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有可能挨的还是小李飞刀。悲哀之余,我们不禁感叹,这样为莫须有的罪名殉职,实在不值。万一你不幸背黑锅,记住,重要的不是争这一时之气,保存实力才有机会洗刷冤屈。
对策一:当面锣对面鼓,即时澄清
Joan 女 27岁 市场部职员
公司的一个老阿姨对我们这些年轻小姑娘总看不惯,变着法子找茬,一开始我还忍着,不想她越来越过分。公司有规定上班时间不能上QQ、玩游戏,但是有一次我外出时,一个相熟的客户来找我,等得无聊,就玩起我的电脑来,走的时候也忘记退出。开着的页面当然逃不过老阿姨的火眼金睛,马上告到了部门经理那里,要给我记一次过。
我一看是她告阴状,火一下子就上来了,对着老阿姨大声说:“上午10点到12点我人在外面,前台还有我填的外出留言单,怎么可能分身在公司玩呢?”经理说:“老阿姨是亲眼看到你的电脑在上QQ,怎么解释?”我说:“出去的时候电脑没关,谁想用都可以,而且那天是客户等我的时候用的。”经理当着老阿姨的面,不好马上“开释”我,就说:“你打个电话,我和他核实一下”。我就马上拨通客户的电话,这下真相大白。老阿姨有点尴尬,经理给我使了个眼色,说:“现在事实已经清楚了,她没在上班时间用QQ,不过还是要谢谢你的提醒。Joan也有不对的地方,公司既然不允许上QQ,电脑里就不要装了,回去马上删掉。另外,外出的时候一定要关机,让客户用QQ是小,万一公司机密被他看到了怎么办?”我知道他这样做是给老阿姨台阶下,所以就唯唯诺诺地答应着。
有了这么一次面对面的较量,讨厌的老阿姨比以前收敛多了,我感觉好爽,以后再也不会吃闷亏了。
适用案情:
1. 案情简单,可以很快作出对错的判断。
2. 不涉及公司的重大利益和机密,否则会让人感到你是在推卸责任。
3. 申诉对象中立或者偏向你。
4. 有理有利有节。
对策二:找出破绽、缜密分析
Peter男 25岁 平面设计师
我们公司有个风气很不好,就是对新来的人很苛刻,我作为新人就背过黑锅。
也是不凑巧,报到时公司才闹完地震,新领导刚空投过来,新官上任总要有三把火,但老员工们却不怎么买账。我因为是新来的,所以被理所当然地视为是新领导的人,成了同仇敌忾的对象。
为了一个项目,我和一个老员工合作,结果出了纰漏:客户需要印刷一批物料,我负责设计,老员工负责和客户沟通确认。结果到了交货前一天的晚上12点多,客户打电话给老员工说有一些地方要修改,老员工满肚怨气,通知我的时候很不耐烦,结果漏掉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第二天,那批物料都白做了,公司损失不小。
领导把我们叫来追问是怎么回事,老员工一口咬定他已经完全传达了客户的意思,是我没有听清楚;而我则强调我并没有得到这个修改意见。碰到下属互相推诿,领导当然很恼火,我只好先表态,承担一部分的责任,先找补救的办法再说。
忙完了善后事宜,我突然想起,那天老员工打电话给我的时候,我的手机没电了,他打的是我家里的电话,而那时我正在洗澡准备睡觉,是由答录机接的。回去一查电话录音,果然是他没有传达清楚。
但是损失已经造成,所以我也没急着为自己辨白,等到这个项目结束,我才找了一个机会让领导和老员工一起听了这段录音,虽然对方强辩说谁知道我有没有对录音做手脚,但领导已经倾向于我了。
适用案情:
1. 案情一时难以厘清,但是可以寻找证据。
2. 案情牵涉到工作与合作,不宜采用第一种方法。
3. 申诉对象注重证据。
对策三:曲线申冤,影响能够影响老板的人
Tom 男 32岁 创意经理
一次例会上,老板突然提到公司的保密制度,说如果被他查出谁泄密就要诉诸法律,当时我隐隐觉得他好像一直在盯着我看。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参与竞标的项目开标了,竞争对手赢了,他们提出的创意和我们的非常相似,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老板已经提前打通客户,看到了其他几家的标书,所以怀疑我们部门有无间道呢!我们老板平时虽然看上去平易近人,但很刚愎自用,不要说是“叛徒”或者卧底,对于跳槽的员工,也要耿耿于怀好长一段时间,想到他看我的目光,我有点不寒而栗。
为什么两家的方案那么相似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竞争对手那里难道有高人指点?说来也巧我太太有个学生,那年暑假就在那家公司实习,从他那里得知,我们的顾问,广告学院的院长,他的太太是我们竞争对手的地下指导。这样一来,“谍情”就清楚了:估计是老板把我们想法透露给院长,院长无意中传给了太太,太太再指导了竞争对手,而对手又把我们的创意升级了,结果我们败下阵来。
想不到最后泄密的居然是老板本人,这让我怎么办呢?我只能去找主管副总,他和老板是穿一条裤子长大的,和我的关系也不错。他对老板怀疑我的事有所耳闻,正想找我聊聊,我就顺便汇报了这些令他啼笑皆非的情况,拜托他帮忙洗刷不白之冤。
不知道副总是怎么给老板洗脑子的,反正一段时间以来,他似乎都有点闷闷不乐,也再不提保密制度了,对我的态度么,好像一切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适用案情:
1. 案情较为复杂,牵涉各方利益。
2. 申诉对象难以沟通。
3. 中间人是有效的管道,且立场偏向你。
对策四:不变应万变,时间终结流言
Lolita 女 24岁 办公室文员
我刚从外地到上海的时候,人生地不熟,一个同事为人很好,租房子、搬家方面给了我很多帮助。其实这也没什么同,因为本来我们就是工作搭档兼老乡,我也认了他的未婚妻作干姐姐。但是一段时间后,干姐姐出国培训半年,公司里面就有一些长舌妇传我和他的绯闻,说他和未婚妻已经分手了,出国培训是为了忘记他,导火线就是我这个“小三”云云。
一开始我很生气,他们下半年就要结婚的,这种谣言对他太不公平,而且我在外地也有青梅竹马的男友,万一传到他耳朵里可怎么好。可是,这些三姑六婆是有名的无事生非,如果解释的话,反而越描越黑。所以我就索性听之任之,只是注意在一些小节上,不再像以前那样随便了。就这样,我们没有刻意回避,也没有去解释。半年之后,干姐姐回来了,他俩结婚时,我还是伴娘之一,所谓的“绯闻”也就随之烟消云散了。
适用案情:
1. 案情无据可寻。
2. 没有特定申诉对象。
3. 案情发展对你的职场表现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