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无论“危”还是“机” 牛年我都不跳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 11:53   中国青年报

    春天是一个跳槽的季节,然而当人们要跳时,却发现今年春天似乎“人才”并不太缺。识时务者为俊杰,人们更需要“不跳槽”一下。职场“人才”们已经被跳弄得有些不知所措,正需要通过不跳来重新瞄准一下未来的路。

    “失去感”激活的珍惜感

    每次在做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时,都会给学员做一个叫“价值市场”的活动——每个人自制五个小纸条,然后就着一个人生价值追求的清单表,选出自己最看重的五条分别写在纸条上;想象着要放弃一条,并且把准备放弃的彼此交换;这样一次次交换,最后只剩下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条。

    这些学员都是在职人士,收入尚可、工作稳定、社会地位也不错,那么猜猜他们留下的最后一条会是什么呢?排第一的就是健康,然后是家庭、亲情、爱……然而再问学员:“你都为自己留下的唯一一个价值追求做过些什么呢?”每次都会陷入沉默,大部分人发现,他们竟然并没有做过什么有利于这个追求的事情。

    人们经常忘记去欣赏已经拥有的东西,而这个东西一旦丧失,或者有可能丧失,他们就会突然发现它的价值。如同健康,当自己的健康逐渐远离的时候,才发现它如此重要。

    对此,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提出一个心理上的“所有权依恋”:人们总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会失去什么上,而且也只有在有可能要失去的时候,才会“真正”发现那个东西原来如此珍贵,关于那个东西的一切美好回忆都历历在目。

    有个同事的朋友,总是抱怨“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加班……比加班更痛苦的事情就是天天加班……比天天加班更痛苦的是天天无偿加班”,而且每次说完都要发一次誓:“今天干完就辞职”。然而这样的抱怨与辞职的“打算”已经“预谋”了三年。前段时间,听同事说那个家伙的单位传言有裁员计划,他竟然开始能够“深情地”回味出许多加班的快乐,并感觉这是单位对他价值的肯定。

    职场人普遍有一种得而不快的郁闷,感觉自己最受歧视。新浪网曾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联合做过一个职场郁闷指标调查,发现平均41.5%的人感受到职场郁闷。于是他们习惯于不时浏览一下职场改变的相关信息。

    然而,现在这个时代,互联网造就了一种全球心态。因为打开网页,跳入他们眼帘的是:金融危机来了,相关行业举步维艰,企业纷纷忙着准备“过冬”,悄悄裁员,地产人无槽可跳……

    没多久,你可能突然接到朋友被裁正四处打听新职位的消息,这使你开始更多体会到每天忙碌加班的快感;又没多久,收到当年读了博士的同学的就业求助,于是你开始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身份感、一种对组织对单位对老板的感激之情。相信网络此时再做一次工作郁闷指标调查,应该会有不同的结果。

    “珍惜感”激活的反思力

    热衷于比较的我们,总是可以发现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家伙,竟然比自己挣得多、住得好、娶得靓、嫁得富。1993年美国联邦证券监管局开始强制一些上市公司披露高管的薪金及津贴详细资料,没有料到的是,这些公开的信息使更多的高管感觉自己工资低得没有面子。

    其实,工资多少与幸福程度的关联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紧密,研究证明最幸福的人并不存在于个人收入最高的国家里。

    现在人们终于有机会面对这个悲观的“全球心态”,开始思考一下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了,如“疑邻盗斧”一样,当人们开始关注工作中的积极因素时,可以发现的还有很多。这可能是一个好机会,来思考自己该做点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想想真的裁员令来临的时候,自己将如何应对。

    最近已经出现了许多免于被裁的《免裁经》:比如低调一点,避免成为裁员专员的关注对象;显得更积极一些,让老板感觉你的位置很重要;更主动地汇报工作,使领导感觉你是“自己人”……

    然而所有这些“经”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都把个人存亡发展的大计寄托于他人。这犹如海边晒太阳的渔民,其实是把自己可以悠闲晒太阳的生活寄托于海水没有污染持续有鱼可打。

    也许有更积极的角度,那就是在这个对工作重新发展尚存感激与快乐的当下,思考一下如何使自己更有价值。

    于是,美国科技专栏作家麦克·埃尔甘提出了工作态度2.0的概念,即从1.0版本的勤奋升级到2.0的专心,“仅勤奋已经落伍了,现在是专心工作的时代!”也许这样可以真正持续维护自己“还有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的名分。

    以前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也许就是打开MSN,跟朋友扯几句闲话,或者再上上开心网,挪挪车位买卖奴隶;没工作几小时,说不定你的朋友就会发给你一个有趣的链接,你放下手头的工作,随手打开;然后一遍一遍地检查邮件,时不时打开邮件里好玩的链接,并且广泛传播给其他朋友。

    那么,在现在这个危机2.0的时代,你还能有这种自如吗?也许你需要开始为自己负责了,也许你可以每天思考几个问题:

    如果我是老板会怎么完成目前的任务?怎样做可以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老板期望我把工作做成什么样呢?在目前的岗位上我是个不可替代的人吗?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替代成本变高?如果部门内部投票裁员,我会进入吗?我该做些什么?……

    这个时代正是“危”与“机”并存。在还没有“危”到沮丧的时刻,也许更该抓住“机”,去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

    使自己更拿得出手

    再求职,你总得有什么可以“拿得出手”的东西吧。在我看来,只有两样东西可以很好地证明自己:一是你做出的成绩,二是一些关键人物对你的认可评价。

    为什么在这个危机的时代,更有一些人成了企业争抢的对象?因为他们做出的成绩是这个社会普遍稀缺的。

    有个朋友,在一个著名软件公司做框架师。前段时间多家软件公司来挖墙脚,但他不为所动。让人感动的一点是,他们公司为了留住他曾多次想把他调到管理岗,但他每次都以“如果非让我做管理岗,我宁愿辞职”为由拒绝。这种对技术的执著,使他在单位的“不可替代性”与日俱增。

    职场“人才”都需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到底是哪方面的人才?在哪个方面才能真正培养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才是成长的关键。也许当下,工作不太忙的时候也不用装忙,可以多用一些时间站在更高的地方往生涯更远的地方想想,把自己的人生拉长一点看看期望的未来,然后一步步去实践。

    如果真的面临裁员,也许还可以做些努力——为了使下一份工作更有竞争力,离开前找上司与老板给你写一份裁员理由说明,顺便再写一个工作推荐,这一方面能证明你是清白离开的,另一方面还意外获得一个重量级的推荐信。有了这些可以拿得出手的材料,也许下一份工作不会是遥远的事。

    无论“危”还是“机”,这种不可预测的变化,如同一波波无法预料的海浪。作为海鸥的职场人,也许不应去预测哪个浪有多高,而更应该干脆紧贴水面,随海浪一起一伏。成功者与失败者最大的差距,也许就在于面临相同的危机,使用了不同的应对方法。也许,你可以做些更有价值的事情。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求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