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都拿我当公敌 她做话题女王已经很多年
别人喜欢站在我的对面,张奕说这话的时候,有些疲惫,有些苦恼,口气透着困惑。
张奕是公司里为数不多的新晋“中农”。一年前,公司提拔了一拨项目经理,除了驻外的,总部这边只有包括张奕在内的三个人。从金字塔的最底层起跳一级,基本就是贫农到中农的跨度,多不了多少余粮,可是,毕竟是从无到有,听起来也让人舒爽无比。
第一个给她道喜的人穿什么衣服、什么神态,张奕现在都能“调出”定格照,在她的回忆里,与此事相关的一切都熠熠闪光,包括天气,张奕说,那段日子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多云都没有过。
生活真是美好极了,张奕干劲十足。对上,她自认拿捏有度,该请示汇报的绝不自己个儿拍板定调子;对下,不搞亲疏远近,一视同仁,既不声色俱厉也不柔声细气,有事说事,闲聊八卦一定适可而止。
可是,上上下下的关系网里,张奕独独忽略了同级,那些跟她一样的项目经理。
年中的项目进度汇报会上,大家都在讲项目组半年来的工作情况,发言套路都如出一辙。首先要说项目的重要性,再说它复杂得极具挑战性,紧接着,项目组成员如何攻坚克难,最后,用不到60秒的时间表决心,后半年,一定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安排进度。
张奕是最后一个。她说,她的项目组是按月进行考核的,谁这个月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都有详细的进展表,每月对照考评,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现在,马上就要进入第三阶段,有望提前结项。
没人告诉张奕,据实汇报无可厚非,但不一定要在这样的务虚会上。干什么都怕甩单,一队人里“嘣”甩出去一个,而且,只一个,那这一个得多各色啊?张奕的一个前辈在会后说,这孩子好比一只化了妆的松狮,非得迫不及待地在一群熊猫跟前显摆自己刚刚化好的黑眼圈,班门弄斧,还能以假乱真哪?
这个比喻大受追捧,很多新人在“被教育”的时候都听说过不同版本的“松狮变熊猫”,讲述人动机各异,但锋芒毕露在这时候绝对被统一成了贬义词。
张奕不是没听说,而是不以为意,或者说,是想刻意忽略。不过,以它为圆心,以张奕为半径画的圆,辐射的范围远比她料想的要宽得多。
会上老总跟张奕开个玩笑,同事们都会揣摩半天然后得出结论,原来她和老总关系这么好?公司要从项目经理中选派一人任分公司副总,张奕被内定的小道消息,能有鼻子有眼的传个热火朝天;张奕接了大项目,同级的经理们也是一副酸不溜丢心下了然的样子,往日里打得死去活来的,聊到她,立马显得异常亲厚,非常有共同语言。
传言也好,故事也罢,主人公总是最后一个知道的。当张奕知道这些的时候,她做公司的话题女王已经很多年。张奕不得不正视自己的生存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很恶劣,道听途说的流言集锦如同含在嘴里的辣辣的口香糖,咬一口两眼生泪,但满嘴的蒜味逼得你想吐又不敢吐。
张奕想起了那个“松狮”的开始,默默无闻到声名鹊起,真的只有一步之遥。她认真回忆总结了自己的从业史,既没跟人吵过嘴,也没跟人打过架,怎么就沦落到这番境地了?
要说是因为被提拔,那另外新晋的两位呢?人家没事,自己怎么就成了所有人的靶子?要说高调,张奕没觉得,她既不穿奇装异服也不说惊人之语,除了稀里糊涂地当了一回出头椽子,做事也非常注意,谨小慎微的,怎么就那么引人注目呢?要说性格,也没什么异于常人的地方,怎么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反思还没结论,困惑中的张奕又被刺了一剑,极具杀伤力的一剑。
老总私下请吃饭,除了出差的,其他的项目经理都被通知到了,独独落下了张奕。这事刺激得张奕血气上涌,愤懑痛苦委屈,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在胸腔各处游走,她甚至想不管不顾地给所有人发封邮件,我怎么了,就都把我当公敌?
