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
| ||||||||
新浪寻宝大行动,奖品多多,快来加入!! |
|
|
新浪网友:书前书后 金克木在《读书——读语言世界》一文曾道“……不知道所知的世界是个经过解说的世界,好比经过注释的书。而且对解说也还需要经过解说,由此我一世也未能解开世界的九连环,不知道这个连环的整体。我只明白了所处的是一个不能不经过解说的隐喻世界。” 这个世界是经过解说的,这个观点并非金先生的发明,金先生此文阐释的也并非话语权和解说权的关系。然而,这位懂n国语言,一生都在语言世界徜徉的睿智老人这声感叹却使我产生了对话语权的警惕。 其后读到葛兆光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思想史的写法之一》,便不由击掌而叹。葛文认为“在精英和经典的思想与普通的社会和生活之间,还有一个‘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世界’,而这个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延续,也构成一个思想的历史过程,因此它也应该在思想史的视野中。” “……从孔子到康有为,从《诗经》到《大同书》,天才似乎每个时代都成群结队而来,经典也似乎每个时代都连篇累牍地出……”“……人们一般会认定,真实的思想史就是由这些精英和经典构成的,他们的思想是思想界的精华,思想的精华进入了社会,不仅支配着政治,而且也实实在在支配着生活……”实际的情形真是这样吗?说到清末思想史的名人和经典,康有为的《大同书》谭嗣同的《仁学》是必备的,而当其时,遍中华大地,读过读懂并受其影响的有几人?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我以为,不仅思想史,通史、文学史、文化史……都有三个层面:一是官家钦定的正统,二是各时代各学科学者文人以一己的立场和识见出发书写记录的,三是民间自然生发的、口耳相传的故事、习俗、心态……这三个层面是互相独立,互相补充,没有高下之分的,合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中国社会全景。可惜,时至今日,肯认同这样的观点的人依然不多。不但前两个层面根本无视或蔑视第三层面的存在,就连第三层面自己也以靠近融入前两个层面为荣,并不觉得自身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说到这里,明眼人早明白我给网络写作的定位了。之所以用“网络写作”不用“网络文学”这个词,是觉得前者的概念比较宽泛,网上文学园地的作品、BBS上的随意涂鸦和正式讨论甚至聊天室的闲扯阔论……都在我所谓的“网络写作”之列。网上写作者中,瞄准文学殿堂的不在少数,也是挑起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异同高下讨论的导火索。 其实,这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问题。这些写作者只是在利用网络的互动性练习拳脚,功夫高强了、枝叶繁茂了还是要被正规的传统的文学招安,成就一番名山事业去的,分庭抗礼的局面是不会形成的,现在没有能力抗,将来的趋势则是两者趋同、慢慢磨合。网络写作的真正中坚力量是那些讨论和涂鸦,那些坚持在网上发出自己声音的写作者。无论他讲述的是看起来幼稚的心情故事,还是对人生对时事对一切的一切的牢骚、不平、渴望、挣扎……都是有留存价值的风景。比之“名家”们写的“……生活实录”“绝对隐私”“我的……”要有意义的多。 看过一些精英们对网络写作的讥嘲,“厕所墙壁上的涂鸦”“……连个屁都不如”,偏激的侮辱性的言辞下面隐藏的是对网络写作者挑战他们的话语权的恐惧和憎恶。指点江山、启蒙大众、引导走向……一向是精英们的大任,试想,他们过关斩将好不容易在传统媒体上熬得一席之地,可以左右舆论,牵牵大众的鼻子,忽然冒出个网络,人人得以言所欲言,几乎要淹没他们的声音了,能不跳脚大骂,忘记风度吗?难得有几个肯宽容地认为网络写作是未入流的,是替补队员,是有待正统学者文人加盟来提高水准的,已经是很公允很心平气和的了。 可我真不觉得网络写作如此不堪。我只是坦坦然然地写下我的歌、哭、欲、求,我对人生的思考,我对社会的解说。你有你的体验和实证,我也有我的,我们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解说权),我甚至认为启蒙也可以是互动的。我会留意第一第二层面的解说,但如果我尝到的梨子是酸的,我就会大声地说出来。 请作者来信告诉我们联系办法。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C)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