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上海大学生就业白皮书出炉 近半用人单位重专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12日 10:51   解放日报

  目前的就业市场上,哪些学科的大学毕业生最“热销”?上海高校毕业生主要流向哪些行业和地区?对于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有着怎样的期盼?……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民生话题;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则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日,《2009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出炉”,对2009年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作了全景式描摹。与此同时,市教委有关部门与复旦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合作完成《2009届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研报告》,通过对本市58所高校、1万多名2009届毕业生以及368家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或走访调研,进一步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行情。

  2010年上海高校共有毕业生16.8万人,比2009年再增加1万人,增幅为6.3%。所以,在眼下精读这份2009白皮书和调研报告,对要就业的、招就业的、促就业的,甚至正准备进大学选专业的,都是一份难得的重要数据。

  【“要就业的”看这里】

  毕业生“流”向哪里?

  新闻视点:女生比男生更难就业吗?

  2009白皮书:如今女生已非就业弱势群体,2009届上海高校本科毕业生中女生的就业率比男生还高了2.42个百分点。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

  15.8万,是2009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总数。

  在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这一年,2009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实际就业人数有所增加。截至2009年9月1日,总体就业率为90.6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4.38%,本科生就业率为90.71%,专科(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为88.58%。

  业内人士指出,如今女生已非就业弱势群体。无论男女毕业生,都呈现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率越高的趋势。而且,女生的就业率除了研究生学历层次外,其它的都高于男生。

  此外,上海学生的“恋沪情结”不再浓重。2009年留沪就业的毕业生总人数为12万人,占毕业生总数比例比2008年下降了11%。与此同时,2009年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和村官计划的报名人数和录用人数较2008年显著提高,其中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的报名与录取人数都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可见,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已经意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在择业的过程中不只是考虑生活的舒适。从这一代“80后”毕业生身上,务实和奉献的精神清晰可见。

  截至2009年9月1日,上海共接收毕业生在沪就业数量约12万人(不含升学和出国人数)。其中,接受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06万人。海纳百川的上海,以户籍引进和人才居住证引进等政策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在2009年引进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本科以上学历层次中,引进总人数排在前三位的学科依次为工学、管理学和文学。

  【“招就业的”看这里】

  学历水平决定薪酬?

  新闻视点:对一名新招的本科毕业生,到底给多少薪水合适?

  2009调研报告:本科生的第一份薪水,中值在2900元,但专业差异影响较大。

  在对调研问卷深入分析后,专家发现薪酬水平与高校层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211”高校毕业生薪资水平最高,毕业生收入的中值为3700元,其次为市属本科高校,高职高专院校最低。

  同时,薪酬水平受学历层次、专业差异影响也较大。博士生薪资水平最高,毕业生收入的中值为4750元;其后依次为硕士生、本科生,他们收入的中值分别为4000元和2900元;高职高专最低,毕业生收入的中值为1900元。由此看来,毕业生的薪资基本与学历水平成正比关系,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对知识价值的认可。

  就行业而言,调研显示,薪资最高的是金融保险业。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保险业的招聘计划有所缩减,但毕业生薪资情况却未受很大影响,仍以中值4000元领跑所有行业。排名第二的是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中值为3500元,其后依次为建筑业、电力煤气水产业、科研机构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社会服务业,最低的是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

  在被调查的研究生八大类专业中,通讯与信息系统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处于第一位。其他专业如行政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外语类、计算机软件、企业管理和环境工程差异不大,基本薪资都在3500元—4500元左右。

  在本科生中,国际经济与贸易及经济学类毕业生薪资明显高于其他专业。一些优秀的经济类专业毕业生仍受到市场热捧,薪资与2008年基本持平。其他专业薪资排行依次为会计学、工商管理、艺术设计、英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在高职高专不同专业毕业生中,薪资情况总体差异不大。最高的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中值为2000元,其后依次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商务英语、电气自动化技术、物流管理、旅游管理、文秘和护理。可见随着上海的发展,加上世博会的日益临近,对于会展策划、商务英语等几类毕业生的需求会日益增加,相应的薪资水平也在提升。

  【“促就业的”看这里】

  增强学生哪些能力?