被人孤立源于触犯众怒 知己知彼争取环境支持
在一个小团体中被大家孤立,这样的感觉一定不只张奕、凯文有过。两人的憋屈不平可以理解——他们觉得,我没做错什么;或者虽有过错,并没那么大,为何要遭受这样的境遇。
很多时候,只停留在自己的委屈中,难以找到解决方向,倒容易一气之下激化矛盾让事态更恶化——比如张奕所设想的给所有人发邮件。
职场生存发展中,由于知己知彼不够而不小心犯众怒的事常有。张奕如果能早点了解,所在环境中,不宜当众太出挑,那会被认为她扫了所有同事的面子,事情可能会不同。
话说回来,知道为何陷入这样的处境,可以吸取教训下次当心;比这更重要的是,不小心陷入之后,现在该怎么办?
当事人要先稳住,看清楚在这段职场经历中,想要什么;而后能跳出自己的立场,用中立的眼光看看事态的全局(包括自己、其他人、所在团队或公司),看看自己想改变什么,能改变什么,便容易找到解决方向。
工作中不必求圆满,得到最重要的就够了——比如工作期间积累的业绩、经验、智慧、能力、人脉,让这段经历为自己添彩,也更有力地支持下一步目标。这些能真正帮职场人增强自主选择的能力,确实该换个环境时,也可从容考虑去留。如果张奕专注于这些自己可主控的重要的事,便无需对背后非议那么委屈无力。不招人嫉是庸才。显然她知道自己成为话题女王之前,同事的长期背后议论并没怎么影响她的工作——换言之,如果这是一家可以凭实力和业绩说话的公司,同事们纵有不满,也奈何不得她,只能背后说说而已。甚至不排除别人在背后议论她和老总关系好时,话语中尖酸之外,还有羡慕和嫉妒。
当然,好的工作环境也很重要,张奕若想跟同事们好好相处,不宜先下结论认定所有人在针对她,倒可以静心反思一下,能做些什么?不必一个人冥思苦想,也不必一个人独自委屈,如果自己看清全局有困难,完全可以问身边关系好的同事,对她的处境怎么看,有何意见建议?也不妨去找老总交流,直接表示:之前一心扑在工作上,只想到把事情做好,也许有些做事之外的细节考虑不周。请求指导和反馈,对于自己的工作与沟通等方方面面,老总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注意、需要提升、需要怎样提升。明了这些,远比把自己当成无能为力的无辜受害者,群发邮件质问控诉,要有建设性得多。
此外,一些细节,比如张奕没留神她与所在环境的不和谐音,而且有点认为“我是对的,别人很奇怪”,继续按自己的方式走下去。如果及早留神,了解环境对她的真实反馈,适当调整,情况会有不同。不是说张奕有多大过错,只专心做事的方式,在好些公司里没有任何问题。理想情况是一开始就知己知彼,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如果已经进了一家人情世故也重要的公司,那么,需要先熟悉环境和规则。能得到环境支持,会对工作有帮助。
凯文的境遇不同,为自己争取好的工作机会无可厚非。同时,仍有些事情可以去做——我们没有看到他和杜梅后来还有无来往。感觉关系中断了。凯文说原本心里很感激杜梅,看起来并没有表达过——想过为别人赴汤蹈火,实际上什么都没做。既然杜梅在他职场新鲜人时期帮过他很多,那么,他在杜梅被指派去不如意的岗位时,尽力帮她一把,也算道义责任。杜梅有可能愤怒埋怨,一开始不接受,然而,凯文若能找到杜梅,表达对她尽心指导的感激,承认自己为了争取工作机会搏了一搏,表示愿意尽力为她做些什么……重点不在于杜梅的原谅,而是他能坦然面对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愧疚,并有所承担。如果他跟杜梅关系有所缓和,固然部门同事们不必再替杜梅抱不平。单只是他面对自己的不安后,能够专心工作,用业绩说话,也容易让自己确认,也让别人看到,他对团队对公司的价值,值得留他在这个岗位上。
职场中,知己知彼,能够不单停留在自己的期望和委屈里,懂得从别人、从中立视角看待整个局面,寻找改变现状的关键点,是一项修炼。换位思考并且看清全局的能力,可以让有志向的职场人,更快融入环境,赢得环境支持,更轻松完成目标;也在需要时,更具备重新选择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