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要救急更要治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1日 12:24   中国青年报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说,北京、天津、上海等23个省(区、市)近期陆续出台了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政府文件。与此同时,为了让毕业生能读懂、用好国家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由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编写的《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百问》手册已下发到全国各所普通高校。(《中国青年报》4月30日)

  今年,超过700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国务院首次专门出台了七大促就业政策,中央财政在促进就业方面投入公共资金420亿元。北京、上海、天津等23个省市也先后出台诱人的公共政策,真心实意地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最大限度的就业。

  地方政府在促进就业的模式和制度安排上,有许多好创意、实打实的好办法。譬如,云南投入两亿元购买3万个公益岗位;南京鼓励企业接收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接收单位每人5000元一次性安置补贴等。可以想见,随着地方政府红头文件的落实,不仅能大大缓解大学生就业难,也能保障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全面复苏奠定良好基础。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类似地方政府所谓“实用”、“货真价实”、“短线”的应急举措,不但很受公众和舆论认可,而且很有必要。但以救急思维来应对大学生就业顽疾,尽管能解决燃眉之急,但从长远来看,却并非治本之策。在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多人口、现代化和工业化正蒸蒸日上,经济增长率一直处于高位,劳动者受高等教育比重尚不到5%的国家,全国一年吸纳几百万大学生就业,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问题在于,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保障差异性太大以及国家偏爱、袒护垄断行业,使得大学生才出现深层次的就业难。先说我国的产业结构。由于中国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严重滞后,从而导致了国家经济增长率虽高,但就业率却不高。正如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在其博文《产业链阴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指出的,产业是由七个环节组成的“链条”,这一“链条”中除了加工制造外,设计、物流、零售等六大环节都急需大学生,但恰恰是这些最需要大学生的环节也正是中国的薄弱产业。

  再说社会保障的差异性。现在,大学生对公务员考试趋之若鹜,主要看重的是国家工作人员稳定的铁饭碗,规范的劳动关系及诱人的养老、医疗保障。倘若一个大学生去农村或民营企业就业,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社会保障,都会有天壤之别。

  最后,垄断行业根深蒂固,也阻碍了大学生就业。长期以来,电力、石化、航空、通信和烟草等行业都在行政干预下高度垄断,这些领域民营企业无法实质性地进入,而这些领域却是民间资本朝思暮想的领域。

  显然,要想真正破解大学生就业难,仅凭中央和地方的应急举措还远远不够,惟有采取釜底抽薪之策,才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物流、设计等第三产业,尽可能为社会多提供就业岗位;与此同时,加大社会保障进程,缩小保障差距;此外,还要打破行政垄断,发挥民营资本的能量,来吸引大学生就业。吴睿鸫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