  新闻视点:用人单位究竟更看重院校、专业、学业还是社会实践?

  2009调研报告:46.2%的用人单位首先看重专业,其次是“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社会实践、项目经验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所在院校”则被排在第三、第四位。

  调研显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首先重视毕业生的硬条件,其次看重毕业生软实力。

  46.2%的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首先看重毕业生所学的专业,其次是毕业生“目前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这表明用人单位非常注重毕业生的专业背景。而“社会实践、项目经验和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所在院校”则被用人单位排在第三、四的位置上。这表明用人单位十分重视毕业生所体现出来的硬条件。其次,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沟通协调能力、积极的态度和行为能力、职业道德(忠诚和责任)、思考与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内在的“软实力”也比较注重。

  至于就业难的原因,调查发现,52.2%的用人单位认为:造成当前社会就业压力如此突出的首要原因在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主要表现在毕业生对薪酬待遇、工作职位、工作强度及工作地点等要求过高,这种认识偏差可能来自于对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的不理解和不适应。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认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认知和价值观需要进一步纠偏。

  就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具体在哪里?用人单位认为自己能吸引毕业生求职的主要因素,是能让学生在本单位获得工作上的成就感。而获得物质回报、提高个人声望等因素,在用人单位看来并非他们吸引毕业生求职的首要因素。这与目前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往往将薪资待遇因素置于前三位的现象相矛盾,需要引起毕业生的高度重视,调整好择业的价值取向。

  而用人单位的主要建议是:“强化专业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专业适应性”;“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复旦大学一项专门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希望学生在“加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加强协作能力”、“加强管理能力”等方面丰富知识能力结构。

  此外,有一组数据尤其值得注意:在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评价中,用人单位评价高于学生;应届生满意度不满三成,历届生满意度也仅接近一半。显而易见,尽管部分院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渗透到院系,但就业指导的效果还是不甚理想。同时,就业、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的联动反馈机制必不可少,要让每个学校都有特色,每个学校也都有机会。

  【“选专业的”看这里】

  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新闻视点:究竟是该选一般学校的好专业,还是好学校的一般专业?

  2009白皮书:需要综合考虑。即使是同一专业,不同高校就业率差异也较大,排名前三位的学校就业率基本可达100%,而后三位的学校就业率大多数很低,个别甚至低于50%。

  哪些学科的大学生最“热销”?工学、医学、管理学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位列三甲。同时,从毕业生数量看,工学和管理学这两门学科的毕业研究生数量又列居前两位。相比之下,哲学和历史学的毕业研究生就业率相对低些,培养规模也相对较小。从不同学科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看,就业率超过90%的为工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而法学学科的就业率相对较低,为85.64%。

  就具体专业而言,在2009届上海高校硕士毕业生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就业率为96.68%;在本科毕业生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会计学,就业率为93.45%;在专科(高职)毕业生中,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是机电一体化技术,就业率为92.51%。

  同时,在2009年引进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中,引进的博士毕业生“人气”排名前三的专业依次为有机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外科学;引进的硕士毕业生中,人数前三位的专业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引进的本科毕业生中,人数前三位的专业为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临床医学;引进的专科(高职)毕业生中,最“热”专业则为轮机工程技术、航海技术和船舶工程技术。

  不过,即使是同一专业,在不同高校就业率差异也较大,且高于专业间的差异,排名前三位的学校就业率基本可达100%,而后三位的学校就业率大多数很低,个别甚至低于50%。这表明即使是同样的专业背景,但因不同高校的学科基础不同,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有很大差异,培养的毕业生质量被社会的认同程度也会有很大差异。专家指出,不同类型高校应科学定位和特色办学,避免学校间大量重复开设专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就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