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痛哭”求职只能“痛失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30日 15:29   红网

  大学生如此的求职表现真让人无言以对:李小姐就职的热水器公司,负责店面促销员的管理工作,为了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他们要招聘一些大学生做兼职,小张就是李小姐那天面试的最后一个。没想到,小张一开口就带着哭腔,然后就掉眼泪了,双手还在不停颤抖。李小姐很是尴尬,“我真是被雷倒了,面试了那么多人,没见过哭得稀里哗啦的。”(4月28日《中国青年报》)

  说实话,我是同情、怜悯这位大学生的,求职不易,或许此前还曾屡战屡败,信心受挫,于是便有了在面试官前紧张异常、痛哭流涕的一幕。

  但同情归同情,却不赞赏,甚至还带有那么一点点的鄙视。只不过是个小小的求职面试,仅仅是个兼职的小活,值得如此雷霆大作、泪如雨下吗?这般的脆弱、自卑,又何谈担当世间的坎坷不平、风风雨雨呢?以一斑而窥全貌,中国这么多的大学生,哪怕这种类型的只占百分之一,便足已让我们痛苦难当、揪心不已。

  而造成学生自卑、脆弱乃至“痛哭”的原因,固然有学生本人及其父母的责任,但大学的教育更是难辞其咎。大学是学生生涯的最后一站,这里本是大学生充分释放激情与梦想的田园,在这块丰厚富饶的土地上,他们也本应该种下希望的种子,收获成熟的果实。可事实上,许多大学唯分至上,每学期的期末考试大多考书本上的理论部分的死知识,造成了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困局,实习与实践环节不重视,没有了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欠缺知识的灵活运用水平,自然让这些大学生自觉“技不如人、低人一等”,在主考官面前连伪装的自信也做不出来,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

  还有就是,学校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还远远不够。虽然大部分院校都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就业指导”之类的课程。但大部分只是教师简单的说教,流于形式,缺乏实质内容。没有现场的“短兵相接”,缺乏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对怎样加强心理素质、如何面试、采用什么样的沟通技巧、使用哪些商务礼仪模模糊糊、朦朦胧胧。当这些知识成为“水中花、镜中月”时,要想让他们在求职现场能运用自如,自然成了奢望。一个个碰壁、一次次失望,继而自卑脆弱甚至痛哭流涕也就不足为奇了。

  要改变大学生的自卑与脆弱,使他们变得自信与坚强,除了学生加强自省,家长正确引导之外,作为大学,一定要改革传统的考试方式,增加实践分数所占比重,让学生充分重视起实践环节。另外,在素质教育上要多下工夫,进行真实场景再现,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求职。在这方面,某些大学“请用人单位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模拟面试”的经验值得学习与借鉴。只有如此,大学才能培养出高人一筹的优秀人才,才能为他们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否则,培养出的孬种学生只有痛哭的份儿,那就业机会也只能与之擦肩而过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大学生 求职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