了一种想法,把葫芦做成产业、推向市场,变葫芦为我们西山沟村乃至永宁镇的绿色名片。镇领导非常支持,由镇里出资,制定了每种植一棵葫芦补贴一元钱的鼓励政策。于是,西山沟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葫芦。一条长350米的主街道俨然成了一条贯通东西的葫芦长廊,18000株葫芦扮靓了这个只有107户的小山村。
葫芦是种上了,但该如何打开销路呢?我们决定要充分利用媒体来宣传报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葫芦条由每斤10块钱涨到了25块钱,这下子可把乡亲们乐坏了。从此之后西山沟村念起了“葫芦经”,村民也都开始亲切地称我为“葫芦妹”。
陈丽娟
现任职务:房山区拱辰街道黄辛庄村村委会主任助理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法学院
我到基层工作之前是一个典型的从学校到学校的充满书生气的“读书人”。等我真正了解了农村、了解了社会之后,学会了和人平等交流,学会了换位思考,变得比以前宽容、稳重。我觉得,这是我这三年“村官”工作最大的收获,这种良好心态将影响我的一生。
就说说工作以来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两件事吧。第一件事是通过互联网把我们村的闲置厂房租了出去。我们通过一个专门的厂房信息网把消息发出去没多久,厂房就以一年100万元的租金租了出去。第二件事是去年办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时发生的。新农保政策一下来,村民都觉得特别好,但就是没有把55至60周岁的妇女涵盖进去。我以市人大代表的名义,向市人大提出《关于加强城乡无社会保障老年居民养老保障待遇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衔接的建议》。我的建议得到采纳,今年年初,新的政策覆盖到了55至60周岁妇女。我们村的大妈们从新闻上看到这个消息后特别高兴,有的还说要请我吃饭。
周倍良
现任职务:门头沟区永定镇坝房子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法学院
两年多来,我充分发挥知识文化优势,主动参与农村各项生产建设,努力促进村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村民们亲切地称我为“农民律师”。
到村不久,我得知村里有一个多年未得到解决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我建议村里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纠纷,并主动担任诉讼代理人参加法庭审理。经过一年多的诉讼,法院支持了我们的全部诉讼请求,43.5亩的耕地重新回到了村集体手中。通过这件事,我赢得了村干部和村民的信任,也坚定了他们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决心。为更好地服务农民群众,我积极联系,借助母校的力量,于2008年4月在我村建立了农民法律援助站,共接待各类咨询200多起。
三年的农村工作,是实践知识本领的三年,也是人生价值升华的三年。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基层是个大舞台,大学生“村官”投身新农村建设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