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内企业对“海归”的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9日 11:42   新浪博客

  虽然从目前见诸报端的信息来看,一度受到礼遇厚待的“海归”群体已经渐渐不再吃香,但从需求者反映出来的信息却并非如此。这从北京市一些机构的举动即可看出:去年10月,北京曾面向全国公选市规划委副主任等15名副局级干部和企业高管,这公开选拔的15个职位在同等条件下,海外留学回国人员将优先考虑。在中国科学院也有八成的院士是“海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学府都有很密集的“海归”身影;甚至市场上一些知名培训机构,也大有“海归”替代洋外教的趋势。用新东方学校ELITE(高端商务英语)英语学习中心主任江天帆的话说:“新东方近几个月连续开张的几个ELITE学习中心,将全面招收一些具有丰富海外生活经历的中国人担当主要教学工作。”这说明,“海归”是中国一笔宝贵的人才财富。

  但随着“海归”越来越多,国内人才“土鳖”(没有出国留学的人才的戏称)质素提高,“海归”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已不再轻而易举。用人单位的话很实在:我们也认为有过海外求学经历的高学历人才素质可能更高,可是,有的“海归”自恃过高,到了公司就想唱主角,强调待遇。别说挑大梁,真正找件具体工作让他独立完成,他往往都会拖泥带水,漏洞百出。本事不大,心却不小,还瞧不起别人。大事做不来,小事又放不下架子。我们招人是来做事的,不成事,光要那“海归”的牌子干吗?

  国家为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  划定了标准

  一边是企业需求,一边是海归自恃,那么,从国家的角度,什么样的“海归”才是我国目前急需的高级人才?这听起来简单,实际上衡量标准并不明确的局面已被打破。近日,人事部会同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以及全国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及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印发了《关于在留学人才引进工作中界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指导意见》,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范围、界定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主要原则、条件等做了明确规定。 

  其中明确指出,当前我国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一般是指:我国公派或自费出国留学,学成后在海外从事科研、教学、工程技术、金融、管理等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者,为国内急需的高级管理人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以及拥有较好产业化开发前景的专利、发明或专有技术的人才。提出的8项具体的界定条件包括了学术界、国外高校、世界五百强企业、国外政府机构、国际组织等8个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对此,人事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界定方式尽量照顾到了科研、教学、创业、管理等多个方面,尤其注重业绩,将界限圈定在留学人员中素质能力层次较高者,特别是我国重点建设领域和急需的紧缺人才。

  留学生:提高身价要从源头做起 

  如何确定自己是国家紧缺的人才?如何确保将来自己是“有用”的“海归”从源头做起最恰当。比如,根据自己的学历、外语水平、个性特征、专业背景、经济能力等,在出国前就量身定制好科学的方案,而一份科学、省时、高回报的留学方案会为你打下良好的职业基础。以前,留学选择商科和计算机专业曾是最大热门,也曾是国内的热门专业,殊不知经济发展速度远快于教材更新速度,几年后毕业后的学生已面临新热度,激烈的就业竞争就不可避免了。所以,在留学前就做好职业规划显得越来越有必要了。

  职业规划专家杨光提醒,学生出国前首先要把留学的目的想清楚,因为留学生就业跟家长和本人有直接的关系,不能光想着去留学,就业问题以后再说,这样就业时就会出问题。有的在国内上不了大学,就到国外去,回来后由于留学投入高,就业的期望值就很高,更多的是想如何回报,一般希望工资在4000元 -5000元。

  打理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就会成为紧俏的人才,这从我国的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分析即可看出:宏观上中国稀缺四类人才,创业型、创造型、复合型、技术型。从大的领域上讲,12个大类的重点领域人才紧缺,它们是IT和微电子、金融保险、生物医药、石化及机械化工、汽车与成套设备、都市农业、现代物流、城市建设与管理、新材料、社会中介服务、投资基金与管理、文化体育。

  那么人才紧缺到什么程度? 2004年底,有专家统计预测分析,IT人才缺100万以上;IC卡设计人才缺少约25万;条码人才缺300万;电子商务人才缺200万;物流人才缺600万以上;外贸人才缺100万;检验测试人才缺30-40万……所以说,国家人才并不是过剩,而是缺得很严重。出国前,只要把工夫做扎实,回来肯定是抢手的“海归”。

本文选自我们爱奥运的博客, 点击查看博客原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海归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