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文化教育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新周刊>新闻报道




网络前传:寻访第一代中国网民(七)-东莞林思明(附图)

http://edu.sina.com.cn 2000/06/01  新周刊

  东莞林思明:注意力经济害死很多人

1995年,林思明打1分钟20多块钱的国际长途上网

  1995:拨美国长途登录国际互联网

  1998:每月上网费3000元

  2000:赚7年的钱,7个月花完

  1995年5月,当中国网络先锋张树新在北京发出"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的提问时,在遥远的南方东莞市石龙镇,有一位24岁的年轻人正在为香港报纸上宣传的Internet概念所激动--通过一台电脑一根电话线居然能远程观察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这个发明太神奇了。

  这位年轻人就是我。

  从华南理工大学毕业后,我在石龙镇经营着电脑组装业务。为了这个神奇而伟大的因特网概念,我四处寻求可以上网的途径,1995年5月,我听人说可以通过拨打美国长途电话,再登录美国的英文网站。虽然这种1分钟要花20多元人民币的上网费用实在是太奢侈了,但我还是断断续续地通过这种方式上了五六个小时的"国际互联网"。

  1995年8月我辗转听说国务院研究中心一个叫国联的下属公司有端口可以联上网络,便疯了似的专程跑到北京,想拉条专线来东莞搞网络。当时国家没有关于互联网的相关政策,我跑去当地政府申请,一个办公人员用怀疑的眼光审查了我半天,问是不是想跟国外的特务挂上钩,又说他不掏一个子儿,能不能控股。这件事理所当然地黄了,我寻思自己又不是开赌场或者搞色情服务,凭什么如此冤枉地为他人作嫁衣。

  专线上网没搞成,但我却在国联老板的办公室里免费在网上爬了个够。回来后我用NOVELL搞了个简单的网络系统,将一些商品信息放上去,还拉了不少会员,告诉人家"分公司可以看总公司的数据"等优势。每户每年收费300多元,一共收到了8000元的会员费。无论是本地或外地会员,先拨通我的电话,然后就可以通过电脑浏览页面信息。后来因为技术不成熟,而且也实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没多久便宣告关闭,将那8000多元会员费又退了。

  此后我对网络心灰意冷,直到1998年张树新的瀛海威在中国热起来,又再度燃起了网络梦,连续爬了半年Internet,每个月都要赞助ISP电信局3000元左右。当时我上163,是因为觉得169没什么东西可以看。我越看越兴奋,眼瞅着搜狐、新浪、网易一个个火了起来,觉得搞互联网的机会已经到了,便开始布置自己的计划,找当地的电信等相关部门支持,自己的小电脑公司也开始在年底正式关档,一门心思进军互联网,搞了个"求职招聘新媒体"jobcn.com。

  我感觉自己是在进行一场豪赌。当时自己的电脑公司已经走上正轨,每年的利润达到了100多万元人民币。我戏称自己是赚了7年的钱,却用7个月全部花出去,在jobcn.com上我已经砸进了近300万元人民币,但至今赚回来的还不到60万元。直到今天,虽然已经获得了几百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但许多朋友仍然不理解,笑我有点傻。


参与CNNIC万元有奖调查,请支持新浪网



 相关专题 相关专题:新周刊专栏



新浪首页 > 文化教育 > > > 新周刊>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